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陵大学

增加 10,4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学校文化 ==
[[File:金陵大学5.pn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9%87%91%E9%99%B5%E5%A4%A7%E5%AD%A6/1128404/3044883/d01373f082025aaf85e78406fbedab64024f1a21?fr=lemma&ct=cover#aid=3044883&pic=d01373f082025aaf85e78406fbedab64024f1a21 原图链接]金陵大学堂印鉴]]
金陵大学校歌采用H. S. Thompson所作的《[[安妮·莱尔]]》,[[胡小石]]填词。
金陵大学的[[校训]]为:“诚、真、勤、仁”。
 
==校容校貌==
 
===校园设计===
 
[[汇文书院]]的校园起初建在南京干河沿,第一座建筑名曰“钟楼”,由首任校长[[福开森]]设计,当时被南京人称为“三层楼洋行”。陆续建造的还有礼拜堂、青年会堂等,以后作为中学部,现为[[金陵中学]]校园。
 
1910年合并改名金陵大学后,由美国教会募集资金在鼓楼西南坡购地2340亩建造新校舍,同时中国政府以金大教授[[裴义理]]主持华洋义赈有功赠地百亩,1913年由纽约建筑师[[克尔考里]](C. X. C)完成校园规划,之后由美国建筑师[[司斐罗]]、[[芝加哥]][[珀金斯费洛斯]]与[[汉密尔顿]](Perkins, Fellows & Hamilton)建筑师事务所的测绘师[[莫尔]]负责建造,1921年建成后作为大学部。1952年金陵大学和南京大学合并,金陵苑成为[[南京大学]]校园。
 
金陵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由当时的校董福开森策划,教务主任、美国传教士[[魏特琳]]着手实施,采用中式造型和装饰。以塔楼为中心,形成不完全对称的布局,造型和装饰为中式,材料和构架为西式,许多建筑材料由美国进口,质料上乘,将民族样式与西方先进的建筑技术结合,建造了首批融入西方风格的中国民族建筑。
 
[[File:金陵大学6.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9%87%91%E9%99%B5%E5%A4%A7%E5%AD%A6/1128404/0/4bed2e738bd4b31cd68316378dd6277f9f2ff8fb?fr=lemma&ct=single#aid=0&pic=4bed2e738bd4b31cd68316378dd6277f9f2ff8fb 原图链接]金陵大学旧址]]
===主要建筑===
 
金陵大学在1910-1937年之间规划建造了大批中西合璧、宏壮华丽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极具时代特色。金陵大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北大楼、东大楼、西大楼、东北大楼、礼拜堂、小礼堂、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等十余幢建筑。这些建筑一律都是青砖墙面,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建筑造型严谨对称,进深较大,窗户较小,显得封闭稳重,体现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筑的特征。最高处北大楼与鼓楼平峙,由北向南,顺坡而下,充分利用地势起伏来布局规划。构思处,既浑成一体,又错落有致,巧妙融入四周环境中,有天然浑成之美。整个建筑群隐于森森树木,含珠四季花草之中,春夏不同,景色各异,而百年不变的老建筑,更显沉稳儒雅的风范。
 
北大楼(塔楼,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行政楼),南京大学标志性建筑,也是南大的象征。北大楼建于1917年,1919年落成,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A. G. Small)设计,砖木结构,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3473平方米。屋顶为中国建筑常用的歇山顶,灰色筒瓦,青砖厚墙,设小窗,主体建筑两层,塔楼五层,高耸突兀。塔楼为四面歇山顶,顶脊有小兽。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复杂的屋顶样式。门南向,阔踏道,两侧有抱鼓石。门厅绘有飞鹤图案,挂有水晶宫灯。这幢楼造型独特,糅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虽不高大,却雄伟仕观。它的四周绿树掩映.门前如茵的草坪平整开阔,楼后是纯净的蓝天,墙体爬满茂密的藤蔓,像披了一件绿风衣,身姿庄重而不失飘逸,成为校园一大景观。南大将行政楼搬至仙林校区后,北大楼则改作博物馆使用。北大楼作为南京大学地标性建筑,2005年入选“新金陵48景”名单,2012年再次入选。
 
礼拜堂(现为南京大学大礼堂),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物所于1917年3月28日完成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18年竣工。1958年在大门入口加筑了一座门厅。它是金陵大学现存最早的建筑物。建筑造型仿照古代的庙宇。地上二层,砖木结构,主建筑歇山顶,附属建筑硬山顶,屋顶装饰由青砖砌筑,覆盖蝴蝶瓦,清水砖刻线脚。屋顶侧面的山墙上有砖雕山花,为圆形万字如意纹吉祥图案。屋檐饰有精美的花饰。外墙用明代城墙砖砌筑,城砖上仍留有铭文印记,厚重而有历史感。正门突出附带四顶小楼,两两前后分立两侧,毗连着正面三开大门。整个大礼堂采用的是单层大空间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建筑式样。大礼堂南北两面檐角各有寿字如意纹,花纹团在中央,细看却各个不同。如意纹下面正中有砖雕蝙蝠,意寓福到。硬山墙上,依然是红色木质小墙体和一溜排列成花边状的灰瓦,其外部色调与建造式样与东、西、北大楼遥相呼应。大礼堂内部天棚饰有彩绘,头顶红冠,修颈长腿、步履轻盈、优雅多姿的丹顶鹤在中国被尊为仙鹤,是吉祥、高贵和长寿的象征。
 
