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Wwxa讨论 | 贡献2021年3月27日 (六) 19:24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丰县

海丰县,隶属于广东省汕尾市[1],位于汕尾市西南部、汕尾市经济中心,东与陆丰市毗邻,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北与惠东县、紫金县接壤,北倚莲花山脉,南临市区、红海湾区[2]。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4′~115°37′,北纬22°37′~23°14′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

海丰县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农林场,总面积177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5.5万人,全县常住人口82.9万人(2017年)。境内有莲花山、方饭亭、红宫红场等景点,曾荣获“广东省教育强县”[1]称号。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面积 1771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县 政府驻地 海城镇 著名景点 莲花山、方饭亭、红宫红场、青年公园 火车站 汕尾南站(规划) 车牌代码 粤N 别名 海陆丰 下辖地区 12个镇 电话区号 0660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 方言 潮汕话(福佬话)为主, 客家语,占米话和 军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展开 目 录 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人口分布 4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气候特点 5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6交通运输 7经济 综合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8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 文化卫生 资源环境 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 邮政 9旅游资源 方饭亭 中国红场 海丰莲花山森林公园 海丰鸡鸣寺 海丰云莲寺 10文化美食 语言 饮食 小吃 11著名人物 近代名人 当代名人 12词条图册 1历史沿革编辑 海丰县 海丰县(3)

       海丰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海丰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战国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的政策。海丰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

海丰县
align=

广东省海丰县 广东省海丰县(3)

       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方动乱波及岭南,于是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汉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南越国的管辖权,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在南越国境内建立小诸侯国名南海,其国境在秦龙川县东境,相当于揭阳戍管辖的范围。南海国却因联合闽越与西汉政府对抗,而被南越国收复,南越国更因胜战,将都城以南武侯之名号定名“南武城”,即今广州市。

海丰何时置县,史存二说。一说汉置,一说东晋咸和六年,析博罗置。据[唐]杜佑《通典》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皆记海丰为“汉旧县”①。晋成帝六年析南海之东为东官郡,海丰县改隶东官。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闽越王郢出兵攻南越,南越请求内附。南越平定后,建为汉十三州之一的交州,又增设了两个县揭阳县(今潮汕梅榕一带)、中宿县(今清远一带)。在汉代,海丰全境属交州南海郡傅罗县。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

咸和六年(331)年,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东莞市);同年,原揭阳县拆为海阳县、潮阳县、绥安县(今福建省云霄县)、海宁县等四县。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海丰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并梁化郡、东官郡和南海郡一部分置循州(郡治今惠州),海丰改属循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循州改为龙川郡,海丰属龙川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龙川郡复为循州,海丰划东部置安陆县(今陆丰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安陆县复归海丰县,隶属岭南道循州。

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循州为雷乡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雷乡州为海丰郡(郡治在归善)。肃宗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循州,属循州。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一带为南汉所辖。大宝元年(958),改循州为祯州,属祯州。

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因避太子趟祯之讳改祯州为惠州,海丰县属广南东路惠州。

元代海丰县属江西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

明代海丰属广东布政司惠州府。嘉靖三年(1524)海丰划出龙溪都合置惠来县。

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雍正九年(1731)海丰划出石帆、吉康、坊廓3都置陆丰县。海丰存兴贤、石塘、杨安、金锡4都。旧志称:纵横不过270里,即东40里至白沙,东北50里至伯公凹,东南70里至大德港,皆接陆丰;西130里至鹅埠分水塘,西北80里至赤石大安峒,西南90里至小漠旺官圩,南50里至汕尾海,北40里至栅仔岭,皆抵归善(今惠阳)。

民国2年(1913)属广东潮循道;民国9年撤潮循道,改属东江绥靖委员公署;民国19年属第十区行政视察专员公署(包括6县),后改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包①杜佑《通典》和[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此两部书均为较早文献典籍。明嘉靖《海丰县志》据《通典》持汉建邑说。括海丰、惠阳、博罗、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8县)。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1月属东江专区,1952年1月至1956年2月属粤东地区,1956年3月至1959年3月属惠阳专区,1959年3月至1983年8月属汕头专区,1983年9月至1988年2月属惠阳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县区域废都约,实行乡镇建制。

1952年春,原属惠阳县的小漠、元澳2个建制乡,划为海丰县属。1958年冬原惠阳县的高潭区又划为海丰县属,至1962年7月高潭区复归惠阳县(今惠东县)。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城区;设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置陆河县。汕尾市管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

