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桂平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桂平市別名潯州,位於廣西東南部。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始建桂平縣。自南梁至清末,桂平縣城一直是潯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1994年5月撤縣設市。1996年10月,桂平市改由貴港市代管。

桂平市是農業重鎮,耕地面積101.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77萬畝,是廣西第一人口大縣,是廣西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內河船舶生產基地、休閒服裝生產基地、黃沙鯊養殖基地和腐竹出口基地。

桂平市擁有西山、大藤峽、白石洞天、龍潭國家森林公園、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羅叢岩等豐富獨特的生態自然景觀、地貌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

桂平是中國西部百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城、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廣西招商引資工作先進縣和示範縣。是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城市之一,華南地區首個以"佛教文化"為主導的旅遊城市。榮獲廣西首個縣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地質公園"稱號。2005年桂平被世界華人組織評為中國200個最具魅力城市之一。

2021年,桂平市被評為「中國宜居城市之一」2021年桂平市地區生產總值393.1億,增長5.5%。財政收入21.7億,增長7.2%。是廣西最強縣級市之一。[1]

簡介

名稱來源

梁天監元年(502年),南朝從原鬱林郡的布山縣分置一部分出去,設立桂平縣和鬱林縣,布山縣、阿林縣仍隸屬鬱林郡,桂平縣隸屬桂平郡,鬱林郡郡治設在鬱林縣,桂平郡治設在桂平縣,即現在的西山大窩坪,即功德山莊附近;"桂平"之稱,便始於此時,並一直沿用至今。桂平別稱潯州。

區域概況

桂平市位於廣西東南部,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從秦代桂平屬桂林郡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南朝梁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始建桂平縣。自南梁至清末1400多年間,桂平縣城一直是潯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1994年5月撤縣設市。1851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策源地就在桂平金田鎮。廣西的簡稱"桂"就源自桂平(注:古桂林郡所在地並不是如今的桂林,而是今桂平市一帶)。2005年桂平市被世界華人組織評為中國200個最具魅力城市之一。

全市轄26個鄉鎮431個村(社區),總面積407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末全市總人口183.7萬,其中市區人口25萬。有漢、壯、瑤等12個民族,耕地面積101.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77萬畝,是廣西第一人口大縣,是中國西部百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城、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廣西招商引資工作先進縣和示範縣。榮獲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三連冠"。

桂平市擁有豐富的農林、水電和礦產資源,以及西山、大藤峽、白石洞天、龍潭國家森林公園、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白石洞天、羅叢岩等豐富獨特的生態自然景觀、地貌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是廣西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內河船舶生產基地、休閒服裝生產基地、黃沙鯊養殖基地和腐竹出口基地,是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城市之一,華南地區首個以"佛教文化"為主導的旅遊城市。榮獲廣西首個縣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桂平市介於北緯22°52′-23°48′與東經109°41′-110°22′之間,地理位置優越,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屬南亞熱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4度,相對濕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26.7mm)、陽光充足(年平均日照1700小時,全年無霜期長達339天以上),市境中部是黔、郁、潯三江兩岸肥沃的沖積平地,西北部和東南部橫亘着大瑤山山脈的紫荊山和雲開大山山脈的大容山,平地與山地之間是丘陵,蘊藏着極其豐富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太平山動物植物保護區"和"龍潭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孑遣植物寶庫"和"小西雙版納"之美譽;僅次於葛洲壩的全國第二大內河航運樞紐工程--西江航運獁騮灘樞紐(桂平航運樞紐)和世界最大的單級船閘發揮了強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位於市區西北12公里處的紅水河最末的個梯級電站--大藤峽水電站投資280億元人民幣,裝機容量160萬千瓦,已經勘探並獲國家發改委以發改農經〔2011〕383號文批覆工程項目建設書,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專用公路已於2011年12月1日開工建設;勘查發現的礦產有38種,其中錳的儲量和品位居全國前列。

桂平市距自治區首府南寧陸路220公里,水路438公里,距北部灣188公里。貫穿桂平境內的南寧至廣州高速鐵路(南廣高速鐵路)和梧州至貴港(貴梧高速公路)、桂平至來賓高速公路(桂來高速公路)已經通車、連接貴梧高速公路的貴隆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 桂平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最早對外開放縣之一,既是西江工業走廊和紅水河能源工業帶的結合部,又是連結華南經濟區和西南經濟區的西江航運大通道上的重要城市,區位優勢明顯。桂平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盛產亞熱帶土特產品,其中麻垌荔枝、西山茶、乳泉井酒、龍眼、淮山、玉桂、八角、社坡腐竹和中國一絕羅秀米粉等聞名廣西區內外。

地理環境

桂平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北回歸線橫貫市境中部,地處低緯地區。大瑤山盤亘於西北部,為天然屏障。鬱江、黔江在境內交匯,潯江從此起點,順潯江可至梧州、廣州、以至港澳;溯鬱江、黔江可達南寧、柳州。鬱江、潯江沿岸,是廣西最大的沖積平原,為重要的糖、糧基地。市政府駐地西山鎮,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南路255公里,水路438公里,距北部灣188公里。[2]

歷史沿革

秦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後,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領十二縣:布山、安廣、河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其中布山縣(縣治在今桂平蒙圩一帶)和阿林縣(縣治在今桂平東南一帶)的縣治所均在今桂平,此為市境內建縣之始;

南越國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桂林郡改名為鬱林郡,後又恢復為桂林郡,布山縣仍然作為桂林郡的郡治;

漢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擊滅南越國,原來南越國的三郡增至九郡,桂林郡更名為鬱林郡,郡治在布山縣;

三國縣境為吳國屬地,隸廣州鬱林郡,仍稱布山、阿林縣,鬱林郡治在布山縣;

晉 仍沿三國舊制;

南朝公元502年,南方的梁朝從原鬱林郡的布山縣分置一部分出去設立桂平縣和鬱林縣布山縣阿林縣仍隸屬鬱林郡,桂平縣隸屬桂平郡,鬱林郡郡治設在鬱林縣,桂平郡治設在桂平縣(今西山大窩坪,即功德山莊附近),"桂平"之稱,始於此時;

隋 開皇十年(590年)廢桂平郡,先後置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大賓五縣。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四縣屬鬱林郡;大賓縣屬永平郡。其中武平、皇化兩縣分別於大業元年(605年)和二年廢;

唐 今縣地分置繡州、潯州,轄九縣(後並為六縣),屬嶺南道。這是境內分合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繡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原稱林州,《新唐書·廣記》作陵州,越二年改稱繡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稱常林郡,後復為繡州。轄阿林、常林、羅繡、皇化、歸誠、盧越六縣。潯州,唐貞觀七年(633年)置,因地處潯江水涯之地,故以"潯"名。轄桂平、大賓、陵江三縣。貞觀十二年(638年)廢州,長壽元年(692)復置,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潯江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名潯州。桂平、大賓兩縣轄地均沿隋制不變。陵江縣與潯州同年置;

