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关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关良
原图链结 [1]
出生 (1900-12-30)1900年12月30日
广东番禺
逝世 1986年11月28日(1986-11-28)(85岁)
国籍 中国
职业 美术学院教授、画院画师。
知名于 中国画、油画。
知名作品 《关良艺事随谈》
《关良回忆录》
《关良京剧人物水墨画》
《关良戏剧人物水墨画册》
《关良油画集》


关良(1900年12月30日-1986年11月28日),字良公。1900年12月30日生于广东番禺,1986年11月28日卒于上海。

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进得去出得来的画 才叫真风格

关良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并为最早将西方绘画艺术介绍到我国的先行者之一。由于17岁时随兄东渡日本,先后入川端研究所师从画家藤岛武二,转入"太平洋画会"师从中村不折先生学习素描和油画,尤喜爱西方的凡·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因此最初专学西洋画,后转向水墨戏曲人物画。

建国后关良的彩墨戏剧人物画独树一帜,最见风格,影响最大。他的作品用笔极简,质朴平易,极富笔趣,不拘泥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画最见功力,眼睛瞳孔用浓墨点醒极传神。

关良曾说学画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对于学到的东西要加以消化,逐步变成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画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的东西很丰富,但又不易看出原来的痕迹,便能够创造自己的风格。

盖叫天的影响 眼神会说话

说到中国的水墨戏曲人物画,总不能不首先想到关良先生。这不仅是因为他是这个画种的创始人,还因为他的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水墨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与探索,关良不愧是"老戏迷" ,他精通京剧表演艺术的各自的风格、流派与特长。因此,他不论是画"盖浪戏" ,还是"麒派戏"都能画出表演者的特点来。[1]。1923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关良就开始探索水墨戏剧人物画,并得以结识了一些戏剧演员,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盖叫天的舞台经验和体会,为关良创作戏剧人物画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范本。他们经常在一起促膝谈艺,盖叫天摆出架势,示范各种身段和动作,关良画出速写,并积累了“成百上千张各种场合下各种剧中人物神态的速写”。尤其是盖叫天特别讲究剧中人物的“眼神”表演,更怀有“斗鸡眼”“对白眼”等绝技,这对关良的戏剧人物画创作应是富有启发的。

在画人物的眼睛时,关良就曾说过:“盖叫天和梅兰芳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是极为讲究眼神的运用的。同是一个看,表演艺术家要求分出看、瞟、盯、瞄等各种不同的眼神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画画也是一样。”为此,关良也摸索出了一套“点睛”的形式语言,点睛时有用圆形、方形、三角、长方、横块等,以准确无误地抓住人物的神情眼色[2]

与李可染在东柏林举办个人画展

关良是幸运的,抗战期间,郭沫若等一批文化人支持他在成都办京剧人物画展,卖了画有钱去考察山胜古迹。20世纪50年代,苏式美术一派独大的时候,他却有机会与李可染带着水墨画访问德国。虽然,"文革"中他也受到冲击,将自己心血之作用水泡烂冲进厕所里。但比起许多在漩涡中的画家幸运多了。 1957年关良与李可染一起赴德意民主共和国友好访问,在东柏林举办个人画展[3]。莱比锡"伊姆茵采尔"出版公司为他出版画册。"文化大革命"以后,大地回春,在上海举办《关良回顾展》。

出版作品

出版有《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画集有《关良京剧人物水墨画》、《关良戏剧人物水墨画册》、《关良油画集》等。

参考文献

  1. 艺术家. 《艺术家》编辑部. 1988. 
  2. 曾小凤. 关良《苏三起解图》赏析. 光明书画. 2019-02-19 [2019-03-09]. 
  3. 齐凤阁・. 中国现代画家传.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