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增加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值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專有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增加值是指企業(或部門)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的貨幣總額中減去消耗的產品利勞務的貨幣額後的餘額。反映經營活動成果和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主要指標。

增加值是指常住單位生產過程創造的新增價值。它可以按生產法計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計算。按生產法計算,它等於總產出減去中間投入;按收入法計算,它等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之和。

國民生產總值和增加值的聯繫

國民生產總值和增加值的聯繫: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增加的價值,即增加值,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可以計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率)。

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中有一個是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

增加值和總產值的區別和聯繫

總產值和增加值就是人們用來衡量社會生產活動總成果的二個重要總量指標。

以工業生產為例,可以說明總產值和增加值二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工業總產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總量,也就是全部工業產品價值的總和。它既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物質消耗轉移的價值,也包括新創造的價值。具體地說包括了:(1)成品價值,即在本企業內不再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產品價值。(2)按加工費計算的已完成的工業性作業價值,包括在作業過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價值,但不包括被修理加工產品的價值。(3)自製半成品、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額價值。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但不允許把企業內部各車間的生產成果相加重複計算。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活動新增加的價值,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工業增加值就是工業總產值中扣除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和各項勞務消耗以後的價值。

由此可見,總產值和增加值這二個指標既相聯繫又有區別,總產值包括了轉移價值的多次重複計算,因此其數值最大,但它不能確切地反映生產發展狀況;增加值是生產活動所增加的價值,其數值最小,可以比較確切地反映生產的規模和速度。隨着現行統計制度方法逐步向國際接軌,總產值指標將逐步被增加值指標所代替。

術語解釋

勞動者報酬:指勞動者為企業提供服務獲得的全部報酬。主要包括本年在成本費用中列支的工資(薪金)所得、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險費、公益金以及其他各種費用中含有和列支的個人報酬部分。

生產稅淨額:指國家對企業生產、銷售產品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徵收的各種稅金、附加和規費扣除生產補貼後的淨額。扣除內容主要有:國家財政對企業的政策性虧損補貼、價格補貼和外貿企業的出口退稅等生產補貼。

固定資產折舊:指企業當年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

營業盈餘:指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和固定資產折舊的餘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