五代 今縣地屬南漢,境內有五縣。其中阿林、羅繡、常林屬繡州;桂平、皇化屬潯州;

宋 開寶五年(972年)廢繡州,其轄地併入容州普寧縣(今容縣)。同年廢潯州,其轄地併入貴州(今貴縣)。翌年復置潯州,領桂平縣。縣境內之阿林、羅繡、常林、皇化等縣統一併入桂平縣。縣治從西山大窩坪遷到今城區地。今桂平市境內長期分置多縣的局面至此結束;

元 桂平縣屬潯州路,路治在今城區。潯州路轄桂平、平南兩縣;

明 桂平縣屬潯州府,府治在今城區。潯州府轄桂平、平南、貴縣三縣;

清 沿明制屬潯州府,府治在今城區。潯州府轄桂平、平南、貴縣、武宣四縣;

咸豐五年(1855年),以陳開、李文茂為首的廣東農民起義軍溯江而上,攻克潯州府城,定為秀京,建立大成國,改桂平縣為永秀縣。當時永秀縣轄地占桂平縣境的大半。咸豐十一年(1861年)大成國失敗,桂平縣轄地仍復清制;

民國初襲清制。2年(1913年)廢潯州府,由省直轄。5年屬潯州行政區,公署設桂平。6年屬蒼梧道。15年廢道改屬潯州區。33年改屬梧州區。37年屬十三區,十三區專員公署在今城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後,桂平縣初屬梧州專區。1951年7月屬容縣專區。1958年7月屬玉林專區。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屬玉林地區。1994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桂平撤縣設市(縣級市),仍屬玉林地區。1996年10月,地級貴港市成立,桂平市改由貴港市代管。

桂平市下轄21鎮5鄉,分別為西山鎮,木圭鎮,木樂鎮,石咀鎮,社坡鎮,油麻鎮,社步鎮,下灣鎮麻垌鎮,羅秀鎮,中沙鎮木根鎮,大洋鎮,大灣鎮,白沙鎮,石龍鎮,蒙圩鎮,南木鎮,江口鎮,金田鎮,紫荊鎮,垌心鄉,厚祿鄉,羅播鄉,馬皮鄉,尋旺鄉 。市人民政府駐地西山鎮。

西山鎮 轄:城北、城中、城東、城南、城西、興寧、廂東、廂南、西山、新崗、大起、嶺頭12個社區居委會;永培、佛荔、白蘭、長安、西長、福山、前進、碧灘、上垌9個村委會。

木樂鎮 轄:木樂街居委會;木樂、聯堂、四合、步新、羅賢、康連、復全、新連、廣仁、嶺村、大良、農塘12個村委會。

木圭鎮 轄:木圭、洪源、四德、新木、合江、大朗、祝興、寧鳳、上沖、竹社、金垌、龍安12個村委會。

石咀鎮 轄:石咀街居委會;欖沙、小汶、平治、治安、平安、旺龍、必嶺、河口、水口、羅洪、新平11個村委會。

油麻鎮 轄:石羅、羅藍、有理、上村、陳沖、謝余、上余、六平、尚運、北佛、鄭村、油麻、大中、安平、勒竹、西亭、台垌、梅林18個村委會。

社坡鎮 轄:社坡、理端、加惠、新華、里中、福和、太安、寧明、光明、祿全、維新、西安、復安、寶土、金福、高雙、高旺、清高、理竹、新理20個村委會。

羅秀鎮 轄:羅秀、偉楊、軍豐、蒙山、良石、植棠、木村、獨堆、露鳳、露棠、旺安、雅石、新垌、新偉、旺盛、樂雅、西沖、廖村、忠東、忠西、侶化21個村委會。

麻垌鎮 轄:麻垌、容荔、何村、新興、白石、洞天、東岸、義塘、連山、南喬、百福、鷓鴣、大上、諫知、安文、全安、周東、陳楊、志安、梁村、福田、福華、南江、木回、思培、聯保、沙江27個村委會。

社步鎮 轄:社步街居委會;楊溪、榕羅、湴山、清石、中占、新嶺、寧江、社步、豐賀、新民、石井、福新、良北、烏竹、石江15個村委會。

下灣鎮 轄:下灣街居委會;下灣、浪灘、貝團、團結、龍嶺、福高、北角、旺江、上塘、新莊、竹草、甘井、雙福、鄧明14個村委會。

木根鎮 轄:上村、中村、下村、木根、平合、上地、平地、布新、山表、東石、連平、橋頭、寧垌、甘麗、秀南、德華、永華17個村委會。

中沙鎮 轄:南鄉、六灣、球地、桂新、沙坡、六石、容北、新憲、太平、六南、上國、中和、上沖、下沖、扶沖、新定、龐村、心田、新安、沙木、沙塘、理珍、谷塘23個村委會。

大洋鎮 轄:大洋街居委會;大洋、尋歐、竹塘、雙羅、大莫、新和、里旺、鹿旺、蕉樹、下村、周實、義江、石步、什字、石江15個村委會。

大灣鎮 轄:大灣街居委會;大灣、耀團、界嶺、山塘、下山、天堂上、天堂下、平塘、大坪、硬塘、新桂、里各、安擔、新安、雙嶺、必祝、欖塘17個村委會。

白沙鎮 轄:白沙、豐垌、新龍、滿堂、良美、福田、思建、石貴、新成、水產、馬坪、洋坡、景樂、景德14個村委會。

石龍鎮 轄:石龍街居委會;石龍、石山、銅山、新村、新樂、群樂、永興、四平、安旺、上黃、福平、黃塘、五獅、平陽、珍垌、新源、思源、東崗、中峽江、新隆20個村委會。

蒙圩鎮 轄:蒙圩街居委會;蒙圩、新陽、林村、新德、新田、新塘、官橋、新合、新建、羅容、棉寵、流蘭、曹良、西村、順東15個村委會。

南木鎮 轄:南木、合山、古旺、長清、大黎、弩灘、上嶺、龍富、高塘、渡頭、三鼎、金龍、山壙、朱鳳、洛連、和社、黎明、沿江、聯江、古欏、桂塘、龍門、珠盞、上灣、群合、新寧、中橋、思竹28個村委會。

江口鎮 轄:鎮北街、嶺南街2個居委會;嶺南、龍山、萬江、盤石、望步、長江、理壙、山台、蓮壙、新生、胡村、新其、平石、六寶、大樟、銀竹、東升、三合、和合、三布20個村委會。

