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共物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公共物品是中國專有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對應,不能或不能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企業和個人來生產、供給,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組織來提供,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勞務。一般認為,嚴格的公共物品定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界定的。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界限並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原來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也可以轉化為具有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點

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點。

1、非競爭性是指消費者對某一種公共物品的消費並不影響其他人對該公共物品的消費。即公共物品可以被很多人同時消費。它對某一人的供給不會減少對其他人的供給;某人分享某公共物品的利益通常也不會減少其他人分享該公共物品的利益。如國防、道路、環境治理、電視廣播等。

2、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費者進行消費,其中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會被排除在外。公共物品的這些特徵決定了在絕大多數的公共物品消費中必然經常出現「搭便車」現象。所謂「搭便車」就是指某人不進行購買而消費某物品。

公共物品的分類

公共物品分為純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純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認為,國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純公共物品,一般通過納稅間接購買而被動消費,消費時無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擁擠性,部分間接購買,部分直接購買,消費時可以部分分割,政府和私人都可以提供。如教育、醫療衛生、收費公路等。

注意:國家免費提供的公共物品和理論上界定的純粹公共物品之間是有差異的。如義務教育。

公共物品對市場的影響

1、由於公共物品存在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消費者更願意搭便車,低報或者隱瞞自己對公共物品的偏好,所以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優數量,最終導致市場產量低於最優產量。

2、對於准公共物品來說,市場機制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可以通過市場機制來引導資源的配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