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合肥

增加 5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圖片名稱'''<br><img src=" 圖片位址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Qt9FedSSM0UX4Ium_bcnXax24blf07D0O5kAyrhDObiL9jT1DX&s" width="250"></center><small>[ 圖片位址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Qt9FedSSM0UX4Ium_bcnXax24blf07D0O5kAyrhDObiL9jT1DX&s 原圖鏈結] [ 來源網站網址 https://m.yiloushi.cn/newsinfo-242318.html 圖片來 自網站名稱自yiloushi]</small>
|}
</div>
'''合肥市''',簡稱合或淝,有時亦簡稱廬,又稱廬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省會和最大城市,行政區劃級別為地級市。安徽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訊息、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皖江城市帶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歷史悠久,自秦漢建制已有二千餘年,歷為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衝」著稱。
合肥市,簡稱合或淝,有時亦簡稱廬,又稱廬州,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省會和最大城市,行政區劃級別為地級市。安徽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訊息、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5][6],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7],皖江城市帶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地處長江、淮河之間,環抱巢湖,位於安徽省正中央,分別與東邊的滁州市、馬鞍山市,南邊的蕪湖市、銅陵市、安慶市,西邊的六安市,北邊的淮南市相鄰。現轄4區4縣1縣級市,全市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2017年市區建成區面積460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796.5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3.75%[8]。合肥歷史悠久,自秦漢建制已有二千餘年,歷為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衝」著稱。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城市景觀 ==
 
 
== 人文歷史 ==
五代十國時期,合肥主要歸屬楊吳及南唐管轄,兩國先後在此設立德勝節度使和保信節度使。北宋廬州建制不變,新設淮南西路管轄包括壽春、合肥在內的淮西各地,並在合肥設立淮南西路轉運使司、提舉常平廣惠倉司和兵馬鈐轄司。南宋時期,合肥是抗金前沿,設有淮南西路安撫使司和轉運使司。
 
廬州府城隍廟思惠樓
== 地理位置 ==
合肥 地理 地處 中緯度地帶,位於 長江、淮河之間 ,環抱巢湖, ,以平原丘陵為主。 位於安徽省正中央,分別與東邊的滁州市、馬鞍山市,南邊的蕪湖市、銅陵市、安慶市,西邊的六安市,北邊的淮南市相鄰。合肥地理地處中緯度地帶, 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較短。冬季冷涼乾燥,夏季悶熱,春秋濕而暖。
== 經濟作物 ==
== 旅遊景點 ==
包公園;三國時期古戰場逍遙津;三國時期曹操練兵的教弩台;徽園於2001年9月開放,園內共約有四十五個景點,包括合肥園,六安園,曹操運兵道等。人文景點還有淮河路的李鴻章故居和大興鎮的李鴻章享堂。環城公園,包河公園,杏花公園,三國遺址公園,合肥海洋世界,歡樂島,陽光海岸水世界,天鵝湖公園,翡翠湖公園,濱湖濕地森林公園等景點。<ref>[https://www.tripadvisor.com.tw/Attractions-g297403-Activities-Hefei_Anhui.html 合肥市旅遊景點],tripadvisor.com</ref>
  合肥市擁有[[半湯]]和[[湯池]]兩處溫泉度假區。半湯鎮位於巢湖市東部,湯池鎮位於廬江縣西部。
== 參考文獻 ==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