金田鎮 轄:新圩街居委會;羅蛟、古東、吉嶺、彩村、武靖、大賢、安眾、金田、新燕、禾益、新旺、彩旺、理村、茶林、龍塘、莫龍、田江、新圩18個村委會。

紫荊鎮 轄:象軍、白雲、田心、蒙沖、花蕾、田泗、尋蓬、小江、木山、大坪、深水、元安、大廣、合水、古灘15個村委會。

馬皮鄉 轄:加石、雅嶺、馬皮、均福、西河、水秀、大龍、嘉荷8個村委會。

尋旺鄉 轄:復興、大為、南津、河南、東塔、綏陵、尋旺、福壽、珍珠、學中、先鋒、高嶺、西南13個村委會。

羅播鄉 轄:羅北、羅西、羅播、西村、陳嶺、山背、承棠、承祿、鳳鎮、六鳳、萬壽11個村委會。

厚祿鄉 轄:厚祿、新圭、延壽、雙寨、蓮祝、鎮良、雙井、峽口8個村委會。

垌心鄉 轄:垌心、上瑤、王舉、谷山、督的、羅宜、三連7個村委會。

交通

桂平市交通比較方便,水路溯江而上直達貴港、南寧、柳州;順江而下,可泊梧、穗、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各埠,而通海外;西江桂平航運樞紐工程建成,貴港至梧州三級航道的完工,使已使千噸的輪船能從南寧、貴港經桂平市直抵廣州,桂平可直航3000噸級船舶出海,;目前有在建的貴梧高速公路、桂來高速公路,南(寧)梧(州)二級公路和武(宣)平(南)二級公路橫貫市境東西,從城區至梧州155公里,至南寧215公里,還有桂(平)金(田)二級公路和桂(平)玉(林)二級公路縱貫南北,城區到金田25公里,到玉林105公里,至桂林、北海、廣州、東莞、深圳、中山、珠海、湛江的汽車皆可朝發暮至,市境內各鄉鎮圩集皆有公路相通。還擁有位於市區附近的軍民兩用桂平蒙圩機場,可起降大中型飛機。所以,桂平既是廣西水路交通樞紐,也是中國大西南物資出口港澳的通道,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高鐵

兩廣交通大動脈--南廣高鐵縱貫桂平,設有桂平火車高鐵站,預計2013年全線通車,屆時桂平至廣州、南寧分別只需1.8小時左右,直接邁入高鐵時代,一舉成為珠三角後花園。

經濟

工業

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28.37億元,增長19.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8.0:41.6:30.4調整為25.2 :43.8:31.0;財政收入7.35億元,增長15.8%。

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1.78億元增長8%;三次產業由上年的21.7:49.6:28.7調整為21.1:52.6:26.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6億元,增長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增長20%;財政收入8.82億元,其中稅收收入7.4億元、增長23 %。

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59.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61.7億元,年均增長13.6%,經濟總量在全區109個縣市區中躍升到第3位,榮獲了2009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榮譽稱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3548元增加到10600元,年均增長13.7%;財政收入由4.18億元增加到8.56億元,年均增長15.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5.9億元增加到115.6億元,年均增長3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6.1億元增加到62.8億元,年均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056元增加到14857元,年均增長16.1%;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560元增加到4936元,年均增長14%;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由56.4億元增加到143.2億元,年均增長20.5%;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由22.1億元增加到64.1億元,年均增長23.7%。各項經濟指標均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以上,其中有4項翻了兩番多,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翻了2.6番。鄉鎮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年財政收入超千萬元的鄉鎮達到9個,其中西山鎮、尋旺鄉超5000萬元。西山、尋旺、木圭、厚祿、石龍和馬皮等6個鄉鎮榮獲了貴港市"科學發展十佳鄉鎮"榮譽稱號。目前長安工業區被確認為自治區A類園區;龍門陶瓷工業區入園企業12家,總投資78億元,被評為第七屆中國陶瓷行業新銳榜"年度產區";木樂服裝工業區被評為廣西休閒運動服裝生產基地;內河造船載重噸居全區第一。

工業化水平快速提升,產業結構明顯優化:2011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6.19億元

全部工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49.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01.6億元,年均增長36.9%;工業增加值由15.5億元增加到74.4億元,年均增長22.6%。工業化率達到1.9,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15。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35.1:28.0:36.9調整為2010年的21.8:49.8:28.4,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2%增加到49.3%,成為了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園區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規劃建設了總面積32平方公里的以生物化工、機械和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的長安產業園,以建材陶瓷及相關配套產業為主導的龍門陶瓷工業區,以紡織服裝及其配套產業為主導的木樂服裝工業區,規劃啟動了3平方公里的造船工業區建設。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6億元、工業增加值11億元、稅收1.1億元,其中長安產業園被評為自治區A類園區、示範園區。全市年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從4家增加到56家,納稅超千萬元的工業企業從3家增加到1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49家增加到110家。

農業

桂平市農業資源非常豐富。全市有耕地面積105萬畝,有適宜種植各種南亞熱帶經濟林果的山丘崗地300多萬畝,水域面積33萬多畝。

桂平的農作物以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等作物為主,是廣西重要的糧食和蔗糖生產基地,水稻中的桂香粘,西山香粘是獨具特色的優質稻穀。在市郊尋旺、西山、南木等發展"菜籃子"工程有着廣闊的市場前景。地處南亞熱帶的桂平市十分適宜各種熱帶水果的生長,麻垌的荔枝,金田的大烏圓,社步柑等都享淮遐邇。桂平的三黃雞,生豬以及經過加工的桂平腊味都是馳名中外的傳統產品,歷來是活雞,活豬的出口基地之一。桂平有較廣的淡水養殖水域,大小河流80多條,池塘水庫星羅棋布。魚類品種資源豐富,加上氣候溫和,雨水豐沛,很適宜於魚類的繁殖生長。目前全市尚有可開發養魚的塘庫面積5多畝,河流網箱放養和生態增殖投入的前景更是廣闊。

2007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5.56億元,比2000年增長55.1%,比1978年增長3.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232元,比2000年增長78.2%,比1978年增長37.3倍。

社會

城市建設

截至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桂平市城區面積26.6平方公里,總人口183.7萬,其中市城區人口25萬。城區自來水普及率為98%,日供水能力8萬噸;全市境內共有22萬伏變電站1座,11萬伏變電站4座,全市城鄉電網供電能力達10億千瓦時;居民燃氣普及率為88%;城市排水管道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83公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60%,建成區綠地率為34.5%。

為了改善城市的投資環境,提高人居質量,2004年,桂平市累計投入2430萬元進行市政道路、路燈安裝等建設,重點抓市區窗口地段改造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300萬元(含征地拆遷資金)的城區桂南北路、桂貴南路和鬱江東路的拓寬改造、體育館西門的改造工程。硬化砼路面面積1萬平方米,改造和新建道路水溝2.7公里,市容環境的髒、亂、差現象從根本上得到了整治。

投資180萬元安裝DM500過鬱江河底的供水管道,解決了1.7平方公里河南區居民用水難的問題。投資40萬元,完成了原糖廠1.5平方公里供水區供水管網改造,解決了原糖廠供水區居民生活用水不足問題。

截至2004年底止,全市共有燃氣庫供應站4座,均通過自治區建設廳的資質審查,並獲得其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可儲液化石油氣650立方米。液化石油燃氣用戶29450戶,城市燃氣普及率達88%。

