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姬陵

移除 2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所在国家''' :印度
 
'''修建起止时间''' :1631年——1653年
'''乌尔都语''' : تاج محل
'''称 誉''' :印度的珍珠
 
'''最佳游玩季节''' :10月-11月为最佳旅游时间
 
'''建议游玩时长''' :3小时
 
'''开放时间''' :6:00am ~ 8:00pm(周五不开放)
 
'''门票价格''' :1000卢比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
</div>
'''泰姬陵''':全称为" “[[ 泰吉·玛哈尔陵" ]]” ,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是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它是 [[ 莫卧儿王朝 ]] 第5代皇帝 [[ 沙贾汗 ]] 为了纪念他的妻子,已故皇后 [[ 姬蔓·芭奴 ]] 而兴建的陵墓。虽然白色大理石圆顶陵墓是泰姬陵最让人熟悉的部分,但整座泰姬陵是一处拥有多处建筑的复杂建筑群,包括大门、庭院和清真寺等,占地达17公顷。 
泰姬陵被广泛认为是“印度[[穆斯林]]文化的建筑”,其设计结合了印度建筑和波斯建筑的风格,被认为是莫卧儿建筑最精美的例子。
 
泰姬陵大约在1632年开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万的工匠,耗资甚巨。泰姬陵的设计建造被委托给一个建筑师团队,由沙贾汗总监,团队中包括有阿卜杜尔·卡里姆米尔(Mir Abd-ul Karim),[[马克拉马特·汗]](Makramat Khan)和[[乌斯塔德·艾哈迈德·拉合里]]等建筑师。其中,波斯建筑师拉合里一般被认为是首席设计师。
 1983年,[[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 ]] 将泰姬陵列为世界遗产,称其为“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奇葩”、“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ref>[http://www.sohu.com/a/146518066_99894978 泰姬陵: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最伟大成就 &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婆罗门庙宇的天才之作——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世界遗产和多元文化],搜狐网 2017-06-06 16:02 </ref>。
==历史==
泰姬陵的建设使用了来自印度各地,乃至[[亚洲]]各地的材料。 据信运输这些建材使用了超过1,000头大象。建筑使用了来自[[拉贾斯坦邦马克拉纳]]的半透明白色大理石、 来自旁遮普的碧玉、产自中国的玉石和水晶、[[西藏]]产的绿松石、[[阿富汗]]的青金石、[[斯里兰卡]]的蓝宝石与[[阿拉伯]]的红玉髓。总共有28种宝石和矿物被镶嵌在白色大理石中。
据传沙贾汗下令任何人都可以拿走从脚手架上取下的砖块,于是农民们在一夜间就拆除了脚手架。数辆二十到三十头牛牵引的特制货车被用于搭载大理石等建材,沿一条15千米长的专用夯土路运往施工地点。石材运抵工地后,经过一系列精细的木骨架滑轮系统提升到所需位置。 陵寝建筑群所需的水源来自一种叫做" 普尔" (purs)的畜力装置。这种绳索和水桶构成的畜力机械从河中取水,并导入一个大型的储水箱。水箱中的水流入三个辅助水箱,再进一步经管道输送至建筑群。
陵寝的基座和陵墓主体花费了约12年才得以完成。此后陵墓四周的宣礼塔、[[清真寺]]、答辩厅和大门先后完工,又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陵寝建造分成数个阶段,对陵寝“完工”的定义多有差异,因此泰姬陵的完工日期存在多种说法。陵墓本体在1643年已基本完工,而陵墓的外围建筑物在这之后又施工了数年。由于不同阶段的成本难以估算,因此泰姬陵建造的总成本有多种不同的估计。据估算工程的总花费为当时的3200万[[印度]]卢比,相当于2015年的528亿印度卢比或8.27亿美元。
夏巴是一种由波斯园林启发而来的园林设计,由莫卧儿开国皇帝[[巴布尔]]带入印度。夏巴的布局象征了伊斯兰教天堂中流淌的四条河流,并反映了源自波斯围墙花园的设计。根据莫卧儿时代的波斯神秘主义著作,天堂是一座物产丰富的花园。天堂的正中央为泉水或高山,向东西南北流出四条河流,将花园分成四部分。绝大多数的莫卧儿夏巴为矩形,作为主体的陵墓或亭楼位于庭院正中;然而泰姬陵建筑群的主体——陵墓主殿却坐落在夏巴的尽头。随着亚穆纳河对岸月光花园的发现,印度考古调查局推断亚穆纳河也是园林设计的一部分,象征着天国的河流。泰姬陵庭院的布局和建筑特征和斯利那加的沙利马尔花园相似,说明两座园林可能均为[[阿里·马丹]](Ali Mardan)的作品。
根据关于泰姬陵园林的早期记述,当时的庭院中充斥着各种植物,栽满了蔷薇、水仙和果树。[42] 随着莫卧儿帝国日渐没落,泰姬陵及其庭院也逐渐破败。19世纪末,大英帝国已掌控印度全境的五分之三,并接管了泰姬陵。英国人改变了庭院的布局,使其更贴近[[伦敦]]的欧式草坪。
===外围建筑===
泰姬陵建筑群的外部装饰可能是莫卧儿建筑中最精美的。随着装饰表面积的变化,装饰物按比例精修调整。工匠使用颜料、纸灰粉刷、嵌石或雕刻等手段构造装饰元素。为遵循[[伊斯兰]]教对人形装饰的禁令,装饰的元素均为书法、抽象图案或植物图案。
整个建筑群中多处以《 [[ 古兰经 ]] 》的苏拉作为装饰。大门上的书法内容即出自《古兰经》第89苏拉:“安定的灵魂啊!你应当喜悦地,被喜悦地归于你的主。”这幅书法是一位名叫 [[ 阿卜杜尔·哈克 ]] (Abdul Haq)的书法家在1609年书写的。沙贾汗为了称赞哈克“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技艺”,赏赐给他“阿玛纳特汗”(Amanat Khan)的名号。在内圆顶底部的古兰经文下方有他的落款:“无足轻重的设拉子人阿玛纳特汗书”。近期的研究表明[[阿玛纳特汗]]挑选了用于装饰泰姬陵的古兰经篇章。书法装饰的绝大部分为华丽的三一体文字,以碧玉或黑色大理石制成,嵌在白色的大理石中。高处的字体比低处稍大些,以防止从下方看时发生扭曲错觉。墓中两具空石棺上的书法尤为精致。
整个泰姬陵建筑群的外部装饰广泛使用抽象图案。其中,陵墓基座、宣礼塔、大门、[[清真寺]]和答辩厅运用得尤为普遍,而陵墓主殿也用相对较少的抽象图案装饰。建筑群中的砂岩建筑的圆顶和拱顶用镂空绘画窗格构建了精致的几何图案。相邻的装饰元素之间时常以鱼骨状镶嵌式样填充空间。建筑群中的沙岩上用白色镶嵌,而白色大理石上以深色或黑色镶嵌。大理石建筑上浆砌的部分被染色,或用反色绘制成列的复杂几何图案。地板和步道上为用反色的地砖构造的密铺图案。
还有一个流行的传说称,敲打地砖上的圆顶饰剪影图案会把水引到身前。直到今天,园区的管理员们还能在剪影附近找到打碎的手镯。
[[ 印度 ]] 者P者[[P.N.欧克 ]] 在自己的著作中坚称泰姬陵建在印度教的神庙上,影响颇广。2000年,印度最高法院驳回了欧克的提案,拒绝宣称泰姬陵是由印度教国王所建。2005年,社工[[阿马尔·纳特·米什拉]](Amar Nath Mishra)向安拉阿巴德高级法院提出一项相似的提案,要求法院声明泰姬陵是在1196年由印度教国王[[帕尔玛尔·德夫]](Parmar Dev)所建。这一提案同样被法院驳回。
截至2017年,[[欧克]]的理论已经启发了很多类似的提案,无一例外要求声称泰姬陵原本是印度教的神庙。[90][91]2017年8月,印度考古调查局声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泰姬陵的墓址原本有过[[印度]]教的神庙。
注意:
 
