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航空母舰

移除 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USS Langley CV-1)。兰利号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运煤船]](USS Jupite1917年美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AC-3)。美国海军看上它运载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在改装中,“木星”号煤仓上甲板的上层建筑及起重机被全部拆除,从舰首至舰尾架设了13个单位桁架,在上面铺设了长165.3米、宽19.8米的全通飞行甲板。在甲板中心设置了一台飞机升降机。“兰利”号的机舱设置在军舰的尾部,原有的6个煤仓中的4个被改成飞机库,其余的被改成航空汽油库、弹药库和升降机械室。
一战后,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2艘战列舰改建为排水量3.3万吨的航空母舰。当时,作为东道主的美国正在建造6艘排水量为43200吨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而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潜在对手——日本海军对这一举动非常敏感。所以在条约签署时,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美国放弃这6艘战列舰。经过反复讨价还价,美国被迫做出让步,暂停这几艘战列舰的建造,但作为交换条件,日本也必须放弃其在建的两艘排水量41000吨的“天城”级战列舰。此次谈判导致了两国第一代大型攻击航母的诞生——“赤城”级和“[[列克星敦]]”级。此时的英国由于受到美、日两国的影响也开始不甘寂寞,打算建造航空母舰。但英国在一战中大伤元气,所以最终选择了两艘[[大型巡洋舰]]“勇敢”号和“光荣”号作为被改装成航母的军舰。这时,美国的“列克星敦”级的2艘航母(CV-2“[[列克星敦]]”号和CV-3“[[萨拉托加]]”号)、日本的“天城”级的“赤城”号、“加贺”级的“加贺”号两艘航母,以及英国的“勇敢”号、“光荣”号、“暴怒”号,并称为世界7大航母<ref>[http://www.zgsyb.com/html/content/2014-08/08/content_264278.shtml 航母诞生记:一战前笨拙起航 改变世界海权格局],中国水运网,2014-08-08 11:05:51 作者: 余国</ref>。
1930年,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全封闭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的“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早期的航母降落作业困难,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因而最早在美军航母“[[兰利号]]”上出现了两种革命性的辅助降落方式:设置“降落指挥官”与使用拦阻网,前者于甲板上判断降落条件、飞机高度等来挥动旗帜打信号,一般由技术纯熟的飞行员担任。而后此方法传入英国。至于[[拦阻网]]则是让降落的飞机免于意外的一项保险,最初当飞机要降落时甲板人员要上前挂住钩索,而后发展成飞机降落时会开动下方的着舰钩来勾住甲板上并排的“拦阻索”,拦阻索两端连入甲板下的液压制动器,吸收飞机剩余的动能,进而让其在甲板上停下。如果没有挂到拦阻索,拦阻网可以避免飞机撞上甲板停放的飞机或是摔出飞行甲板,亦不会毁损机体,还可以调整降落位置,因此拦阻网的发明大幅提升了飞机的降落效率。在1923年未使用拦阻网时美国海军最佳的成绩是7分钟降落3架飞机,使用后则是4分20秒降落了6架。
进入[[喷气舰载机]]时代后,由于其速度过快、降落指挥官和飞行员皆反应不及,原先制度已不能保证安全降落。1950年代时,[[英国]]出现了由[[尼可拉斯·古德哈特]]中校(Nicholas Goodhart)所发明的[[光学助降装置]](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灯号装置来协助降落的方式于日本在建造“凤翔号”时就已采用),其以一个凹面镜反射灯光至空中为飞行员提供一个指示降落路线的光柱(与海平面夹角为3.5至4度)。然而此装置仍受制于海面状况造成的舰体摇摆,因而出现了“菲涅耳”光学助降装置<ref>[https://mil.huanqiu.com/gallery/9CaKrnQgMYL 辽宁舰“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曝光], 来源: 环球网军事综合,2012-10-19 14:57</ref>。“菲涅耳”光学助降装置彻底解决了前者光柱不稳定的问题,其外型为三种灯号组合而成,虽然会因型号而外观有所差别,但使用方法相同。中间直条灯号表示飞机位置过高或过低,让驾驶员将飞机调整为横条灯号位置。红色灯亮起表示飞机需要重新降落。菲涅耳助降装置有着易受天气云雾影响以及作用距离太短,以致于来不及调整误差的缺点。后来于1960年代还出现了自动着舰系统,它是由电脑控制其甲板运动着舰误差修正和飞行高度并结合全天候型的雷达助降系统,其分别装载于舰载机和船舰上,以连动资讯来随时修正、调整为最适当的位置。由于其有着可能受电磁波影响的疑虑,因此现今航母降落装置多半是混合使用光学装置、[[雷达助降系统]]以及降落指挥官,光学装置通常位于左舷,操作其装置的指挥官则在左舷后方。
