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蒺藜

移除 1,747 位元組, 4 年前
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br>
取本品粉末5克,加70%乙醇20毫升浸泡3小时,滤过,取滤液5毫升,蒸去乙醇,放冷,残渣溶于少量醋酐中,加入浓硫酸数滴,呈红紫色。<br>
栽培技术<br>选地整地<br>蒺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疏松,质地肥沃的砂壤土。<br>繁殖技术<br>种子繁殖。8~9月种子成熟时选,个大、充实、饱满的绿白色的果实,晒干备用。播前将种子摊于石碾上碾,使果瓣分开,簸去果刺和壳渣,留下纯净种子播种。也可将种子在碾米机上碾两遍,筛选出种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畦面浇透,撒上种子,覆盖严。点播时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丢种子4~5粒,覆土后浇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种子催芽,置于用保水剂为基质配制的流体悬浮胶状液中,用流体播种机播下,更有利发芽。蒺藜最佳种植密度度为60cm垄作下大约10cm株距,最佳采收期8月下旬,产量可达到1400~2000kg·hm-2 <br>田间管理<br>1、间苗:在苗高4~7cm时,拔掉弱苗和过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时。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点播每穴留壮苗2~3株。如发现缺株缺穴,应带土移栽补齐。<br>2、中耕除草:出苗后有杂草发生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锄时小苗期宜浅,以1~2cm为宜。<br>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视地力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追肥,一般应追施两次。<br>4、掐顶:在8月中旬后,为了使种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长点,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结果,并能提早成熟。<br>病虫害防治<br>1、病害:野生蒺藜病害很轻,人工栽培蒺藜常见病害有白锈病、黑斑病、白粉病和锈病及苗期猝倒病。<br>2、虫害:常发生虫害有[[蟋蟀]]、[[豆蚜]]、[[红蜘蛛]]等。<b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