西门和南门的售票处和存包处就在入口处,但东门的售票处和存包处在距离东门入口还有1公里Shilpgram。考虑到安全因素,泰姬陵安检比较严格,男女分开排队,只有以下五类物品可以带入内:透明瓶装水、小型摄像机、照相机、手机、小钱包,进入泰姬陵前,一定要先去存包处,把禁止携带的物品寄存,省得到门口被拦下。
拍摄泰姬陵的好地点:
 
细细品味泰姬陵的美还在于其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面貌。清晨是温暖的金橙色,白天阳光下是明晃晃的白色,黄昏时分白色的泰姬陵从金黄色逐渐变成粉红、暗红,而到月亮初升之际,又成了银白色。日出时分进入泰姬陵后,先不要忙着惊叹,赶紧抢在人流之前奔到花园中央水池前的长凳上,这里是拍泰姬陵主体和倒影的最佳地点,再往前走几步到前面的喷泉池边,也可以拍到很好的[[泰姬陵]]倒影图,而且没有很多人的干扰。在两边清真寺的一角,可以拍出透过穹顶看到的泰姬陵。
对于执着地希望坐船到亚穆纳河上拍摄泰姬陵的旅行者,沿着泰姬陵东门往北的一条小道,走到亚穆纳河边,运气好的话,可以等到在河上清理垃圾的小船,支付一些酬劳,请船夫把自己带到河上,许多国家地理摄影师就这样完成他们的泰姬陵大片。
 
==视频==
<center>{{#iDisplay:y0184mgk6jr|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717,1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