1992年底,市城区设出田墘镇、遮浪镇,新建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原陆丰所辖华侨农场为华侨管理区。以上两区属市政府派出机构。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授牌仪式在广州举行。海丰县划出鲘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

2013年底,汕尾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梅陇农场、鲘门镇四地组合成汕尾红海湾新区。

2行政区划编辑 1949年11月全境解放,县下设7个区和1个区级镇,下辖44个乡和5个乡级镇。

1952年冬,原属惠阳县的小漠、元澳两乡划属海丰县,全县调整为10个区和2个区级镇,辖145个乡。

1953年8月,全县划为12个区和1个区级镇,辖135个乡和2个乡级镇。

1954年,根据宪法规定,县、乡镇政府改称为县、乡镇人民政府委员会。

1956年冬,全县行政区划,设12个区和1个镇区的范围不变。但下属的乡镇则调整为50个乡和7个乡级镇。

1957年撤销区一级建制,改为县直辖乡镇建制,全县编并为28个大乡镇(3镇25个乡)。3镇即:海城、汕尾、马宫。25个乡即:守望、公平、平东、梅陇、东港、梅南、鳊门、赤石、鹅埠、红草、赤坑、沙港、陶河、田墘、遮浪、捷胜、可塘、联安、联西、东品、流安、香洲、赤山、三新、黄羌。

1958年9月,全县撤乡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建制,公社直辖农业大队和居民委员会,直至1983年10月。从人民公社的成立至公社的撤销,历时25年,建制区划分分合合,变更如下:

1958年9月,全县建立14个人民公社:海城、公平、梅陇、鲘门、红草、赤坑、田墘、捷胜、可塘、陶河、联安、东涌、汕尾、高潭。下辖135个农业大队、居民委员会(不包括高潭公社的队数,下同)。

1959年,增设圆墩、遮浪、马宫3个公社。全县为17个公社216个农业大队。

1960年,撤销圆墩公社,改置鹅埠、赤石2个公社,全县为18个公社,248个农业大队。

1961年,全县设海城、汕尾、高潭3个大区,1个镇(汕尾镇)和30个公社(除原设公社外,增设赤山、附城、联河、三新、渔业、黄羌、平东、香洲、芳荣、宝溪、大河、守望12个公社),481个大队(420个农业大队,44个渔业大队,17个居委会)。

1962年7月,高潭区所属的高潭、宝溪、天河3个公社划归惠东县,又增设浅沙、仓刀、陈厝陂3个公社,全县为1个镇30个公社478个大队。

1963年合并公社,全县改设为1个镇、18个公社,即:汕尾镇、海城、三新、公平、黄羌、梅陇、鲘门、鹅埠、赤石、红草、马宫、赤坑、田墘、遮浪、捷胜、可塘、联安、陶河、东涌公社,167个农业大队,32个渔业大队,23个居委会。

1964年春,增设香洲公社。

1965年,撤销三新公社,增设小漠、莲花山、大湖3个公社。

1966年,增设海城镇,全县为2个镇,21个公社,231个农业大队,26个渔业大队,21个居委会。

1974年,增设城东公社、平东公社,全县为2个镇、23个公社,288个农业大队,23个渔业大队,20个居委会。

1983年10月,香洲公社并人汕尾镇,全县为2个镇和22个公社,331个农业大队,30个渔业大队,37个居委会。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至1983年新宪法公布前,农村的基层政权一直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辖大队、生产队。1968年后,公社、大队管委会改为公社、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2年中央提出政社分开,1983年宪法规定:农村基层政权为乡、镇。海丰于1984年3月撤销公社体制,设镇建乡,建立镇、乡政权,原公社管理机构设为区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全县划为22个区和4个区级镇,225个乡和9个乡级镇,4个国营农林场,1个县直大型水库(区级);不需设立乡政权的4个区级镇和梅陇农场下辖20个居委会、25个农业管区、9个渔业管区。

1987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全县撤区建乡(镇),除保留原有的海城、汕尾、梅陇、公平4个镇建制外,新设置小漠、鹅埠、赤石、鲘门、联安、红草、马宫、陶河、田墘、东涌、捷胜、遮浪、赤坑、可塘、黄羌、平东、大湖17个镇和莲花山、城东、附城3个乡建制。原各区所辖区划分别由新设置的乡(镇)管辖。

