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錄

名詞解釋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資產評估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及會計核算、披露的有關要求,根據委託對評估基準日以財務報告為目的所涉及的各類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或者特定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並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的技術特點

1.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是為會計計量提供服務。會計計量模式、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披露要求影響了評估對象、價值類型的確定及評估方法的選擇。

註冊資產評估師應當理解會計計量模式的概念,知曉企業合併、資產減值、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等會計核算方法,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合理確定評估對象,選擇與會計計量模式相符的價值類型和評估方法,更有效地服務於會計計量的特定要求。

2.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業務具有多樣性、複雜性。

3.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所採用的評估方法的多樣性。

如何判斷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報告中的價值類型

在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報告中,價值類型的表述很重要。在通常情況下,有公允價值、市場價值和在用價值3種情況。

2017年,為貫徹落實《資產評估法》,規範資產評估執業行為,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對《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和《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準則對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業務的價值類型做出了規範性要求。總體要求落實在《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的第18條「會計準則規定的計量屬性可以理解為相對應的評估價值類型」中。

該條款同樣出現在《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第24條,也就是說在執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中,價值類型以會計準則要求為準。

值得注意的是,這與2007年首次頒布的《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第24條中的「在符合會計準則計量屬性規定的條件時,會計準則下的公允價值一般等同於資產評估準則下的市場價值」相比,已經發生了實質性變化。

這說明在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中,會計準則下的公允價值與評估中的市場價值這兩個概念並不能直接匹配。

事實上,評估報告中的價值類型是從業務中來的。明確價值類型,要先分析業務類型。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業務主要有5種類型。

一是合併對價分攤。這屬於價值類型,價值類型是市場價值,涉及會計準則第20號,即《企業合併——非同一控制下合併》。

二是公允價值評估。這屬於計量屬性,價值類型是公允價值,涉及會計準則第3號、第22號和第39號,即《投資性房地產中的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型的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

三是資產減值。這屬於計量屬性。當價值類型是可收回金額時,涉及會計準則第5號和第8號,即《生物資產中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和《資產減值》。其中,可收回金額=max{(資產的公允價值-處置費用),(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處置費用包括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法律費用、相關稅費、搬運費以及為使資產達到可銷售狀態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等。當價值類型是可變現淨值時,涉及會計準則第1號和第5號,即《存貨》和《生物資產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

四是租入資產公允價值評估。這屬於計量屬性,價值類型是公允價值,涉及會計準則第21號,即《租賃》。其中,在租賃期開始日,承租人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其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最低租賃付款額,是指在租賃期內,承租人應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項(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約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第三方擔保的資產余值。

五是股份支付對價評估。這屬於價值類型,價值類型是市場價值,涉及會計準則第11號,即《股份支付》。

《資產評估法》把評估業務分為法定業務和非法定業務。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由於不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要評估的」,可以把這類業務界定為非法定業務。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業務中價值類型與評估目的和對象息息相關,而評估對象的核算要求決定了評估目的。

另外,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還應區分在業務中誰是主導方。比如,在合併對價分攤業務和股份支付對價業務中,評估功能為主導,為會計核算提供基礎,因此應在報告中按照評估準則的規定撰寫。而資產減值業務應以會計計量屬性為主。(內容來源《中國會計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