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挟天子以令诸侯

移除 5,87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袁枚]]《[[续子不语·麒麟喊冤]]》: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恶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ref>清·袁枚[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a27bcc0102x7ix.html 麒麟喊冤],新浪博客,2016-08-24</ref>。
 
==出处原文==
 
《[[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齐侯([[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实征之,以夹(音挟)辅周室。赐我先君履(践履之界),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求问也)。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故里)。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获也)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语法结构==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现多含贬义
 
==人物介绍==
 
===管仲===
 
管仲(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家后学列奉为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管子]]》一书。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北杏(今山东聊城东)召集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及报答因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帮助和殷勤接待(在逃亡时,晋文公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
 
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鄄城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运用事例==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