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祁连山脉

增加 1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冰川地貌==
[[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 岁寒三友"<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6GB3R3D0524GQ04.html 祁连山因污染再上环保头条 雪莲 蚕缀 雪山草生存愈加艰难],网易,2017-12-25 · 平凡旅程</ref>。
山系低山区干燥剥蚀作用盛行,中山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高山为寒冻风化作用所控制。
==地理意义==
[[ 中国国家地理 ]] 》(2006年第3期)曾就祁连山对中国的意义有着这样的描述:“东部的祁连山,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然而祁连山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祁连山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不仅仅是 [[ 河西走廊 ]] ,不仅仅是 [[ 丝绸之路 ]] ,不仅仅是引来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连山通过它造就和养育了[[冰川]]、[[河流]]与[[绿洲]]做垫脚石和桥梁,让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渡过了中国西北海潮的沙漠,与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国人在祁连山的护卫下走向了 [[ 天山 ]] [[ 帕米尔高原 ]] 。据说张掖<ref>[http://www.zhangye.gov.cn/zjzy/201805/t20180516_7275.html 张掖概况],张掖市人民政府,发布时间: 2019-04-16 16:25</ref>之名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国之臂,它为中国拽回了一个新疆。"
==气候特点==
植被垂直带结构,山地东西部南北坡不尽相同。
东段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自下而上):荒漠带(只有草原化荒漠亚带) ―[[山地草原带]] ―[[山地森林草原带]] ―[[高山灌丛草甸带]] ―[[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
西段北坡:[[荒漠带]] ―[[山地草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
南坡:[[草原带]] ―[[山地森林草原带]] ―[[高山灌丛草甸带]]― ―[[ 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 ]]
====土壤与植被相对应====
东段北坡:[[灰钙土带]] ―[[山地栗钙土带]] ―[[山地黑土]](阳坡)和[[山地森林灰褐土]](阴坡)带 ―高山草甸土(阳坡)和高山灌丛草甸土(阴坡)带 ―[[高山寒漠土带]]。
西段北坡:[[棕荒漠土带]] ―[[山地灰钙土带]]― ―[[ 山地栗钙土带 ]]― ―[[高山寒漠土带]];南坡:灰棕荒漠土带 ―高山棕钙土带 ―高山寒漠土带。
南坡:[[灰钙土带]] ―山地栗钙土(阳坡)和山地森林灰褐土(阴坡)带 ―高山草甸土(阳坡)和高山灌丛草甸土(阴坡)带 ―高山寒漠土带。
祁连山下有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那就是[[夏日塔拉]](也叫黄城滩、皇城滩、大草滩)。这里曾是[[匈奴王]]的牧地,[[回鹘人]]的牧地,元代蒙古王阔端汗的牧地。
夏日塔拉是一片四季分明、风调雨顺的草原。清人[[梁份]]所著的地理名著《 [[ 秦边纪略 ]] 》中说“其草之茂为塞外绝无,内地仅有。”作者是将此地看作内地是因为当时游牧人和农耕人正在争夺这一地区。藏族史诗《 [[ 格萨尔 ]] 》中说这一片草原是“黄金莲花草原”。而[[尧熬尔人]]和[[蒙古人]]均称之为“夏日塔拉”,意为“黄金牧场”。
祁连山的 [[ 夏日塔拉草原 ]] ,东边是围绕焉支山的[[大马营滩]]。焉支山气候温暖,森林密布,山岗上长满了银白色的[[哈日嘎纳花]],山下的川地草原一望无际,夏日塔拉东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西嶂—— [[ 东嶂草原 ]] ,每当夏季开满了金色的哈日嘎纳花,整个草原一片金黄。
==冰川水系==
==人文历史==
祁连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语,意为“天之山”。迄今为止,游牧在这里的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尧熬尔人]]仍然叫祁连山为“腾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
祁连山前的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内地通往西北的天然通道,文化遗迹和名胜众多。
著名的“ [[ 丝绸之路 ]] ”即由此通过,留下众多中西文化交流的古迹和关口、城镇,例如[[嘉峪关]]、[[黑水国汉墓]]、[[马蹄寺]]石窟、[[西夏碑]]、[[炳灵寺]]石窟等等。在河西走廊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出土的汉代铜奔马已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旅游特色==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670 中國地 理類 總論]]
714,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