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4:11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作者簡介

伯昏子,本名眭(suī)謙,男,1966年10月生,詩人,字卬菭,號由枿齋主人,江蘇鎮江人。作品有《由枿齋吟稿》、譯詩《莪默絕句集譯箋》(「魯拜集」)等。2005年,與錢之江(蓴客)、段小松(噓堂)、秦鴻(軍持)等出版詩詞合集《春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與檀作文、徐晉如(胡馬)、曾少立(Lizi)、高松(殊同)、陳驥(披雲)在北京成立甘棠古典研習社,印行詩詞合集《甘棠集》。[1]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何也?凡動性情者莫若詩,故溫柔敦厚由是生,而《綠衣》雲「實獲我心」王先謙云:不敢怨君,亦忠厚之恉;序人倫者莫若禮,故恭敬辭讓由是生,而《樛木》雲「葛藟纍之」鄭《箋》云:「使得其次序,而禮義亦俱盛」;化風俗莫若樂,故脩齊治平由是生,而《關雎》雲「鐘鼓樂之」毛《傳》云:「德盛者宜有鐘鼓之樂」。蓋詩本乎性情,而入乎禮節,終化於樂之和也。和也者,得其中之謂也。先儒成説云:「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和也者,其亦詩之大本也歟?然天道相推,風雨時變,節常有失,和或難保。若夫嚮幽厲之世,乾綱絕鈕,王道隳墜,天地否塞,川陵崩竭,夫婦離散,士女嗟怨。詩人乃有憫時病俗、刺邪嫉惡之聲起焉,譏中冓之恥,賤無儀之相,怨盡瘁之勞,懷故國之思,於是變風變雅作矣。變也者,變其節、復其禮、再歸於中和之正也。

壬辰季秋,林公岸谷自粵賫余吟卷一帙,余卒讀而歎曰:「此殆非變詩而復歸於中和之正者乎?」曩余與公素未覿面,然誦其詩,斯人之平生行狀皆寓於目矣。披閲間,則時有風雲氣在焉。觀其作,述舊則淒清寥落,懷鄉則落日搖情,凴臨則興追往古,憤世則直髮上指,贈達則諄語慇懃,悼祭則哀惻悲愴。其用情也,可謂深矣。雖然,終不失醇和雅正也。因乃知其負懷明志固有不得不變於詩者也,其摛藻擷華固有不得不御諸經史諸子者也,復感其達於風人之旨、敷教之義亦閎矣哉!

余聞公學詩雖晚,然於詩道用功尤勤,故書之於後,非敢自作解人,惟畧陳鄙意,聊自勉雲爾。

玄黓執徐之嵗季秋之月記於由枿齋[2]

2008年6月,獲首屆中華詩詞青年峰會優秀青年詩人獎。

2008年11月,與徐晉如(胡馬)聯名起草《關於傳承歷史文化、反對詩詞「聲韻改革」的聯合宣言》,獲得近百位詩人、學者簽名支持。

2010年6月,擔任第二屆中華詩詞青年峰會、屈原獎評委。

2011年1月,出版詩集《由枿齋吟稿》(巴蜀書社《當代詩詞家別集叢書》)。[3]

伯昏子的詩詞全集: 《喀什雜詩·方祠輪奐對越新》、 《擬《秦婦吟》》 《覽三星堆博物館》、 《醉花陰·憶樓前丁香》、 《喀什雜詩·泥花飛濺器成行》、 《喀什雜詩·烤肉蜜瓜香正濃》 、《丙戌清明後一日甘棠詩社玉淵潭櫻花雅集》 、《登壽縣古城牆望八公山下淝水之戰》[4]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
圖片來自amo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座落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龍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圍祠堂村之間,位於松嶺鄧公祠[5] 旁邊,是當地的主要廟宇。天后宮於2002年11月15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歷史介紹

天后宮興建年份已不可考,據村中父老相傳,該廟的建造年代較松嶺鄧公祠還要早,是族人為祈求子弟應考科舉順利的廟宇。現時的規模為民國2年(1913年)修繕後的建築。

結構

天后宮為傳統兩進式建築,內以天井分隔,廟宇正面飾有精緻的灰塑及壁畫,寓意吉祥,門額為直書「天后宮」,門旁的對聯為「後德齊天憑護佑 母儀稱聖藉維持」。廟內正殿則供奉天后,共有1大1小兩座神像,大者為坐像供日常參拜用,而小者為外像,供慶典巡遊用,兩旁分立其侍神千里眼順風耳。後進東面偏殿供奉土地,內置兩個銅鐘,其中一個銅鐘鑄於康熙34年(1695年),乃鄧氏族人為子投契天后的許願酬神之物;另一古鐘則於康熙39年(1700年)鑄造,為麻笏圍族人子弟出門往省城應試,祈求路上平安而酬神之物。

交通

可在粉嶺火車站搭乘54K小巴前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