全市擁有營運公交車近100台,營運線路16條,營運交通線路113公里。公交車輛線路縱橫合理交錯於桂平市區、郊區。

2004年,桂平市市區擁有環衛機械28台,有公共廁所38座,日清掃、保潔面積達70萬平方米,日清運垃圾100噸,做到日產日清,垃圾收運率達95%,無害化處理率達60%。

桂平城區總體規劃先後修編了五次。現在實施的是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覆的桂平市人民政府委託同濟大學規劃與建築研究院修編的桂平市城市總體規劃。根據總體規劃要求,先後對橋西小區、城市綠地專項規劃、城南小區、鳳凰小區、銀兔小區、綠塘小區、馬騮灘三角嘴小區、秋柳小區、大起小區、官沖小區、嶺頭小區、福山小區等23個小區的詳細規划進行了編制,還編制了江北工業園區,江南工業園區的控制性規劃。2005年完成了33項城市規劃設計任務,主要有西環路兩側用地控制性規劃,行政中心控制性規劃,城北商業步行街詳細規劃等。組織進行了行政中心文化廣場和城北商業步行街詳細規劃設計招投標方案省級專家評審。

自一九九0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以來,桂平市的各項建設活動和城市規劃更加有序地進行。並且嚴格按規定實行"一書兩證"審批制度。200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旅遊帶動的戰略,更加大了城市規劃實施管理力度,規範了城市建設行為,加強了城市道路景觀和空間景觀的規劃建設管理,嚴格建築立面的審批,有效地控制了臨街建築的立面景觀建設,道路的景觀有了初步的改善。2005年,共核發《建設工程選址意見書》6份,《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415份,《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430份。堅持跟蹤管理,凡不按規定辦理"一書兩證"手續的建設活動,以及不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的建設活動,發現一宗處理一宗,依法予以處理。2005年共發出停建通知書96份,行政處罰決定12份,拆除違章搭蓋41間面積2036平方米。

重點鎮建設

桂平市有國家建設部試點鄉鎮一個:即木樂鎮;有自治區重點鎮5個,即木樂鎮、社坡鎮、江口鎮、金田鎮、西山鎮,5個重點鎮鎮域面積77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35.8萬人(西山鎮列入桂平市城市規劃區人口除處),其中農業人口為30.2萬人,非農人口5.6萬人。重點鎮規劃區內戶數8308戶,總人口6.35萬人。累計新建住房2500戶,竣工面積16.8萬M2,其中樓房建築面積14.1萬M2。完成公共建築面積5.5萬M2,其中農貿市場建築面積2.4萬M2,生產性建築面積13.8萬M2。2004年末累計,重點鎮鎮區住宅建築面積79.5萬M2,住宅居住面積51.8萬M2。

重點鎮公共設施完成6500萬元投資,其中自來水設施投資750萬元,基礎道路投資3800萬元,重點鎮規劃區內自來水普及率達98%,園林綠地面積19.55公頃,森林覆蓋面積395平方公里,環衛機械車輛18台,公共廁所25座,安裝路燈550盞。

近年來,各個重點鎮進一步加強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金田鎮利用3000萬元國債進行金田營盤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木樂鎮占地700畝的工業集中區建設已進入基礎設施施工階段,社坡鎮占地108畝的富源水區建設已進入房屋主體建設主體階段。至去年末,重點鎮道路總長28.8公里,鎮區道路鋪裝面積35.4萬M2,排水管線總長31.7KM。

五個重點鎮(西山鎮地處城區除處)已完成鎮域總體規劃調整修編。

衛生

目前全市城區各醫療機構以及20多個鄉鎮衛生院均配備了各種先進醫療設備及救護車輛,村村建有衛生所,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門類齊全、布局合理、具有較強健康保障能力的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全市參加"新農合"農民130多萬人,參合率達85.02%。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醫院分別跨入了二級醫隊行列,市衛生防疫站1999年12月通過了等級防疫站的評審,市婦幼保健院1995年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中國衛生部命名為"愛嬰醫院"、1997年被衛生部命名為一級甲等婦幼保健院。

全市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市人民醫院建起了設施較為先進的急救中心、ICU監護病房。市中醫醫院建起了區內縣市級醫院中較為先進的骨傷科救治中心。全身CT機,彩色B超等一批高精尖的現代化儀器設備已在市級醫院安家落戶。所有衛生院基本達到"一無三配套"目標,消滅了危房,並全部裝備了B超、心電圖機、X光機和肝功能化驗設備,部分衛生院配備了全自動或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大大改善了醫療條件,方便了群眾就醫。

全市醫療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市人民醫院已能成功地開展顱腦、胸腔等部位的高難度手術,該院的心血管內科,中醫醫院的骨傷科等特色專科,在群眾中有較高知名度。經過多年努力,桂平市衛生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中醫藥事業持續得到健康發展;農村衛生工作穩步推進;預防保健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些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得到有效控制。已達到了消滅血吸蟲病、絲蟲病,基本消滅麻風病、瘧疾和基本控制地甲病標準。創建衛生城市和衛生城鎮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城鄉衛生面貌、居民生活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改水工程成績顯著,85%的農村人口飲用上了自來水。孕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均處於全國先進水平。

體育

桂平市建成了目前廣西縣(市)級規模最大的市體育館,競技體育和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近幾年來,先後榮獲全國武術之鄉,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市)等稱號。

桂平市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曾湧現出李春麗(乒乓)譚漢永(舉重)歐燕蘭(田徑)等國家級名將,也湧現了培養吳數德、唐靈生、蘭世章等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的桂平籍國家級教練員,楊國榮、譚漢永。

2001年桂平市業餘體校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梁教德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稱號;市體委獲貴港市競賽訓練工作先進單位。經國家體育總局和自治區體育局批准,2000年10月桂平成為全國青少體育俱樂部的創辦單位,這是目前全區縣市級第一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001年3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王渡副司長、自治區體育局解文才副局長親臨該市檢查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工作,對桂平的體育工作及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2年向區體校輸送了七名優秀體育苗子。

桂平現有的體育比賽場館設施可承辦國家級的室內比賽。另外現有的體育比賽場館是全市體育訓練的主要基地,以"三集中"形式辦學。近年來,桂平市業餘體校在體育訓練中摸索出一條新路子,就是把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同業餘體校以及全民健身結合起來的"三位一體"的訓練模式,實現了業餘訓練和全民健身活動協調發展,跳出了單純性培養體育尖子的怪圈,把重心移動到了普及與提高、發現人才和輸送人才的軌道上來。

