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尚昆

增加 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杨尚昆''',男,汉族,1907年8月3日生,[[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人(今属[[重庆]]潼南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研究生学历。曾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主席。
==人物履历==
* 1934年1月,接任红三军团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 1935年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后任陕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政治部主任,陕北 [[ 红军 ]] 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直罗镇、东征和山城堡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书记,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并协助[[朱德]]、[[彭德怀]]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
* 1941年返回[[延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外事组副组长,中央警卫司令员,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协助[[周恩来]]等处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杨尚昆(1907年8月3日~1998年9月14日),男,号诚五,[[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人,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
1920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小,后转入附中。当时,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是[[吴玉章]],教师中有[[恽代英]]等。在校期间,他结识许多进步青年,参加社会科学读书会,阅读《 [[ 共产党宣言 ]] 》等经典著作和《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925年,18岁的杨尚昆从[[成都]]高师毕业回到[[重庆]]。那时,中国的大革命正进入高潮。他的四哥[[杨闇公]]是中共四川地方执行委员会创建人之一。在四哥的影响和帮助下,他开始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任宣传干事===
1933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担任中央苏区中央局宣传干事,并参与编辑党的机关报刊《 [[ 红色中华 ]] 》和《 [[ 斗争 ]] 》。2月,任成立不久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社前身)总负责人。3月,任苏区中央局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副校长。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工作,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随[[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转战前方。
===任政治委员===
[[File:杨尚昆06.jpg|缩略图|右|杨尚昆与毛泽东[http://p2.pstatp.com/large/14e000128ada0c5e8ff 原图链接][http://www.xgjjw.com/xgjj/show.asp?id=1045 来自兴国将军网图片]]]
杨尚昆根据党中央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判断,积极贯彻 [[ 邓小平 ]] 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他强调,全军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军队要坚决支持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国防建设,保持一支常备不懈的、战斗力很强的人民军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安全保障。他指出,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以战斗力为标准,加强军事训练;要重视经略海洋,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对[[海岛]]、[[海岸线]]的实际控制,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和中央军委其他领导人一道,具体组织合并大军区,组建集团军,调整军事院校,创办[[国防大学]],加强海空军、战略导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建设,突出重点,建立过硬的“拳头”部队,使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杨尚昆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精简整编的战略决策。1982年6月,他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座谈会,提出改革军队编制、精简指挥机关、裁并重叠机构、精干领导班子的具体原则和措施。通过实施会议制定的《 [[ 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 ]] 》,军队组织臃肿庞杂的状况有了初步改变。在军队已经进行多次精简的基础上,1985年中央军委按照邓小平裁军100万的重大决策,在杨尚昆的具体主持下,胜利地完成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杨尚昆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关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思想,始终不渝地加强军队中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他强调必须从军队实际出发,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领导军队的整党工作,增强党的凝聚力。在他主持下,中央军委《 [[ 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 ]] 》明确规定了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指出“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生命线的真正含义是在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保证’和‘服务’的作用”。
在1982年和198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尚昆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十二届一中全会和第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他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http://www.hprc.org.cn/gsgl/dsnb/ghgjt/9_14/201009/t20100913_58123.html 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 的图片]]]
杨尚昆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开展对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的工作,以各种方式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ref>[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7-07/21/content_13456281.htm 在纪念杨尚昆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人民网,滕文生,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日</ref>。他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量港、澳、台和海外爱国知名人士。他在会见这些人士时指出:[[海峡两岸]]虽然因历史原因隔绝了几十年,但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湾]]的出路在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好办法;如何实现“一国两制”,应由国共两党平等地坐下来商谈。他呼吁[[ 台湾]] 当局顺应民心,以实际行动化解敌意,消除障碍,促进两岸人员交往和经济合作,使两岸关系有一个新的发展。他的讲话,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 1988 。1988 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杨尚昆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不辞辛劳,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到工厂、农村、部队、建设工地和经济开发区视察,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意见,了解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他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一道,处理了发生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他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参与制定和调整新时期的国家外交政策,同时承担繁重的外事活动,会见了来访的许多外国领导人和民间重要人士,并先后出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进了中国政府和各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和信任。
==后世纪念==
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杨尚昆》<ref>[http://tv.people.com.cn/GB/39805/42848/164164/ 文献纪录片《杨尚昆》],人民网</ref>,系统反映了杨尚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私奉献、光辉战斗的一生。全片共包括《 [[ 风雨征程 ]] 》《 [[ 华北抗战 ]] 》《 [[ 东进北平 ]] 》《 [[ 建设年代 ]] 》《 [[ 春涌南粤 ]] 》《 [[ 协力治军 ]] 》《 [[ 国务重任 ]] 》《 [[ 桑榆情深 ]] 》等8集,每集50分钟。
==组织评价==
245,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