2011年底,全县辖16个镇。16个镇是:海城镇、梅陇镇、附城镇、联安镇、陶河镇、可塘镇、赤坑镇、公平镇、城东镇、黄羌镇、平东镇、鹅埠镇、赤石镇、鲘门镇、小漠镇、大湖镇。有232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另外,黄羌林场4个村委会,梅陇农场7个管区、1个科研所。[5]

3人口分布编辑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升至433915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57571人。新中国成立以后33年间,人口发展之快是任何历史时期都无可比拟的。这种增长是自然增长为主体,平均每年递增2.11%。到1987年,全县人口为884460人。38年间,年均递增为2.243%。人口翻番时间为31年。

海丰是广东侨乡之一。早在宋朝、明朝,海丰就有居民移居海外,清初移民人数逐步增加,清末民初形成高潮,民国时期仍络绎不绝。时至今日,居住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丰属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有53.7万人,相当于国内本县总人口的60%。华侨、华人、归侨、港澳台同胞及其眷属在海丰人民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为发展海丰文化教育事业,振兴海丰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华人华侨组织有:惠州十属公会、香港海陆丰同乡会、澳门海陆丰同乡会、新加坡惠州会馆、槟城惠州会馆、苏里南中华会馆、香港海丰商会、印尼棉兰惠州会馆、新加坡海陆丰会馆、森美兰海陆会馆。

海丰历史上就是属于广东惠州府的大家庭,是惠州十属,海丰人属于广义上的“惠州人”,海外的海丰华人一般加入当地的惠州会馆,认为自己就是惠州府海丰县人。当今海丰传统活动中仍然保留惠州府的文化身份认同,比如,在祭祀时会说自己是惠州府海丰县哪个乡里人。

201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5.5万人,全县常住人口82.9万人,城镇化率为62.7%。其中,全年户籍出生人口9688人,出生率11.3‰;死亡人口4118人,死亡率4.8‰;自然增长人口5570人,自然增长率6.5‰。

4地理位置编辑 位置境域 海丰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与陆丰县毗邻,西北与惠东县、紫金县接壤,北倚莲花山脉,南临南海。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4′~115°37′,北纬22°37′~23°14′之间。县治在海城镇。公路,从县城至广州290公里,至深圳197公里,至汕头177公里,至香港227公里;水道,从汕尾港出海至香港81海里(150公里),至广州179海里(332公里)。

气候特点 海丰县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南亚热带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常年气温宜和、雨量丰沛、光能热量充足。夏季长,温高雨多且湿度大,多盛行西南风,常有雨涝、台风等气象灾害出现;冬季短,稍冷,雨少且较干燥,无雪少霜;夏前秋末气温适中,宜于作物生长。一年四季,绿叶常青。

5自然资源编辑 植物资源 县境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林植被。自然植被组有:阔叶林植被组、针叶林植被组、灌丛植被组、草丛植被组及沼泽水生植被组。人工植被组有:农业植被组、果林植被组、用材林植被组、竹林植被组及沿海防护林植被组。其类型有常绿阔叶林植被、落叶阔叶林植被、针叶林植被、灌木状竹丛植被(山间赤竹、扫帚竹、甜竹、封菁、苦竹、石竹)、草丛植被、藤本植被、草甸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物植被等。

其分布为:西部及西北部的山地区植被类型较多,且覆盖率高;东南部稍为差些,中部平原地区以农业植被居多。海拔250米以上的自然植物为马尾松、杉木、红花荷、荷木、黄杞、青岗、毛栎、石柯、竹叶栎、大头茶、香港楠、钝叶樟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人工植被有杉木、麻栎、竹、油茶、棕榈等经济林。海拔25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人工植被以杉木、湿地松、茶树、柑桔、桃、李、梨、梅、海棠、芒果及农业作物等为主;自然植被有马尾松、岗松、鹧鸪草等组成的灌木丛。沿海港湾滩涂生长有红树林植被、草本植被等。水生植物以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带、海萝、水浮莲等为主。

动物资源 一、兽类

家养的主要有猪(长白、杜洛克、盘克等引进品种)、牛(水牛、黄牛)、羊、骡、犬、猫、兔(日本大耳兔、“美国白”、华系“安哥拉”等)、水貂等。野生的主要有野生羊、獾、鼬、水獭、野兔、刺猬、山猪、箭猪、黄猄、黄狼、豺、豹狸、果子狸、苏门羚、鼠(家鼠、田鼠、鼹鼠)、松鼠等。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豺、苏门羚等。

