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西理工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5:38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西理工大學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和贛州市。創辦於1958年,並開始大學本科教育,原名江西冶金學院,1988年改為南方冶金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教學評估,學校更名為現在所使用的「江西理工大學」。2013年6月,江西理工大學成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大學[1]

歷史

學校建校於1958年,建校之初名為江西冶金學院,隸屬於江西省領導。

1962年,由江西省改屬國家冶金工業部領導。

1983年,改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直屬領導。

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通過,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8年,學校改名為南方冶金學院。

1998年9月,實施中央與地方共建,主要為江西省管理。同年,原南昌有色金屬工業學校併入,在其址建設為現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

2000年1月,原江西省商業技工學校併入,在其址新建江西理工大學西校區。

2004年5月,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評估,經教育部批准改名為江西理工大學。

2013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三方共建江西理工大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5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0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390人、博士教師600餘人),其中,教育部「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4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萬人計劃」創業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863」首席科學家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2人(A類),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全國模範(優秀)教師60餘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省部級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江西省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井岡之星」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和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共200餘人;正副教授700餘人,博士生導師30餘人,碩士生導師400餘人。學校還聘請了嚴純華、賴遠明、左鐵鏞、古德生、邱定蕃、孫傳堯、張文海、余艾冰、安德烈·蓋姆等中外院士和13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兼職或客座教授,並聘有10多名外籍教師在校常年任教[2]。    

雙聘院士:嚴純華、賴遠明、張文海等。

經濟

產業特色

境內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富含金、銀、銅、鐵和石英石、雲母、瓷土等礦藏。鄂東著名道、佛教旅遊勝地——橫崗山、高山鋪戰鬥劉鄧大軍總指揮部遺址——涼亭雲林宮,皆坐落於此。劉河鎮是一個農業大鎮,主要農產品有水稻、小麥、油菜、紅苕、馬鈴薯、高粱、芋麻。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初見成效,黃坪、里下沖的林果;新河、楊河的芋麻;劉河的香菇;中路、胡海的水產;馬路、果子畈、牌樓的湘蓮;鴨咀、龔坳的牲豬遠近聞名;石馬山的鮮牛奶香甜可口,暢銷武漢、黃石、黃岡等地。劉河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以湖北孺子牛集團為核心的鄉鎮企業集團帶動劉河十萬人民由農業大鎮向工業強鎮跨越,形成以塑料鞋底、毛線鈎鞋等為主的特色工業。孺子牛集團以塑料鞋底為紐帶,組織1萬名農家女鈎鞋,生產了保暖鞋、竹涼蓆拖鞋、毛線拖鞋等系列產品,暢銷國內外,如今從業人員超過1萬戶、5萬多人,年產各類鞋製品1000萬雙,產值過億元。劉河城鎮建設發展迅速,三縱五橫的街道,五大功能區格局已經形成,城區面積達4平方公里,為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城區各類企業、工商個體戶達2000多家,形成蘄北工農業產品集散中心。

畜牧發展

劉河鎮石馬山村,位於蘄太公路旁,太平寨山腳下。全村現有1270人,8個村民小組,310戶,山林面積1050畝,耕地面積918畝。自1994年以來,石馬山村依託原縣牛奶廠在該村境內的優勢,大力發展奶牛生產,開發「奶牛經濟」逐步形成支柱產業。藉助伊利集團來蘄春投資的契機,石馬山村擴大奶牛養殖規模,投資2000萬元建成高標準的千頭奶牛牧場。奶牛牧場規劃面積100畝,前期籌建工作正在進行,場地已平整硬化,道路已拉通,牛舍已搭建完畢。

視頻

江西理工大學 相關視頻

江西理工大學六十周年校慶宣傳片
江西理工大學建校60周年文藝晚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