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藏羚羊

移除 4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enter>''' 圖片名稱藏羚羊'''<br><img src="http://img2.1sucai.com/190109/330694-1Z10ZQ61931.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img2.1sucai.com/190109/330694-1Z10ZQ61931.jpg 原圖鏈結] [ 來源網站網址 http://www.1sucai.com/sucai/canglingyang-18384546.html 圖片來自網站]第一素材網</small> |}
</div>
進化過程
藏羚羊是很古老的物種,藏羚羊的祖先可追溯到晚中新世(約2500萬年前)分布於柴達木盆地的庫羊(Qurliqnoria),這種動物化石具有類似藏羚羊的直而向上的角心。與藏羚羊同屬的更新世滅絕種Pantholops hundesiensis化石曾在中印邊境尼提山口的高海拔地區被發現[2] 。中國古代神話《山海經》中記載的「酃羊」,其狀與藏羚羊十分相似。現代藏羚羊的體形比千萬年前的祖先們大得多。10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脈迎來了強烈的造山運動,[[ 藏北地區]] 的森林消失,各種動物或四散逃命或加速演化,原生物種藏羚羊、[[ 野氂牛]] [[ 藏野驢]] 則一直堅守於此。距今1萬年的時候,藏北地區海拔再度抬升,氣候更加酷寒乾燥,藏羚羊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無論形態還是機體方面都表現出適應高寒低氧環境的特性。如今,地處亞熱帶緯度的藏北高原,海拔高、光照足、空氣稀薄,藏羚羊成為這裡的優勢物種。為了呼吸到更多的氧氣,藏羚羊的口腔發育很寬大,鼻腔擴大並且兩側鼓脹,以增大空氣接觸面。藏羚羊絨毛的品質為世界所公認,也由此成為它們被盜獵的主要原因。那些結構中空的絨毛密密層層地覆在身上,陽光下可以隔熱,暴風雪時可以擋風防寒。每年6-10月,開始漫長的換毛期,製造出冬暖夏涼的節奏,如同自帶了毛毯型空調。為了躲避狼、[[ 猞猁]] [[ 雪豹]] 等食肉動物,藏羚羊奔跑的速度平均可到每小時80千米,尤其是小藏羚羊出生僅三天後骨質鈣化,就可以跑得比狼還快。另外藏羚羊慣於結群行動,尤其在季節性遷徙過程中往往幾千頭羊共同進退,這也能減少被捕食的危險[3]
生長環境
藏羚羊主要棲息於海拔4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及高寒荒漠,均為人跡罕至的地方。那裡植被稀疏,主要生長有針茅草、苔蘚和地衣類植物,這些是藏羚羊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在自然界中,狼、棕熊、猞猁、雪豹、金雕和高山兀鷲是他們主要的天敵。在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為尋覓足夠的食物和抵禦嚴寒,經過長期適應,藏羚羊形成了集群遷徙的習性,而且身體上生長有一層保暖性極好的絨毛。藏羚羊與野氂牛、藏野驢並稱為藏北高原的「三大家族」,是[[ 青藏高原]] 的一個旗艦物種[4]
生活習性
藏羚羊的活動很複雜,某些藏羚羊會長期居住一地,還有一些有遷徙習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動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們的雌性後代每年從冬季交配地到夏季產羔地遷徙行程300公里。年輕雄性藏羚羊會離開群落,同其它年輕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終形成一個混合的群落。藏羚羊群的構成和數量根據性別和時期不同會有所變化。雌性藏羚羊在1.5~2.5歲之間達到性成熟,經過7~8個月的懷孕期後一般在2~3歲之間產下第一胎。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間,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護10~20隻雌性藏羚羊。藏羚羊善於奔跑,最高時速可達110公里。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1600公里,季節性遷徙是牠們重要的生態特徵。因為母藏羚羊的產羔地主要在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烏蘭烏拉湖、可可西里湖、太陽湖等地,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開始分群而居,未滿一歲的公仔也會和母羚羊分開,到五、六月,母羊與牠的雌仔遷徙前往產羔地產子,然後母羚又率幼子原路返回,完成一次遷徙過程[6] 。全球至少有24個有蹄類物種和亞種曾經或正在進行大遷徙,其中6種有蹄類的大遷徙已經消失:南非小羚羊、[[ 黑角馬]] [[ 白臉牛羚]] 、[[彎角大羚羊]] <ref>[https://pets.ettoday.net/news/702930 說明],來源寵物雲,20160年05月22日 16:57:00</ref> [[ 斑驢]] ,以及蒙古[[ 野驢]] 。現存的有蹄類大遷徙,非洲有9個物種,北美洲4個,歐亞大陸6個。由於蒙古原羚在中國境內幾近滅絕,藏羚羊遷徙是中國境內僅存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也是全球最為壯觀的三種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另外兩種為角馬和馴鹿)[7] 。但科學觀測發現,並不是所有母藏羚羊都參與大規模遷徙產仔。例如,西藏那曲地區申扎縣、尼瑪縣南部以及藏北湖泊色林錯周邊總共4萬餘只母藏羚羊就地產仔,在交配期、產羔期、哺育期,都堅守原棲息地而不參與遷徙活動[8]
建立自然保護區