二、禽类

家养的以鸡(石岐杂、红布罗、蒲田鸡等良种)、鹅、鸭(麻鸭、瘤鸭、泥鸭、松香黄、北京杂交等)、鸽、鹌鹑等为主。野生常见的有喜鹊、乌雅雁、苍鹭、鹰、鹤、百舌、雉、鹜(野鸭)、翡翠、麻雀、啄木鸟、白鹇、杜鹃、猫头鹰、鹗、黄莺、云雀、燕子、草号鸟、鹧鸪、斑鸠、夜游鹤、鸬鹚、海鹅、岸鹅、海鸥、海燕、山鸡、红脚水鸭等。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海鸬鹚、鸢、鸦鹃等。

三、爬行类

毒蛇有竹叶青、蝮蛇、尖吻蝮(又名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无毒蛇有赤链蛇、三线锦蛇、广蛇、索蛇、草游蛇、翠青蛇、鱼游蛇、蟒蛇等。其他还有黄蟮、壁虎、石龙子,蜗牛、蜴蜥、蚯蚓以及平胸龟、乌龟、黄喉水龟、三线闭壳龟(金钱龟)、花龟、鼋、鳖、鲎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鼋和蟒蛇等;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穿山甲、三线闭壳龟、虎纹蛙等。

四、昆虫类

常见的有蚕、蜜蜂(包括意大利蜂、中国蜂、喀兰阿蜂)、蚱蜢、蟋蟀、蛄蝼、苍蝇、蚊子、蚱蝉(知了)、螳螂、蜈蚣、地鳖虫、白蚁、蚂蚁、蝴蝶、蜻蜓、蝗蜓等。

6交通运输编辑 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自古为闽粤水陆交通要道。国道324线,厦深铁路,深汕高速公路,横贯县境72.5公里,连接省养支线7条,位于广州、深圳、香港与汕头、厦门之间的连结点上;有遮浪、汕尾、鲘门、小漠等港口。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和四通八达的沿海航线。

陆路交通,西汉已辟官道,以后历代均有经营,民国前期,海丰曾是省内筑路先进县之一。民国15年(1926),公平至海城已通汽车。民国24年,全县已建成公路8条163.5公里,通车里程155公里。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民国政府为了焦土抗战,下令自毁公路、桥梁,破坏了陆上交通;闽粤古代海运已有相当规模,据《海丰县志》(明嘉靖本)记载,南宋,开通“宋溪”,连接县境内东西两溪,使沿海与内河的航运畅通,“闽广贩盐船舶往往聚此”,有“大德、圆山、小液、大液、石塘、鲘门”等港口。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开放,深入内地的古口岸为沿海的汕尾、马宫、鲘门等口岸所取代,汕尾逐步成为粤东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港口。

至1987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649.5公里,比1950年增长5.8倍,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0.32公里,22个乡镇全部通车,公路的桥梁、涵洞,由过去的土木结构,逐步改造为石拱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县道除小漠渡口外,已桥梁化。陆上货运量逐步增加,客运自改革开放后更是飞跃发展,沿海航运量也有增加,但内陆航运量,则在70年代后,因“农业学大寨”和围海造田,加上修水库、建水闸,航线日短,内河与沿海航道不畅,内河运输日渐萎缩。

2017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17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311万吨,比上年增长19.5%;货物运输周转量188656万吨公里,增长19.5%;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165万人,增长19.6%;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225239万人公里,增长19.6%。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93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2.3公里。

7经济编辑 综合 2017年,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7.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3%;第二产业增加值118.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6%;第三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6.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1%。三次产业结构为11.3:44.4:44.3。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483元,增长8.3%。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年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产值26.7亿元,增长7.3%;林业产值1.5亿元,下降3.9%;牧业产值4.4亿元,增长1.2%;渔业产值14.6亿元,增长12.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亿元,增长7.6%。

2017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107.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68.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404.8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49264吨,增长6.5%;水稻产量141921吨,增长5.9%;油料产量6435吨,增长23.8%;蔬菜产量405355吨,增长7.0%;水果产量61199吨,增长8.7%。

2017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5671吨,下降1.7%。其中,猪肉产量7688吨,减少9.2%,禽肉产量6448吨,增长4%。全年肉猪出栏量累计10.4万头,下降7.7%;生猪年末存栏量5.2万头,减少10.2%。累计家禽出栏量487.8万只,增长14.2%。

2017年,全年水产品产量94760吨,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海水产品71532吨,增长19.3%;淡水产品23228吨,减少9.8%。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16.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9.1亿元。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9亿元,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13.8%。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2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197万元。资产贡献率11.6%,资产负债率58.6%,流动资产周转率6.23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1.65%,产品销售率99.5%。