十二五目標

從2011年起,用三年時間,基本實現鄉鎮和村委會所在地村屯、中心村,以及交通幹線沿線50戶以上自然村的規劃全覆蓋。堅持經營城市的理念,採取市場運作的辦法,投入20億元,重點實施"123456工程"項目。"1"是建設一個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的火車站;"2"是建設寬30.5米、長1.38公里(含引橋)的鬱江二橋和寬24米、長1.5公里(含引橋)的黔江二橋2座大橋;"3"是建設市政務中心、體育中心、休閒購物中心3個中心;"4"是建設江北新區堤路園、黔江南岸堤路園、鬱江東堤路園(鬱江大橋至三角嘴)、鬱江西堤路園(鬱江大橋至鬱江二橋)4個堤路園;"5"是建設江北新區、新崗新區、長安新區、鬱江新區、黔江新區5個新區;"6"是建設寬80米、長7.8公里的迎賓大道,寬60-80米、長7.5公里的玉桂大道,寬60米、長6公里的蒙圩大道,寬84米、長2.12公里的金田大道,寬62米、長1公里的龍潭大道,寬50米、長1.84公里的長安大道等6條大道。大力實施高樓建設工程,着力打造桂平地標建築。今年規劃建設13層以上高層建築57幢,其中18層以上40幢、28層以上11幢。繼續抓好"六路一門"建設,打通城區斷頭路,完成沿街沿路的建築立面改造,真正體現濱江山水旅遊城市的風貌特色。全面加強城市管理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高標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和城鄉風貌改造工程。突出"一鎮一品"的城鎮特色規劃和發展模式,加快江口、木樂、蒙圩等中心鎮建設。

文化藝術

城區有市文化活動中心大樓,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劇場、電影院、歌舞廳、卡拉OK廳等文化娛樂設施,各鄉鎮都建立有文化站,近二十年來,堅持舉辦一年一度的桂平城區軍民歌詠比賽(歌舞晚會),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廣播電視:形成了市、鄉(鎮)、村三級微波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全市廣播覆蓋面達90.13%,電視覆蓋面達80.98%;2000年分別獲全區"知識工程"工作先進縣(市)稱號。桂平市圖書館2001年被評為全區"知識工程"工作先進集體,也是國家、自治區三級圖書館。博物館1996--2000年被評為"全區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桂平劇場1996--2000年連年被評為"全區文化工作先進集體"。自1980年以來,連續不斷地開展了22屆軍民歌詠比賽。

文藝創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僅2001年可樺創作的中篇小說《王吉祥的喊叫》,參加《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文學院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新光杯"全國青年文學傷口大賽,獲二等獎;陳棟同志創作《天國青年故鄉篆刻集》一書在廣西出版社編印出書;謝旭強同志創作的散文詩《小草》獲中國世紀大採風鈾獎;另有兩首歌曲可選中國音協等單位主佃的《西部之音 中國民族歌曲選粹》。

旅遊

桂平市境內山川秀麗,風景名勝薈萃,"別有天地"、"鳳擅名勝"、"秀蓋南天"是"遊蹤來絕頂"的旅遊勝地和佛教聖地。以"南天第一秀山"而著稱的西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金田起義地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潭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綠色翡翠;白石洞天是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羅叢岩是全國七十二福地中的"天南福地";東塔是廣西第一高古塔;大藤峽是著名江流峽谷、明朝瑤民起義的根據地,毛澤東主席曾親筆寫下"大藤峽"三字;釋寬能法師靈骨舍利是世界上有史料記載的第一個比丘尼舍利子;廣西第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塔等景區景點,令人留連忘返。

旅遊區路線

桂平西山 門票:80¥ 學生價 30¥.

市內乘坐8路車到西山山門

龍潭國家森林公園 門票50元:

電話:0775-3381393

市區在汽車總站乘龍潭旅遊專線

大藤峽 門票:50元來回船票.

可乘坐14路公車到濱江公園下車,搭船遊覽,

金田起義舊址 [1]門票:25元.

地址:金田鎮.

市汽車總站有旅遊專線車直達,車費6塊錢

桂平東塔 門票:5¥

地址:在桂平市區東4公里,潯江岸邊.

市內乘坐8路車到東塔站下車即到

桂平市北回歸線標誌公園 門票:10¥(學生5 ¥)

市內可乘坐8路公交車

紫荊天王谷漂流

市內可乘坐大巴到紫荊鎮天王谷漂流旅遊景區位于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革命策源地;廣西桂平市紫荊鎮。交通便利,公路全程硬化。距桂平市40公里、貴港市100公里、南寧市290公里、柳州市132公里,梧州市165公里、玉林市120公里。 天王谷隱於莽莽紫荊山中,群峰奇雄,峽深壁陡,林蔭蔽日,瀑潭層迭,激流跌宕。漂流河道4.3公里,落差106米。你可以充分享受在漂流時充滿驚險、豪情奔放的快樂;你可以充分享受在峽谷溯溪時亞熱帶深林原始風光。

天王谷景區兼備峽谷漂流和原生態觀光兩大特色,具有六大旅遊價值:①漂流, ②峽谷溯溪,③太平天國革命活動遺址,④野營探險,⑤休閒觀光,⑥文體活動基地。景區配有住宿、餐飲、游泳池、兒童水上樂園、山湖垂釣等山野娛樂設施,以及羽毛球、兵乓球、氣排球、會議室等場地。是自駕游、家庭游、組團和培訓的旅遊勝地。

旅遊景點介紹

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

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桂平市區內,以城郊1公里處的西山名勝為主體,包括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太平山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紫荊山壯村瑤寨風情,天南福地洞天羅叢岩及白石洞天、麻垌荔枝之鄉和潯州古城風光,北回歸線標誌等景觀景點組成的集錦式大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桂平西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聖"著稱。峰巒嵯峨,數十乃至百餘立方米的巨石疊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徑曲幽。石樹參天,綠蔭匝地,自然景觀壯麗。西山茶名聞遐邇,清香可口,遠銷各地。泉甘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近年來,人們利用優質的乳泉水,釀製成了不少甘美的瓊漿,有被譽為"廣西茅台"的乳泉酒,有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礦物元素的"羅漢果露"等飲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邊備有竹筒,供過往行人取水暢飲,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飲,誠是一大樂事,被譽為西山一絕。

桂平市區以西為廣西中部龍山山脈的一部分,素"乳泉搖籃"之稱。因這一帶系中生代花崗岩,地下水附存於岩體的理裂縫之中,積水成泉。這種泉水的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張力大,含有一種特殊的物理現象,據說只有杭州的虎跑泉才能與之媲美,有人作過一次表演:直至投入113枚,水在杯口鼓得像麵包一樣,卻未外溢,把"滿則溢"的規律打破了。看到這種特殊物理現象的人,無不叫絕。當地群眾更加引以自豪。桂平有一首采荼調,就是讚美乳泉的:"花罅石,花罅石,乳泉水,西山茶。此話不與俗人講,俗人聽了要出家。"

在一塊花崗苦巨石之上,一棵根須裸露的奇妙大樹,盤根錯節長在石上。巨石底下就是"乳泉"二字,為古人所書。泉深1米許,冬不涸,夏不溢。據《潯州府志》記載,乳泉"清冽如杭州龍井,而甘美過之。時有汁噴出,白如乳,故名乳泉。"現代科學化驗證實,這種現象為氡氣所。當氡氣隨泉水噴出,速度很快,便出現乳白現象。