為了更好地保護藏羚羊和其他青藏高原的野生物種,青海省政府於1995年成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兩年後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4.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是目前中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2015年,可可西里被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錄。2017年7月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通過終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項世界遺產[65] 。可可西里世界遺產提名地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曲麻萊縣境內。提名地面積約為370萬公頃,緩衝面積為230萬公頃,總面積約600萬公頃。地域面積涵蓋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一部分[66]
全球暖化可能產生的影響
[[ 全球暖化 ]]<ref>[https://e-info.org.tw/node/222390 說明],來源環境資訊中心,2020.01.03</ref> 使得青藏高原氣候呈現明顯的暖濕化趨勢:青海省氣象監測結果顯示,1961年至2014年間,由於印度洋季風逐年增強,可可西里平均年降水量呈現出每10年增多20.7毫米的趨勢,近10年平均年降水量比近30年平均年降水量偏多兩成。同時可可西里氣溫也顯著升高,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32攝氏度[90]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數據表示,青藏高原冰川過去30年的退縮幅度相當於以前200年。由此,帶來冰川融水急劇增加,近30年來青藏高原年平均冰川融水徑流量由615億立方米增至795億立方米[91] 。降水量增加導致入湖水量相應增加,再加上冰川消融補給及湖周凍土含水層融化補給,可可西里腹地的各個鹽湖均出現湖面擴張、水體淡化。可可西里保護區東部靠近青藏公路的鹽湖,面積從2011年的45.89平方公里已經增至2017年5月的156.6平方公里[92] ,不僅對其周邊草地生態環境產生破壞,還可能影響到十幾公里外的青藏公路、青藏鐵路、蘭西拉通信光纜、石油管線等基礎設施產生腐蝕[93] 。藏羚羊重要產羔地卓乃湖由於水位上漲超過湖盆容量,自2009年9月起湖水向東南方向外溢;2011年8月22日之前的兩次強降水過程和之後的持續降水致使2011年9月14日發生東南湖岸大潰決,衝出一個寬約30米至50米的潰口,大量外泄水量向東徑流並連通了其他幾個內流湖泊。湖水外泄導致卓乃湖湖面急劇下降,2011年至2015年間湖面面積減小了近100平方公里[94] ,致湖岸線退縮,並產生大片的沙化土地,惡化了藏羚羊的產仔環境[95]。也有氣候專家預測,未來50年間三江源地區降水量的增加有利於植被生長,山地植被可能有森林化趨勢。這些變化將對藏羚羊種群造成何種影響仍有待觀察。2019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卓乃湖專家諮詢會上,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原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員盧善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樹坤、中科院寒旱所風沙物理室主任屈建軍、中科院寒旱所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俞祁浩、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魏鑫麗、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魏鐵錚、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與生態學系副教授何興東、中國環境科學院副研究員常江、橫斷山研究會會長、科考探險家楊勇等與會專家基本認可:應該高度關注卓乃湖流域正在發生的一系列新的生態危機,不能放任其荒漠化,並提出通過在卓乃湖新舊潰口處建攔水壩和在卓乃湖未恢復退水區及下游潰壩形成的沖溝區域,實施原生草種播種、秋季覆蓋防沙網或灑水冰封、種植苔蘚地衣類植物等措施,幫助當地生態系統自我修復[96]
<ref>[https://technews.tw/2019/09/29/30-years-later-taiwan-is-flooding-5-taipei-cities/ 說明],來源科技新報,2019/09/29</ref>
(下面語法放於編輯頁最下方)
== 參考文獻 ==
{{Reflist|2}}
== 相關視頻 ==
<br>
{{#evt:service=youtube|id=https://youtu.be/b3Yu5L3G5W4 ||dimensions=640|container=frame|alignment=left|description=拍攝藏羚羊的甘苦談}}
== 參考文獻 == {{#ev:youku| XMjc1NjIwNjcxNg | 640 reflist}} 藏羚羊為何要跪拜?
{{#iDisplay: k0514a1n16r |640|400|qq}} <br> 剛出生的羊寶寶
 
{{#iDisplay:https://tw.iqiyi.com/v_19rv9lu40c.html |640|390|iqiyi}} <br> 美麗的高原精靈
<br><br>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3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