建筑业

2017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3.1%。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56.8万元。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2亿元,比上年下降10.4%,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14.4亿元,下降22.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5亿元,下降48.3%;其它投资6.2亿元,增长87.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13.9万平方米,下降6.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9.9万平方米,增长5.7%。

国内贸易

2017年,全年累计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3.1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9.3亿元,同比增长10.3%;零售业销售额176.8亿元,同比增长12.3%;住宿业营业额1.4亿元,同比增长17.2%;餐饮业营业额26.0亿元,同比增长1.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2.3亿元,同比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8亿元,同比增长4.0%。

对外经济

201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78986万美元,同比下降7.0%。其中,出口43200万美元,增长1.0%;进口24786万美元,下降20.0%。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41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971万美元。

2017年,合同吸收外资金额82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270万美元,增长129.7%。

金融

2017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4%。其中,住户存款169.4亿元,同比增长7.9%;广义政府存款24.1亿元,同比下降5.5%。各项贷款余额107.4亿元,增长10.5%。其中,住户贷款83.8亿元,增长14.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队贷款21.8亿元,下降5.5%。

旅游

2017年,全年全县接待旅客总人数达32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旅游收入18.6亿元,增长23.8%。全县共有星级饭店客房818间。

8社会事业编辑 教育事业 2017年,全年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招生32568人,在校学生138000人,毕业生34004人。其中,小学招生13490人,增长1.8%;小学在校生76623人,增长38.8%;小学毕业生11606人,增长11.14%。初中招生10312人,增长6.3%;初中在校生28793人,增长44.5%;初中毕业生8840人,增长15.9%。高中招生4928人,增长6.3%;高中在校生15623人,增长8.3%;高中毕业生5538人,增长11.2%。

科学技术 2017年,年末全县共有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年专利申请量291件,授权量157件,分别增长41%和2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0件,增长185%;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5件,与上年持平。全年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个。

文化卫生 2017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体育场馆4个,镇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6个,全县共有图书馆藏量15万册(件)。

2017年,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3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8个;共有医院、卫生院床位3179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856张;卫生技术人员377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07人,注册护士1380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228人。

资源环境 2017年,全县水资源总量26.2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2284.9毫米,下降21.2%。年末全县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3624.6万立方米,下降14.9%。全县总用水量4.5亿立方米。

2017年,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5天,其中优秀229天,良好136天。年末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06.2公顷,县城绿地面积577.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516.5公顷。森林面积99431.2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15842.5公顷。

2017年,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8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33%。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7.8亿千瓦时,增长9.4%。其中工业用电量6.0亿千瓦时,增长10.4%。

社会保障 2017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3826人,比上年末增长0.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5600人,比上年末增长0.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5984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04000,比上年末增长5.0%。参加失业保险60000人,增长6.4%。参加工伤保险32300人,比上年末增长0.7%。全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564613万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75715万元。

2017年,全县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7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1230张,收养人员214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5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2个。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41905人,其中城镇9401人,农村32504人。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8.8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470.0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0.5元,增长8.2%。

2017年,全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16962人,比上年末增长0.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3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农村转移劳动力7326人。

邮政 2017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0572.9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含快递)44824.4万元,同比增长58.3%;电信业务总量55748.6万元。

9旅游资源编辑 方饭亭 位于海丰县城北面的五坡岭上(编者注:彭湃中学后面),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层34级台阶,台阶上面是一幅长20米、宽13米的月台,中心建一重檐攒尖顶,通高9米。亭内后侧再置一庑殿顶小石亭,高3.9米,内竖一碑,高2.7米,宽0.9米,刻文天祥画像。该亭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方饭五坡岭时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饭亭”。

中国红场 红场始建于洪武十二年(1379),坐北朝南,现保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18~21日在学宫大成殿召开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311名,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等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会议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8项政治纲领,宣布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当时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

海丰莲花山森林公园 莲花山位于海丰县北部的莲花镇内,莲花山脉是岭南四大山脉之一,这里是山脉主峰,海拔1377m。主峰方圆5000多公顷。莲花山主峰高耸,云雾缭绕,旁有银屏山,形成山峦连绵,峡谷陡峻,飞瀑泻潭,松林葱翠,有“雄”、“奇”、“秀”、“幽”特色。