作为南京大学的大礼堂,在新的文化时空里,曾有[[法国]]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此做过演讲。
 
[[File:金陵大学7.pn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9%87%91%E9%99%B5%E5%A4%A7%E5%AD%A6/1128404/3044884/5bafa40f4bfbfbed8809d3b278f0f736aec31fae?fr=lemma&ct=cover#aid=3044884&pic=5bafa40f4bfbfbed8809d3b278f0f736aec31fae 原图链接]金陵大学]]
 
小礼拜堂(现为南京大学小礼拜堂,或称小礼堂),建于1923年,由中国建筑师[[齐兆昌]]、美国[[费洛斯]]与[[汉密尔顿]]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屋顶为歇山顶,单屋建筑,拱形门,大门上方用砖砌出三面围裹的结构,既可支撑墙体,又有装饰作用。门楣和窗框饰有石刻西式图案。门前有抱鼓石一对,踏道间设丹陛石,上面雕刻纹饰。小礼堂精巧灵秀,有中国南方建筑的味道。小礼堂门前有牌坊,上挂铜钟一座,金陵大学时,每日上、下课的钟声由此敲出。如今门前规划有石椅石桌和半圈的花园。
 
东大楼,位于北大楼东南侧,初名科学馆,建于1913年,由齐兆昌建筑师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3905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内廊式布局。大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大楼设计采用中国北方建筑形式,歇山顶,筒瓦屋面,屋顶脊中加脊,中部高耸,外墙采用青砖砌筑,素灰勾缝。大楼入口处建有突出的门套。进得大厅,最能体现这所大楼西式风格的是大厅地面上印有的十二星座的铜雕。大楼在20世纪50年代因火灾烧毁屋顶,1958年修复。
 
东北大楼,在东大楼的南面。建于1935年,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1726.4平方米。混合结构,高四层,卷棚式屋顶,筒瓦屋面。外墙用烟色粘土砖砌筑。大楼入口出有道直通二楼。如今为地科系的办公大楼,一楼长长的过道里陈列着美丽的奇石。
 
西大楼,原名裴义理楼,位于北大楼西南侧,为纪念农科创办人、美国人裴义理而命名为“裴义理楼”。该楼建于1925年,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物所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建造面积3604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内廊式布局。大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歇山顶、筒瓦屋面。大楼底部为明代城墙砖砌筑,上部为烟色黏土砖砌筑。勒脚部位和门窗过粱采用斩毛青石,白色大理石正门,朱漆雕花大门,灰瓦铺就的门头,有张齿的小龙和脊兽。
 
图书馆(现为南京大学老图书馆,校史博物馆),位于北大楼的正南方,它与北大楼共同构成金陵大学校园的中轴线,其他的建筑物基本上都分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建于1936年,由基泰工程司建筑师杨廷宝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2626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歇山顶,青筒瓦屋面,青砖墙面。建筑平面为十字形。一层中部为主要入口,面朝北,两侧为图书采编等业务办公用房以及小阅览室。二层中部为借书处,两侧各有一个大阅览室。图书馆的外部处理与其他几幢建筑物风格相近。有人为纪念被北伐军士兵杀害的[[文怀恩]]博士(J. E. Williams)曾称其为“文怀恩图书馆”。
 
学生宿舍(现为外语学院的办公、教学楼),共用四幢,分别称为甲乙楼丙丁楼、戊己庚楼、辛壬楼。建于1925年。陈明记营造厂承建。砖木结构,卷棚式屋顶,筒瓦屋面,外墙用烟色粘土砖砌筑。甲乙楼与丙丁楼大小相同,建筑面积均为755平方米;戊己庚楼与辛壬楼大小相同,建筑面积均为1685平方米。
 
金陵大学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校园内,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底蕴。建于1916到1937年的原金陵大学建筑群,以清代宫殿式建筑为外部特征,以塔楼(北大楼)为中心,作不完全对称布局,由美国建筑师和留美、游欧归来的中国建筑师分别设计建造。现存北大楼,东大楼、西大楼、大礼堂、小礼堂。老图书馆、宿舍楼等十余座建筑。这些建筑由北而南。顺坡而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充分利用自然地势的起落而建的建筑物,既各具风格.又错落有致,有朴素浑成之美。建筑群普遍采用灰色筒瓦.青砖厚墙,除屋顶侧面为红色、细部有砖雕墙花外,全无雕梁画栋,平淡自然.朴素简约。虽然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的,但规整宽阔的草坪、突兀的塔楼与群体的整体建筑的不协调性,又体现出西方人的审美情趣。建筑群没于森森树木、含珠花草之中,四季不同,景色各异,惟一不变的是老建筑沉静而儒雅的风范。
 
南京大学的民国建筑群,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既有西式的风格,又呈中式面貌。因此,南大的民国建筑,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是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建筑艺术的缩影。
== 参考文献 ==
129,3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