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電池

增加 1,8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battery1.png | thumb | 270px |右|battery1 <br> [https://inteng-storage.s3.amazonaws.com/img/iea/r1OrBeq4On/sizes/battery-storage-future_resize_md.jpg  原圖鏈接]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the-search-for-the-best-battery-storage-methods-continues 來源網站]  ]]
=='''電池'''==
電池(Battery):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儲能設備]](Energy Storage)。 狹義定義: 將本身儲存的化學能轉成電能的裝置 。廣義定義: 將預先儲存起的能量轉化為可供外用電能的裝置。 因此,像[[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燃料電池]](Fuel Cell)等都不能儲存電能,不能算是電池,應該算是發電裝置。
<ref name="ABC3">{{Cite web |url =https://blog.xuite.net/joh3622/johnason/112606545-%E4%BD%95%E8%AC%82Wh%2FKg+%26+Wh%2FL/ | title = 電池產業的世界| publisher = joh3622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09-05-25 }}</ref>
==電池的記憶效應==
每次充電時,在負極有氫氧化鎘與電極作用,產生金屬鎘而沈積於負電極表面,放電時,負電極表面的金屬鎘反應形成氫氧化鎘,這是溶解-沈積的反應;當充放電不完全時,電極內的鎘金屬會慢慢地產生大結晶體而使以後的化學反應受到阻礙,導致電容量在實質的表現上減少,此即所謂記憶效應。早期使用鎳鎘電池時,此效應最為明顯。
 
鎳鎘電池因具有強烈的記憶效應,很容易因充放電不良,而造成可用容量降低,須約在使用十次後,做一次完全充放電,若已有記憶效應時,則可以連續做三次至五次完全充放電來釋放記憶。鎳氫電池因記憶效應較弱(可說是幾乎沒有),因此約在使用過約五十次時,做一次完全充放電即可。
<ref name="ABC4">{{Cite web |url =https://www.moneydj.com/z/glossary/glexp_159.djhtm/ | title = MoneyDJ| publisher = MoneyDJ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09-05-25 }}</ref>
 
==自放電效應==
電池的自放電效應,是指電池在充滿電能之後,如果沒有立刻使用,則電池內的化學物質仍然會產生化學反應,造成儲存的電能慢慢減少,在所有的二次電池中,自放電效應最嚴重的是鉛蓄電池與鎳鎘電池,最輕微的是鋰電池。
<ref name="ABC5">{{Cite web |url =https://blog.xuite.net/joh3622/johnason/112606545-%E4%BD%95%E8%AC%82Wh%2FKg+%26+Wh%2FL/ | title = 電池產業的世界| publisher = joh3622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09-05-25 }}</ref>
== 參考資料 ==
{{reflist}}
5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