海丰鸡鸣寺 海丰鸡鸣寺俗称“半岭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4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寺后群峰叠起,翠秀异常。沿山门踏阶而上,径旁松杉交翠,郁郁葱葱,凉风习习。周围有“如来盘石”、“猕猴奇石”、“犀牛望月”、“玉龙喷须”、“三井回音”等自然景观;并有开山祖师印真和尚墓塔、明末天然奇石弥勒佛像、东洋古银币等文物古迹;还有生长于山上500多年的长叶竹柏和6.5米仙茶古树、土沉香、巴戟天等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

故鸡鸣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游览的著名景区。鸡鸣寺历代均有高僧住持。清光绪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江逢辰与该寺方丈唯心法师相善,在寺中品尝仙茶“龙头凤尾”之后,赞不绝口;题诗曰:“寄语山僧好持券,每年须寄数斤尝。”莲花山茶遂遐迩闻名。

海丰云莲寺 云莲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莲花山主峰东侧海拔800米处,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茂林修竹,泉水潺潺,风景优美。初名云莲宫,始建于明末(164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扩建,易名云莲寺。1934年,毁于战火。

1993年冬,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重建并登记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陆续修建了圆通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塔、外山门、拜亭、斋茶馆、僧舍、莲花池、放生池、人工湖等。全寺占地27万平方米。

10文化美食编辑 语言 海丰县有人口近90万,其中,除西南部的鹅埠镇居住着几十户畲族居民以外,其余全部都是汉族居民,汉族居民中包括居住在沿海地区的2万多名疍民。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与汉人交际时,用当地的汉语方言“尖米语”、“客家话”。疍民通用汉语和汉字。白话疍民讲白话(即粤方言)的仅有定居在汕尾和马宫两渔港的七八千深水渔民,他们大都是近百年来从粤西陆续迁来的,他们讲的白话同广州、香港的白话有不少差异。瓯船蛋民讲“福佬话”,与沿海居民讲的“福佬话”,除了个别语词和语调上稍有差别,几乎没有两样。

海丰的方言情况比较复杂。居民讲的话有“潮汕话”、“客家话”、“白话(粤语)”和“尖米话”。

潮汕话即闽南方言,海丰讲“潮汕话”的居民占全县人口80%,分布在县中部、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如海城、鲘门、赤坑、大湖、汕尾、马宫都讲“潮汕话”。[3]

客家话的居民占全县人口20%弱,主要居住在县东北、西北部的莲花山(60%以上)、城东、小漠镇(20%以上)、鲘门(10%以上)、陶河、赤坑(5%以上)、梅陇(极少数)、黄羌镇(90%以上)、鹅埠镇、圆墩(30%以上)、赤石镇(50%以上)、公平(20%以上)、平东镇(70%以上)等乡镇的部分村落和西坑(全部)、黄羌两个林场,使用人口8万多。

尖米话,那是一种既像“白话”,又像“客家话”的混合型方言,“白话”的成分多于“客家话”的成分,分布在海丰与惠东交界地带(西南部鹅埠镇的大部分地区及小漠、鲘门、梅陇、赤石等镇的部分地区),使用人数不足1万。

白话(粤语)分布在鲘门镇区域,鲘门镇居民多数亲戚和朋友都是港澳居民,在鲘门综合市场都可以用白话(粤语)沟通。

饮食 海丰古代饮食为“饭稻羹鱼”;明末以后,番薯逐渐成为主食海丰故有“番薯县”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主食大米,兼食面粉等一日三餐,农忙时或加两餐点心;早餐吃粥,午餐、晚餐吃干饭,或午餐吃粥,早餐、晚餐吃干饭,各地不一。受省港习俗影响,民国以后,汕尾等城镇饮早茶之风渐兴,改革开放以后更浓。夜间劳作者常结伴到大排档“宵夜”。

居家食俗较为随便、节约,菜肴多是时菜、鱼肉,俭约者佐以咸菜、 菜脯、榨菜等。节日食俗和礼仪食俗则丰盛、铺张,俗称“食排场”或“食九簋”;为讲义气和体面,戚友交往,常备家宴款待,故有谚谓“头好做人客,二好过年节”。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喜吃蚝鲑、虾鲑、鱼鲑等,传统菜式有大三仙(猪脚、墨脯、鸡)、小三仙(猪肉、鳗鱼、蚝)、大粒参、甜扣玻璃肉、鳗鱼咸菜汤、蛤仔汤、三鲜汤、鱼丸、肉丸、蒸膏蟹;蒸龙虾、蒸排骨、炒鱿鱼、炒鲜蚝、炒丝蚶、白斩鸡、反沙芋、冬瓜盅等等。