西山景區歷史悠久,原是佛教勝地,現仍保留有較為完整的佛教建築、廟宇,如龍華寺、李公祠、洗石庵、乳泉亭和飛閣等。歷代文人學士留下讚賞西山的詩詞對聯達4000多首。

大藤峽

大藤峽位於黔江下游,其出口處距桂平市區約8公里。峽以桂平、武宣縣交界的橫石磯為入口,弩灘為出口,全長44公里,均在本縣境內。峽的兩岸奇峰聳峙,急流險灘時隱時現,陡坡、深谷、懸崖、峭壁、支流相間。夏日灘濤翻滾,洪波擊岸;秋天碧波蕩漾,江山輝映,是廣西境內最典型的峽谷風景。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遊歷到此,曾作《大藤峽遊記》一文記之。

明代初年,大藤峽爆發了大規模的瑤族農民起義。起義軍前赴後繼,堅持武裝鬥爭近200年。峽的北岸碧灘、仙人閣、三妹洞、九層樓等處,均為當年的古戰場。

大平山自然保護區

大平山位於縣境西北部大藤峽腹地,距市區約35公里。這裡山體陡峻,溝壑縱橫,雨量充沛,有節理髮達而奇特的地理結構,壯麗多姿的山水風光,芬芳醉人的奇花異草,罕見的熱帶林木和珍禽異獸,是桂東南較為完整的熱帶、亞熱帶自然季雨林區。有"小西雙版納"之稱。1983年縣人民政府發布公告,劃為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大平山地形複雜、構造奇特,溝谷多呈"V"字形,有的呈"U"字形,成90度角的懸崖峭壁隨處可見,從溝底抬頭仰望,往往只見藍天一線。由盤迭至上的岩石形成的一座座山峰,有如其大無比的千層糕。由峰頂俯瞰山下,只見叢林莽莽,在茫茫雲海中時隱時現,變幻無窮。由於林木蔥鬱,水源豐富,大平山瀑布特多,小平山天橋瀑布飛流直下,一瀉百餘米,響聲如雷,水花飛濺數十米以外,景象尤為壯觀。

桂平北回歸線標誌公園

北回歸線是赤道以北的一個緯度圈,也是太陽垂直照射北半球的極限。夏至正午,陽光直射其上,豎竿無影,其北諸域物影亦最短;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逐漸南移。冬去春來,太陽再度直射於此,致有四時炎涼。"回歸"者,此之謂也。

北回歸線是熱帶與北溫帶的天文分界線,沿線區域為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我國台、粵、桂、滇四省區,陸地線總長兩千多公里,在廣西經過梧州、桂平、上林、平果、那坡等十六個市縣,長達五百多公里。故廣西氣候得天獨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草木蔥蘢,物產豐富。北回歸線於天文、地理、氣象、農業和生態等科研領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桂平古郡,素以人文勝跡和綺麗風光聞名遐邇。桂平北回歸線標誌的建立,更使潯江兩岸錦上添花;科學普及、國情教育又增新苑,規劃建設、旅遊開發亦得其利。

該標誌位於東經110°08′37″.34、北緯23°26′15″.67,占地2462平方米,高17.2米,為廣西第一座北回歸線標誌,由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貴港市人民政府與桂平市人民政府撥款,廣西自治區測繪局承建。主體工程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日動工,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一日落成。

天南福地羅從岩

羅叢岩坐落在蓮花山脈前沿零星分布的岩溶殘丘地帶,東南距鬱江河畔的白沙圩約8公里,距市區35公里,屬思建村範圍。在方圓五六公里的平原上,平地崛起石山9座,當中一座高70米,長約350米,寬80米,坐北朝南,狀若覆舟,被譽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和桂平八景之一的"羅叢岩月",指的就是這座石山。

羅叢岩內有古人類洞穴遺址,1980年,自治區和縣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在岩洞內發現了大量夾砂陶片、磨光有肩石斧、螺獅膠結層、獸骨、野豬牙齒等遺物,說明在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人曾在這裡生活棲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龍巖附近的一個小岩洞裡,至今還保留着相當明顯的文化層,文物考古人員在這裡採集到石器、陶片、螺獅殼等遺物,現存縣博物館。

羅叢岩成為風景名勝,始於宋代皇佑年間(1049年至1054年)。那時,程頤、程顥自洛陽至龔州(今平南縣)省父,隨同他們的老師周敦頤一道"遍游潯郡諸名勝",曾經在這裡築室為居,讀書講學。後人在他們的舊居遺址建周程三夫子祠,今祠已不在,但用大塊石灰石壘砌的牆基猶存。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專程前來遊覽考察羅叢岩,並在他的《粵西遊記》中有所記述。

白石洞天

白石山在桂平市區東南35公里,麻垌圩西北8公里處。海拔650米,道書稱"白石洞天",在全國三十六洞天中名列第二十一。宋代開始在山上修建寺觀,明代以後成為遊覽勝地。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並寫了《白石山遊記》。山之東為獨秀峰,孤峰插天,西為蓮花蕊,又稱鵝頭峰,奇怪險陰,是白石山的主峰,山麓有壽聖寺,煉丹灶,不遠處還有飛鼠岩,都是吸引遊人的奇特景觀。

白石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道家活動場所,有壽聖寺、三清觀、會仙岩等寺觀。山以獨秀和蓮蕊兩大石峰為主,中有五姥峰,山之東為獨秀峰,拔地而起,四面絕壁,直指霄漢,海拔648.8米,相對高度500米;山之西為蓮蕊峰,殊為險絕,勢若游龍。山體景觀獨特,氣勢宏大,上山必經之路一線天,寬2米多,是由石峰隙形成,破壁直上約300餘級,仰頭上望只見悠悠白雲。走出一線天,舉目峭壁又是雲梯,70多級石磴,是在石壁上鑿出,這正是勇敢攀登者的情趣所在,登頂回首,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升天不信無階級,透出風雲數十層。

桂平客運站乘車到麻垌鎮或者油麻鎮下車,然後請麵包車前往白石山。

龍潭國家森林公園

龍潭森林公園內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千峰如屏、劈地摩天、怪石林立、神奇峻秀。連綿的群山猶如上下飛舞的綠龍。山的脈絡主次分明,層次豐富。遠眺群山前擁後簇,高矮參差,綿綿不斷地伸展開去。最高峰大平山頂海拔1158米,相對高度780米,四周眾山簇擁,呈現出一派頂天立地的雄偉氣勢。