==动力系统==
[[核动力航母]]相比传统动力者的优势极为显著,拥有后者难以比拟的航程。以尼米兹级为例,它可连续航行约20年(单以舰上物资来看,自持力则有90天之久),一克的铀可产生两吨重油燃烧出来的热量,能量转换效率极高。核动力航母在其它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它去除了以往设计师需费工夫排设的烟囱与排气道等诸多管线,后者总是占去舰上许多宝贵的空间,除了令舰体本身强度降低外,也让排出的废气腐蚀了设备与伤害了乘员的健康,突出的烟囱也让航母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加,其排出的热流多少也会危及到飞机的降落,且排出的热流也成了红外线制导导弹的目标,同时因为暴露在外的排气道令“三防”(防[[核子]]、[[化学]]、[[生物]]攻击)性能大打折扣。核动力航母可制造大量的淡水和充沛的电能,可用于空调和大量[[电器]]品以改善乘员的生活环境,也因为排除了管线和储存油料的舱房等空间而使可装载的物资(如[[航空燃油]]、补给品、炸弹)更多、人员起居空间变得更大、自持战斗能力更久。通常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在无补给条件下能连续作战12昼夜,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只能连续作战7昼夜。
缺点:核反应炉造价极高,美军企业号仅八座核反应炉安装费用就要6400万美金,运行三年后换一次炉心要价2000万美金。1976年的“[[尼米兹]]”号要价18.81亿美金<ref>[http://www.sohu.com/a/281708617_99925330 建造一艘核动力航母需要花费多少钱呢?价格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搜狐网,轻武器,2018-12-14 07:44</ref>,“里根”号则要40亿美金。
===内部系统===
航空母舰是一座“海上城市”,各种生活设施如餐厅、便利店等一应俱全。事实上,衣食住行也是决定航母战斗力的关键因素,美国人就认为“一份可口的热餐可以鼓舞士气,并使士兵们以良好的态度去努力工作”。以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为例,其上的餐厅一天营业23小时,只关闭1小时用来打扫卫生。宽敞明亮的餐厅摆放着各种菜肴:炸鸡腿、肉排、时令蔬菜,并提供各类新鲜水果和甜点。
除了饮食,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航母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给船员们增添乐趣以排遣长期在海上航行带来的心理不适,美军会经常在航母上举办[[篮球赛]]、[[拔河比赛]]、[[演唱会]]、[[表演秀]]等不同类型的文娱活动,以使船员们在工作之余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身体上的放松<ref>[http://haiwai.people.com.cn/n/2012/0929/c232591-17541231.html 解密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上的衣食住行],海外网, 本报特约记者 章 节 陶短房 2012年09月29日10:38 ,2012-09-29</ref>。
==建造工厂==
===中国===
[[大连造船厂]]即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前身为“中东铁路公司轮船修理工场”和“中东铁路公司造船工场”,始建于1898年6月10日。曾建造改进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航空母舰]](原苏联瓦良格号航空母舰)<ref>[http://www.china.com.cn/haiyang/2017-04/26/content_40694571.htm 首艘国产航母 今天上午在大连正式下水],中国网, 发布时间: 2017-04-26</ref>。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于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2017年4月26日上午9时在[[大连]]正式下水。
==总体评价==
717,6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