海丰小吃,甜、咸各有许多款式,常见的有油麻糊、豆花、豆浆白果羹、地豆羹、三豆汤、蛤春丸、狗毛糕、草粿、鱼粥、虾粥、肉粥、甜酒糟、饺子、牛肉饼、冬节蛤、小米(薯粉饺)、扁食(云吞)、甜丸、咸丸、猪肠粿、重糕粿、菜包粿、扎头粿(碗仔 )、印桃粿、菜头丸、水糍、油糍、鼎客仔、甜粿、发粿、松粿、凉粉粽、牛脚粽、三角粽、炒米方、豆方、油条、油角、煎堆、薄饼、月饼、剪酥、豆酥、纸牌糕、麻宝、蛋糕、蛋卷和各类包点等。

妇女传统日常饮料是“牙钵茶”,把茶叶、薄荷放于茶钵内,擂至成糊状,放些适量的盐,将开水冲下即可;或用菝仔叶、芒果叶、苦刺心等代茶叶均可。

稍高级的叫“炒米茶”、“油麻茶”,即于“牙钵茶”上撒以芝麻、炒米、花生。“菜茶”过去于每年元宵节才品尝,步入21世纪,一般人家闲时也做菜茶,以猪肉、鲜虾、鱿鱼、鱼脯、菠菜等为料,置于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淡茶或猪骨汤,再以胡椒粉调味,便成喷香可口的菜茶。公平等地还盛行“饭茶”,即菜茶中加有米饭。也有饮“功夫茶”的习俗,但不如潮汕地区那样讲究和普遍。家中遇有值得庆喜的事情,如婴儿出生、病人出院、喜迁新居等等,泡茶请亲邻戚友; “食茶”成了一种沟通邻里亲友感情的好方式。

小吃 海丰是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也是著名的侨乡,海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原名取义于“南海物丰”,地如其名物产丰富,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海丰人民勤劳善良,所做出来的小吃也极尽地方特色,其传统小吃品种众多且家喻户晓、远近闻名,比如小米、牛肉饼、菜粿(菜包粿)、韭菜饺、冬节鸽、猪肠粉、层糕粿、菜茶、咸茶、扁食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反映海丰风土人情的特色小吃,深受大众的喜欢。它们不管在用料、工艺还是在口感、味觉上都很讲究,做起来很精致,色香味形俱全,看了就让人嘴馋。说到海丰小吃的,你到过海丰不,又吃过多少这地地道道的小吃特产呢?

这里隆重介绍海丰最有名最具代表性三款小吃,小米、牛肉饼、菜粿!

         三剑客之小米:小米是海丰最有名的小吃,选用上等的蕃薯粉、精选的五花肉、大地鱼粉、盐、糖、等配料,经传统的工艺制作而成的饺子,海丰方言叫“饺子”。制作方法:用薯粉透上适量开水搅匀制作成饺子皮,然后用选用精选的五花肉,加上适量的大地鱼粉和配料,做成一个个像小荷包状而成饺子,海丰话叫小米。蒸熟以后醮上特制的佐料,吃起来很美味可口。最喜欢打开锅盖的那一刻,热气腾腾,馨香扑鼻,一颗颗饱满而晶莹的小米如黑珍珠般,光是看就让人流口水了。
       三剑客之牛肉饼:牛肉饼选用新鲜的牛腿肉(注:必须新鲜且无注水的牛肉),加上适量的配料,经传统的手工制作而成。海丰牛肉饼不同于牛肉丸,不是圆的是扁扁的。海丰的牛肉饼吸引人的关键就在于它的汤,其诱惑人的全部功夫就在于它的一碗汤。牛肉饼汤,手打牛肉Q弹很香,汤里放胡椒面,具有驱寒去湿热的功效。

海丰的小米与牛肉饼是秤不离砣的完美搭配,有小米的地方就有牛肉饼一样,小米加蚝油,牛肉饼加辣椒酱是大家的最爱。在海丰,口味最正宗最地道的是位于海丰美食街中段的金百味美食坊,素有海丰小吃第一味之称,是海丰比较有规模也注重品牌传承海丰特色小吃的所在,这里的小米肥而不腻,牛肉饼很有嚼劲,同时环境卫生也不错,值得推荐!