高峰下臨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這裡峽谷遍布,狹窄的峽谷在群峰之間,曲折迴繞。遊人穿行於峽谷中,忽而從險峻的、滿是荊棘的山坡間走過,忽而涉足於溪流之中,忽而在尖突的岩石潛行,濤聲、溪水聲交融在一起,在濕潤的空氣中迴蕩。空氣中瀰漫着多年苔蘚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一派原始、自然的氣氛,野趣濃郁。在這遠離塵囂的山野去處,呼吸着清新的空氣,靜觀滿目濃蔭,聽着鳥叫蟬鳴,整個身心仿佛都被大自然洗滌乾淨,為其融化,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春天,這裡繁花似錦,百草含芳,樹枝生出清香的綠葉,漫山翠綠,蜂飛蝶舞,五彩繽紛,色彩各異的鮮花點綴其中,散發着陣陣花香。漫步於龍潭,時刻感覺到強烈的春天氣息。盛夏,濃蔭密枝,萬木向榮。這裡也成了綠色的海洋:新綠、翠綠、濃綠、黛綠、墨綠、深綠交融在一起,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振奮,催人向上,給人以希望。金秋時節,龍潭披上了富麗的色彩,烏桕、楓香的紅葉,浸入綠色之中,紅綠相間,組成了一幅絢麗無比的巨幅油畫。

龍潭森林公園溝谷縱橫,溪流密布,瀑潭眾多。從深山裡流出來的溪水,彎曲蜿轉穿林過石,分合起落,構成了一級級激流飛湍和層層疊疊的潭瀑奇觀。瀑布為公園的一大奇觀,具有生動的動態美。這裡有的瀑布高達100米,在高高的翠岩上懸瀉傾掛,似巨幅晶簾凌空飛落;有的瀑布在山谷中騰越呼嘯,幾經躍碰,聲若滾雷。石泉激濺起的無數水珠,化作迷濛的水霧,在陽光照耀下,常常變幻出一道道七色彩虹,像彩橋飛架,整個山谷也好像籠罩在一片金色輕紗之中。近觀瀑布如龍飛鳳舞,充滿活力;遠望瀑布如白練垂簾,寧靜清雅。好一個多彩多姿的瀑布奇景。

眾多的溪流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潭。大的500平方米以上,小的也有10平方米。潭水清碧,生棲着多種魚類。有些潭邊綠樹蔥籠,紛紛前傾,探向水面,猶如一張張綠色的大傘,遮蓋在潭面上,形成天然的室內游泳池。有的潭水面寬闊,倒映着藍天、白雲、遠山、近樹,渲染出美麗無比的水中畫。

太平天國起義遺址

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革命,於1851年1月11日在桂平縣金田村爆發。金田村位於紫荊山南麓,縣城以北27公里,村中的韋昌輝故居遺址和村邊犀牛嶺上的古營盤、練兵場,不遠的紫荊山區,以及附近的新圩三界廟、江口石頭腳等處,都是當年太平天國進行重要活動的地點。其中金田起義地址已於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圩三界廟列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內外前來參觀遊覽的人,絡繹不絕,著名史學家黃現璠、胡繩、羅爾綱等,都曾來此進行學術考察。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至1987年,共接待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瑞士、民主德國以及非洲的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和友好人士250多人,1987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1.3萬人次。

紫荊山景區

紫荊山屬大瑤山余脈,在市境北端,東邊平南縣鵬化山區,西北與武宣、象州、金秀等縣相鄰。幅員遼闊,面積270平方公里。境內峰巒重疊。林海茫茫,大坪、田心、花蕾三水由北至南,至舊三江圩匯合,再經風門坳破峽而出,奔向金田平原。

紫荊山區山雄水奇,洪水項海拔1313米。由於"山高皇帝遠",明代大藤峽瑤民起義曾"據為窟宅"(舊縣誌)。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於金田村,紫荊山又成為這場農民起義的搖籃。至今,兩次農民起義的遺蹟隨處可見。紫荊山內,壯、漢、瑤三個民族毗鄰而居,壯村瑤寨,風光獨特。

紫荊山位於數縣交界處,清代中葉以後,一度為潯州、柳州、梧州三府的陸路交通孔道。舊《武宣縣誌》在一幅地圖中,將武宣縣東鄉通往紫荊山區的一條羊腸小道-東張界,標明為"通衢大道"。解放後,研究經濟史的學者絡繹而來,沿着這條"通衢大道",去尋找廣西近代資本主義商業經濟發展的脈絡。

這樣的"通衢大道",還有從紫荊山區北面經洪水界至象州縣境一條。據史料記載以及紫荊山區老人世代相傳,清道光末年(19世紀40年代末)以後,大批"過山客"沿着這條崎嶇小路,經過紫荊山區往南再經金田平原,將各種山貨、土特產挑運至潯江邊上的大湟江口,經水路運梧州、廣州;往西、北翻越東鄉界和洪水界,將大批經由大湟江口運來的當時所謂"洋貨",如"東鹽"、"洋紗"、"火油"等,挑運到武宣、象州,然後運銷柳州、貴州。這些絡繹於途的"過山客",少者每天數十人,多時每天可達二三百人。

洪水界下的界腳、深水和東鄉界下的花蕾等村,是"過山客"必經之路。當年,村民開設不少路店,專供來往客商食宿。至今,當地老人還可給來訪客人指點,那裡就是當年開設路店的地方,歷歷如數家珍。

紫荊山區曾經孕育了大藤峽瑤民起義和太平天國起義,洪秀全、馮雲山曾在這裡秘密進行反清活動數年,留下了許多吸引中外遊人的史跡。

紫荊山內,居住着壯、漢、瑤三個民族。壯村瑤寨,風光奇異,瑤寨風情尤為獨特,近年前來觀光瀏覽的人漸多。

麻垌白石山

白石山,位於我國廣西省桂平市麻垌鎮側,距市區約35公里,純屬典型的道家丹霞地貌,海拔680多米高。按《桂平縣誌》、《中國道教洞天福地》、《御訂道教大字典》以及大量有關道書記載:白石山,是道教所尊崇的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第二十一洞天,號稱"白石洞天"。白石山又是歷代道教徒的修煉活動,弘道闡教之所!山之奇形怪狀,異常雄偉壯觀,石峰巒特,拔地而起,包含顯示了道家所說的"陰陽"之象,兩峰並立,直插雲空,勢如玉筍朝天,千年古樹,貌於天然,奇峰怪石,秀雅雄觀!白石山集:幽、奇、雅、險、靜於一體。

美食

桂平市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二千兩百多年的歷史。所擁有的美食更多不勝數。其擁有的美食有羅秀米粉、綠豆糕、豬腳粉、香辣糟、狗肉、田螺湯等。

