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尔卑斯山脉

移除 8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阿尔卑斯山脉
 
英文名称
Alps/Aplen
 
地理位置
欧洲中南部
 
走向
东西走向
 
长度
约1200公里
 
宽度
130-260千米
 
起点
尼斯
 
'''基本信息'''{| class="wikitable"|-|中文名称 ||阿尔卑斯山脉 || 英文名称 || Alps/Aplen|| 地理位置|| 欧洲中南部 || 走向 || 东西走向 ||长度|| 约1200公里|| 诞生时期 || 第三纪 造山运动 ||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 |-|宽度 ||130-260千米|| 起点 || 尼斯|| 终点|| 维也纳|| 主峰 || 勃朗峰 || 平均海拔 || 3000米左右 || 总面积 || 22万平方公里|||- |}
主峰勃朗峰==山系概况==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系特点===
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奥地利国境内。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
诞生时期第三纪 造山运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 目录1 == 山系 概况2地质特点3著名山峰4资源概况5地理环境6历史文化7传说故事折叠编辑本段山系概况折叠山系特点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奥地利国境内。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构成==
折叠山系构成
西阿尔卑斯山脉,从海岸向北伸展,穿过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抵达瑞士的[[日内瓦]]湖和[[隆河河谷]]。山
阿尔卑斯山
东阿尔卑斯山脉,包括有瑞士的[[拉蒂舍山脉]]、意大利的[[多洛米蒂山脉]](Dolomites)、德国南部和奥地利西部的[[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意大利东北部和[[斯洛文尼亚]]北部的[[尤利安阿尔卑斯山脉]](Julian Alps)。
折叠编辑本段 == 地质特点==折叠 === 地质形成=== 
阿尔卑斯山脉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涌现出来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约在中生代将近结束的7000万年前开
风景
当冰离开山谷时,无论是对横向山谷或Z字形山谷都是重新向下切削。迄今所有的河谷皆已被侵蚀成海拔大为低于周围的高山。在白朗峰附近的阿尔沃河(Arve River)的河谷中,地形凹凸的差异达3,993米(13,100尺)以上。
折叠 == 地质构成== 
在阿尔卑斯山脉范围内,各地的高度和形态大不相同:有主山脉周围低洼的前阿尔卑斯形成褶皱的沉积物,也有内阿尔卑斯结晶体地块。从地中海到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各段都有几个不同的小山脉。
地质
折叠编辑本段 == 著名山峰== 
阿尔卑斯山脉东西延绵1200公里,南北宽约120~200千米,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一共有82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其中又有超过一半位于瑞士瓦莱州。阿尔卑斯山脉还有10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3600km²。
== 折叠勃朗峰(MontBlanc)==
海拔4810米,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它是西欧的最高峰,由Jacques Balmat和Michel-Gabriel Paccard于1786年首登。
== 折叠马特洪峰(Matterhorn或MonteCervino)==
海拔4478米,马特洪峰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著名的山峰,位于瑞士和意大利的边境,附近是瑞士瓦莱州小镇采尔马特和意大利亚奥斯他谷的小镇布勒伊-切尔维尼亚。
马特洪峰
折叠 == 杜富尔峰(Dufourspitze)== 
海拔4634米,[[杜富尔峰]]是阿尔卑斯山第二高峰,向西正对马特洪峰,是位于瑞士和意大利边境的[[罗莎山群]](Monte-Rosa-Massiv)的最高点,属于瓦莱阿尔卑斯山(或本宁阿尔卑斯山),北临瑞士小镇采尔马特(Zermatt)。
折叠 == 多姆峰(Dom)== 