        三剑客之菜粿:除了小米、牛肉饼之外,这里还要推荐多一样特色小吃,那就是菜粿(菜包粿),菜粿选用粘米、凉薯、五花肉、橄榄菜、并添加少量的大地鱼粉、盐、糖等配料经传统的手工工艺精制而成。制作方法:选用刚刚收成的早稻的粘米打磨成米浆,用温水搅拌均匀,在火锅中煮成糕状,用手指一按不粘手,用手搓揉,成为很有弹性的垛皮。放置盘中蒸成八成熟取出制成粿皮,然后包上备好的馅(内馅以五花肉、凉薯、芹莱、橄榄菜、鱿鱼丝、炒熟的芝麻和花生米等混合而成),用手工精制而成一个个小船似成形蒸熟。一般来说,蒸熟便可吃,也有的人讲究一点,蒸后又煎。

“菜稞”皮薄馅多味浓,嫩滑喷香,十分可口,如果醮上调味酱料,吃起来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点心最早的时候叫做菜包,寓意把“财”包起来。从前,到了农历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做了招待客人,由此祝愿一年四季五谷丰登,现在已经成为海丰地区街头巷尾常见的一种小吃,通常用作午餐。据说梅陇的菜稞是最好吃也最知名,很受本地人喜爱,早餐多吃它,皮弹牙,里面馅有黄豆芽、鱿鱼、猪肉、花生等。海丰的菜包果其实就是饺子那样,但形状差不多,口感可差远啦,饱满的陷料是好吃的关键(不要误会这是饺子,是不同的一种食品)!在当地流传一种说法,正月二十是地主老爷旦,家家户户做菜包,办酒席,拜请神明后,大宴亲朋好友。

小米、牛肉饼及菜粿这三款海丰最有名最具代表性传统小吃堪称海丰小吃“三剑客”,其地道的海丰风味瞬间捕获了每个消费者的心,令人回味无穷,不管是外出归来还是来海丰观光旅游千万别错过,不要忘了品尝一下。这些可全都是纯手工制作,在外很难吃到哦!

海丰小吃“三剑客”吃的配图及相关制作方法由金百味美食坊提供,金百味美食坊位于海丰美食街中段,是一家以海丰小吃文化为主体的美食休闲餐厅,装修独有一番风味,独具海丰特色的风味小吃,抓住每个消费者的心!在这里,除了特别推荐的三款小吃外,还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也可以一并品尝到!

11著名人物编辑 近代名人 陈炯明(1878-1933)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首领、粤军之父,粤系军阀,中国致公党创始人。

彭湃(1896年-1929年):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农民领袖;

陈其尤(1892~1970.12)原中国致公党主席、著名民主人士

黄鼎臣(1901.8 .20~1995.1.7)政治活动家。

丘东平(1903年3月20日~2002年1月10日)中国战地文学的开拓者、著名的革命作家;

马思聪(1912年—1987年)音乐家,小提琴大师。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乐圣”。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柯麟(1900~1991)医学名贤,地下党员,革命年代中中国共产党“特殊战线”的功臣。

钟敬文(1903- 2002): 中国民俗民间文学泰斗,民俗学之父,国学大师,诗人,散文家,教育家。

陈潮: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当代名人 彭仕禄: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

彭伊娜,中国共产党的元老彭湃烈士的孙女,《南方周末》创办人。

罗传殷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国际孔子文化研究院艺术顾问。

彭实戈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

黄曼丹国家体操队名将;

中国民谣乐队“五条人”,乐队成员阿茂和仁科;

黎耀祥海丰人,香港著名的演员 《巾帼枭雄》中饰演柴九的就是他;

蔡一智、蔡一杰海丰人,香港歌星草蜢组合成员;

林保怡海丰梅陇,香港无线著名演员;

马浚伟无线电视台小生;

李珊珊前香港小姐冠军;

其他类别:明朝宰相谏议名卿叶高标。

海丰县 海丰县(3)

12词条图册 海丰县海丰县 广东省海丰县广东省海丰县 海丰县海丰县 参考资料: 1.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授予汕尾市海丰县“广东省教育强县”称号的决定

广东省教育厅 2016-12-23 [引用日期2017-09-18] 2. 首套全面系统展示海陆丰地方文化魅力的大型历史丛书《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问世

3. 福佬话有音无字析

陆丰宣传文化网 2019-01-12 [引用日期2019-01-12] 词条标签: 地理

视频

2020广东海丰县公平黄麻隆锺屋村锺氏宗祠重建陞座庆典上传于 2020-11-22

海丰平东石陂约云林寺重光庆典上传于 2019-01-0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