羅秀米粉

羅秀米粉因產於桂平市羅秀鎮一帶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特產之一,被譽為"中國一絕"。羅秀米粉的主產地為桂平市羅秀鎮,現有21個村共120多個粉坊,年產量超過100多萬公斤,產品供不應求,並遠銷廣州、深圳等區內外以及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 羅秀米粉以條細勻稱,外觀潔白、油亮,質地柔韌,耐煮,細膩,潤滑,食之爽脆而聞名遐邇。有人做過試驗:將曬好的米粉摺成一卷,用力向牆壁猛擲20次而不碎;用剛切好的粉絲150根(重約200克)掛在橫木上,能將70公斤重的小伙子吊起並在上面盪鞦韆。1985年,中央電視台、深圳都樂影視公司以《奇特的米粉》為題,將羅秀米粉攝入大型電視系列片《中國一絕》後,知名度更高。 羅秀米粉具有悠久的歷史,清末民國初期就已成名。其手工製作工藝獨特,以其山區特有的水質,配以當地所產的優質白米精製而成。整個生產流程包括選米、浸米、磨漿、蒸粉、曬粉、以及摺粉皮、切粉絲、曬粉絲、扎米粉等。 羅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據不同口味烹製成肉湯粉、老友粉、螺絲粉、涼拌粉和炒粉等。冬天打火鍋吃狗肉,以狗肉湯煮羅秀米粉,加少許辣椒、蔥花、其味妙不可言。

綠豆糕

而桂平綠豆糕作為桂平的美食代表。其中宏發祥綠豆糕便是典範。 宏發祥綠豆糕是桂平宏發祥餅家的傳統產品,早在解放前已聞名廣州和港澳等地。

宏發祥綠豆糕細嫩、甘滑、清香,甜而不膩,融糕點和清涼補品兩特點於一體。宏發祥綠豆糕如檸檬,嫩綠瑩潤,有如碧玉。品嘗時佐之以西山茶,味道更佳。

宏發祥綠豆糕暢銷於廣西、廣東等大陸省份,並遠銷到、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等地。

到桂平旅遊,購其綠豆糕曾予親朋好友更是每個遊客的習慣。

敬慈齋館素餐

敬慈齋館在廣西桂平市西山風景區洗石庵內。由桂平城區佛教協會營辦,可預約承辦港澳台胞、華僑和各界人士的素餐,並供應素麵、粉餃等風味小吃。在敬慈齋館進餐,不僅可以領略素食的特殊風味,還可以了解到一些關於吃在佛教文化中的淵源。

敬慈齋館製作的素食受廣東的影響,有相似之處,又有別於廣東佛教界製作的素食。素餐宴席上經常出現的菜色有"繡球玉液"、"彩菇爭艷"、"杏林春滿"、"百花拼盤"、"千層百葉"、"芙蓉酥酡"、"酥脆香卷"、"如意吉祥"、"不可思議"等。有的菜名詩意盎然,表現了出家人的幽默。如"杏林春滿"、"不可思議"等。"杏林春滿"用冬菇、杏仁、胡蘿蔔、絲瓜、竹筍、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紅、綠、黃、白、褐五色相間,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製的"不可思議"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如無人介紹,吃時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議之感。"如意吉祥"用荔浦芋製作,形狀酷似"五柳魚",甜、酸、酥、嫩皆備,聞其味即令人食慾大增。

豬腳粉

豬腳 桂平豬腳粉製作的豬腳肥而不膩,皮略脆,不軟不硬。 豬腳性平,味甘咸,具有補血益氣、通乳、去毒功效,適合氣虛體弱者食用。豬腳骨中的膠質含有鈣、磷等礦物質,能強化人的牙齒和骨骼。搭配粉面一起食用,更能起到補充體力和補血益氣的作用。豬腳與章魚相宜,同食可潤澤肌膚,益氣養血。

粉 桂平豬腳粉選用河粉。 原料:大米。 製作流程:將米洗淨後磨成粉,加水調製成糊狀,上籠蒸製成片狀,冷卻後劃成條狀即成。手工製成的河粉色白。桂平豬腳粉所使用的粉是自己手工蒸的,從選米到磨漿到蒸粉,均為人工製作,絕不使用機器製作,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粉的質量和口感。蒸粉最關鍵是火候,多一把火則過老,少一把火則不熟。

辣糟

桂平市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二千兩百多年的歷史。所擁有的美食更多不勝數。其擁有的美食有羅秀米粉、綠豆糕、豬腳粉、香辣糟、狗肉、田螺湯等。

廣西桂平市的香辣糟製作獨特,味道極好。現今在該市的城廂,金田、江口、紫荊、南木等鄉鎮的人家幾乎都愛吃香辣糟並會製作。

據說清末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在金田、紫荊、江口一帶活動時,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和支持。由於當時的農民生活比較貧困,平時一般都沒有好酒好肉招待客人,所以當地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大瓮細瓮的香辣糟,煮好米粥或蕃薯芋頭飯,盛情招待義軍,讓將士們吃得津津有味。

製作工藝

這香辣糟的製法是:把5公斤上好糯米煮飯涼至28至36度左右,加入10隻(約50克)研成粉末的酒餅拌勻,裝入盤中用棉布蓋緊,溫度保持25度以上,3天後發出酒香就可待用。將剪了葉柄的指天椒、牛角椒成只洗淨涼干切段共約2公斤,加300克熟鹽,然後和糯米酒飯一起拌勻,放入洗淨滴干水了的、特製的嘴凸肚大的瓦瓮里,先用平蓋蓋住,再用倒鍾型的蓋罩住,在凸咀的邊緣加清水封口,以防漏氣腐爛。半月後即變成香甜酸辣咸俱佳的食品。

食用方式

可隨時享用,取後馬上蓋緊,並注意在邊緣加水密封。一般家庭都制有幾瓮,輪流吃。還有的家庭將經過加工的豆角、木瓜、蘿蔔、菜頭、黃瓜、蒜、姜、蕹菜杆等做料,製成各色香辣糟,如密封得好,可保存至對年。此糟用來送飯送粥,或當作佐料制配宴席佳肴,都可令人食慾大開,讚不絕口。

簡介

桂平市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二千兩百多年的歷史。所擁有的美食更多不勝數。其擁有的美食有羅秀米粉、綠豆糕、豬腳粉、香辣糟、狗肉、田螺湯等。

在桂平市,各種小吃攤檔琳琅滿目。在五花八門的小吃食品中,田螺湯是特別引人的一種。田螺的吃法很多,最常吃的是田螺湯。湯田螺不僅螺肉爽口,而螺湯之鮮,尤為令人稱道,既似海味,又有別于海味,因此食客甚多。

製作工藝

田螺湯的製作方法很講究,首先將買回的田螺放在有鐵性物的清水中養數天,每天換水兩次,讓其肚內雜物全部排掉。

下鍋前,先用刷子將附在外殼的青苔及泥漬洗淨,然後剪刀去田螺尾部尖端,置鍋內以過面水煮沸,將螺撈起,剝掉螺蓋,以利油鹽、配料進入螺內。開始先用猛火炒田螺,加少量油、鹽、酒以除去腥味,再投入薑片、桂枝以及豬骨湯同煮。起鍋前,再放少許油、鹽、蒜泥、辣椒、紫蘇、畢遲或假蔞合炒片刻,吃時再配上螺湯。

經泡製後田螺肉脆爽口,湯鮮味美,別具一種說不出的野味。

食用價值

田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以及鈣質等,中藥可入藥,有清熱、生津、明目、利水通淋之功能,對人體很有補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