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價格形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價格形成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專有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價格形成是價格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按一定的規律和方式確定。其內涵包括價格形成基礎,影響價格形成的因素,價格形成的方式等。

用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就是商品的價格,即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價格形成的基礎

價格形成基礎是指影響價格形成的內在因素,是價格形成和運動的軸心或重心,或者說是價格運動的長期趨勢。只有明確價格形成的基礎,才能進一步揭示價格形成和運動的規律。

價格理論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表明,從古代價格理論創立至今,在價格形成基礎的問題上,歷來有着不同的觀點,但是,從19世紀中葉至今,能夠指導人們認識和解決價格理論與實踐的科學學說只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馬克思從價值及轉化形式的歷史發展的分析,創造了勞動價值學說,揭示了價格的本質,說明價值及其轉化形式是價格形成的基礎。

即價格形成質的基礎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價格形成量的基礎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

影響價格形成的因素

影響價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價值:即商品價值量,它從根本上決定了商品的價格

2、成本。商品價格由生產商品中耗費的生產資料費用、人工費用和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即利潤(含稅金)三個部分構成。

3、供求關係。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供給方與商品的需求方以市場為紐帶,以價格為中介,形成供求關係。商品供求的變化與商品價格的變化互為因果,並以相反方向循環往復。

具體表現為:

①供給和需求變化引起價格變化:如果供給大於需求,商品價格下降:如果供給小於需求,商品價格上升。

②商品價格變化又會作用於商品供給和需求的變化:如果商品價格上升,會使商品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如果商品價格下降,會使商品供給減少,需求增加。

③這種關係現為供給或需求的增加會變為減少,價格的下降又會變為上升,原來不平衡的供給大於需求通過市場競爭和價格變動,在一定的情況下會轉化為需求大於供給的新的不平衡。

4、國家經經濟政策。國家經濟政策對價格形成的影響可以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

國家經濟政策對價格形成的間接影響,主要表現為國家某些經濟政策的執行會引起商品成本及市場供求等因素的變動,從而引發價格的變動。如提高職工工資、實行加速折舊政策會引起即期單位商品成本上升而產生價格上漲的壓力,實行稅收優惠降低商品成本則可能引起商品價格的下降。

國家經濟政策對價格形成的直接影響,主要是通過國家對商品價格的直接管理即直接定價來實現的,如普遍服務政策、價格補貼政策、農產品收購保護價政策等,這些方針和政策直接關係某些商品價格的形成與確定。來源:考試大-價格鑑證師考試

5、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人們的購買心理、地區差異、季節氣候、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市場投機、戰爭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價格產生影響。

價格形成的方式

在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價格形成方式是,少數關係國計民生重要的商品和勞務由國家定價;一部分較重要的商品和勞務由國家規定基價和浮動幅度、差率、利潤率、最高限價和最低保護價等,以指導企業定價;而絕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則放開,在國家從宏觀上調節和控制市場的前提下,讓企業根據市場供求等狀況自行定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