海拔4545米,是阿尔卑斯山的第三高峰,位于采尔马特的北部兰达(Randa)村东部,和魏斯峰隔河谷相对,它的东侧峡谷则是瓦莱州另一度假胜地萨斯费(Saas-Fee)。多姆峰是瓦莱阿尔卑斯山第二大山群[[米沙贝尔山群]](Mischabelgruppe)的最高点,也是完全位于瑞士境内,瑞士实际意义上的最高峰。
折叠 == 魏斯峰(Weisshorn)== 
海拔4505米,[[魏斯峰]]在很多登山者心中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漂亮的山峰,其形状极似另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山峰"--位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阿尔帕玛尤峰(Alpamayo,5947米)。
魏斯峰
魏斯峰
折叠 == 艾格峰(Eiger)== 
海拔3970米,[[艾格峰]]虽然海拔不到4000米,却因为其著名的北壁而名声大噪,也是阿尔卑斯山三大北壁之一。瑞士极限登山者Dani Arnold于2011年4月20日打破了由瑞士著名"登山机器"Ueli Steck保持的北壁攀登记录,为2小时28分,比Ueli Steck快了将近20分钟。Dani Arnold同时也是马特洪峰北壁记录的保持者(1小时46分,于2015年4月22日创造)。
==资源概况==
===水利资源===
折叠编辑本段资源概况
折叠水利资源
阿尔卑斯山脉提供欧洲饮水,灌溉与水力发电。面积虽然仅占欧洲的11%,但提供欧洲90%以上的水源,尤其是干旱地区与夏季。[[米兰]]等城市就有80%的水依赖阿尔卑斯山脉供应。 河川流域里有500座以上的水力电厂,发电量达2900千瓦。
其它河川如多瑙河,主要支流也源自阿尔卑斯山脉。[[隆河]]是地中海第二大水源,仅次于[[尼罗河]];冰川融化为隆河水源,流入日内瓦湖后再流向法国, 在法国还用来冷却核能电厂。莱茵河源自瑞士一个30km²的区域,约占瑞士输出水量的60%。
折叠 == 生物资源==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
阿尔卑斯山动物
山兔和雷鸟(一种松鸡)冬季变成白色(保护色)。在一些小山脉的中间,设有几座国家公园可使当地的动物获得稳妥的保护。
折叠 == 矿产资源== 
阿尔卑斯现代经济的支柱是
阿尔卑斯山脉
在克吕斯(Cluse)附近,距日内瓦不远的上萨瓦(Haute-Savoie)的前阿尔卑斯山区,在19世纪的第一个25年中,钟表制造、螺旋切削、部件加工及有关工业兴起,它已演变成世界上这些类型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奥斯塔及穆尔河谷和米尔茨(Murz)河谷,由于当地生产铁和煤,设有大型钢铁厂。
折叠 == 旅游资源==
阿尔卑斯山景色
阿尔卑斯山滑雪
另外,阿尔卑斯山也是每年环法自行车赛的必经之地,每年有大批游客被这两块金字招牌吸引来,一边欣赏阿尔卑斯山的美景,一边现场观看环法自行车赛,站在路边给运动员加油助威。
折叠编辑本段 == 地理环境==
折叠气候特点
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
温度逆增很寻常,尤其在秋、冬季期间很常见;山谷常常是一连好几天布满了浓雾和呆滞沉闷的空气。这些时候,在海拔1,006米(3,300尺)以上的地方可能要比低洼的谷底较温暖、较阳光明媚。刮风可能在当天天气和当地小气候中发挥明显的作用。
折叠 == 河流水系==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区覆盖着厚达1千米的冰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为典型。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km²。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
阿尔卑斯山脉
德国的因河(Inn)、莱希河(Lech)、伊萨尔河(Isar)和奥地利的萨尔察赫河(Salzach)、恩斯河(Enns)皆流入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多瑙河,而奥地利的穆尔河(Mur)、德拉瓦河(Drau)和斯洛文尼亚的萨瓦河(Sava)皆注入阿尔卑斯山脉以东和东南的多瑙河。
折叠编辑本段 == 历史文化== 
自旧石器(60000~50000年前)以来,阿尔卑斯山区就有人类居住,他们狩猎;从[[法国伊泽尔]](Isere)河谷附近的[[韦科尔]](Vercors)河到奥地利[[陶普利兹]](Taupliz)上方的[[利格尔霍尔]](Lieglhohle)河,在各地都留下了手工艺品。
查理曼的孙辈根据《凡尔登条约》(Treaty of Verdun,843)瓜分了帝国,888年的进一步分解导致了持续至今的基本语言的分歧。塞尔特人、罗马人和野蛮人强加于阿尔卑斯山区的统一在中世纪期间消失了。在大部分时间里,各个山谷离群索居,互不往来。阿尔卑斯各民族的封闭状态被工业革命和铁路(通过巨大的隧道穿过阿尔卑斯山脉)的到来所打破。
折叠编辑本段 == 传说故事==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10,4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