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英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水中莲讨论 | 贡献2020年6月20日 (六) 18:02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英街(英语:Chung Ying Street)位处沙头角,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市共同管理,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陆上边界一部分。街上中央竖立了界石,标明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分界。

由于中英街位于香港边境禁区,若要进入,中国大陆居民需要申请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1],香港居民则需要申请边境禁区通行证(俗称禁区纸)。

历史

1898年英国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1899年3月16日在这里开始勘界,至18日结束。勘界时以潮涨时沙头角河的最高水位作为两地东面的分界线。最少至1922年时仍是沙头角河的入海口。不过由于沙头角一带的河床比较浅,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经完全干涸(现时沙头角河的入海口已完全在中国大陆境内)。当时香港政府并未限制居民往返香港与中国内地,所以河床变成了一条天然的街道,商店都纷纷在河床两岸设立,并改名中兴街,别称鸬鹚径(又有称为“鹭鹚径”)。

1949年后,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而作为香港宗主国的英国属于实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互相敌对。港深边界的中英街和深圳河随之而成为冷战时期两大敌对阵营对峙的最前线,被形容为“东方柏林墙”。

1967年7月8日,为六七暴动一部分的沙头角枪战发生,事件以共6死20伤结束,死者包括5名香港警察和1名中国民兵,香港政府其后宣布边境全面封闭。直至1979年后方开放沙头角口岸

在中英街,中方在九十年代致力展开多个大规模的发展项目,如位于中英街街道填海区的“碧海花园”、“海港花园”、“碧海园”、“海天园”、“东和海韵园”等;英方则保持中港区隔的原则,不动自然郊野且不发展原有的宁静乡镇沙头角墟。

深圳盐田区政府自2002年起在每年3月18日设立“中英街3·18警示日”[2](与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共盐田区委合办),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小广场举行纪念活动,包括鸣响中英街警世钟和与市民学生合唱爱国歌曲等。

视频

中英街 相关视频

实拍深圳的中英街,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一边是中国,一边是香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