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2月31日 (四) 22:48 由 XN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br><img src="http://www.cheese-crea…”)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
圖片來自creative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簡稱國安局)是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唯一的附屬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情報機構[1] ,主要進行統合國家情報、策劃特種勤務兩大工作,局本部位於陽明山磐石營區。

組織員額

單位編制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主要分為三大部門:情報業務處、情報支援單位、中心。

情報業務單位

進行臺灣海峽地區、國際諜報工作、密碼裝備研發、國際戰略情報研究等。

  • 第一處:負責國際情報工作
  • 第二處:負責中國大陸情報工作
  • 第三處:負責中華民國自由地區情報工作
  • 第四處:負責國家戰略情報研析
  • 第五處:負責科技情報與電訊安全工作
  • 第六處:負責密碼及其裝備之管制、研製
  • 第七處(網域安全處)
  • 督察處:負責內部反情報工作
  • 情報聯合應變中心:負責公開情報蒐整有關事項
情報支援單位

人事處、會計處、政風處、秘書室、資訊室、總務室

中心
  • 教育訓練中心:負責教育訓練。
  • 電訊科技中心:負責掌管電訊科技情報。中心主任由副局長兼任。
  • 特種勤務指揮中心:負責維護正副總統與其家屬、卸任正副總統與特定人士、正副總統候選人之安全。特勤中心指揮官由國安局局長兼任,下設兩席中將副指揮官(一席為總統府侍衛長兼任、另一席為專任)。

任務

國家安全局主要負責三大任務:國家安全情報、特種勤務策劃執行、統籌密碼管制研發。

歷史

1949年8月20日,當時已「下野」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在臺北市圓山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以統合中華民國政府情報機構;蔣中正於1950年復任總統後,政治行動委員會隨之改為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所在處今「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由蔣經國擔任主任。

1954年10月,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改組為國家安全局(早期稱為「中國CIA」或為「CCIA」),隸屬於國防會議,第一任局長為鄭介民。至1955年,中華民國政府進行情報機構改制:內政部調查局(今法務部調查局)負責治安偵查工作;國防部保密局與國防部大陸工作處合併為國防部情報局(今國防部軍事情報局),負責國防軍事戰略相關之情報工作;國家安全局則成為各情報機構的最高統籌機關,對各情報機構負有督導、考核、指導和協調作用,並負責對外國際情報工作。1967年2月1日,國防會議裁撤;1967年2月16日,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成立,國家安全局亦隨之改隸。

1993年12月30日《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及《國家安全局組織法》經總統李登輝明令公布後,國家安全局即於1994年1月1日正式法制化,確立了組織綜合國家情報、策劃特種勤務等策劃與執行,以「依法行政」、「行政中立」、「情治分立」為原則。2005年2月5日《國家情報工作法》經總統陳水扁明令公布後,強化組織統籌一切所轄情報機構的法源依據,透過法令強化組織行政基礎、組織制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