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治陝甘回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5:22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經濟發展

昔日青山山腳,即今天山景良景田景邨一帶為農田,青山灣有大量漁民。區內市集為新墟三聖墟,至1960年代、1970年代,政府發展新市鎮,工業才出現於此區。

屯門的工業區域分為兩大部份:屯門區中央的工廠大廈和蝴蝶灣以西至稔灣一帶的特殊工業區。

屯門區中央位置的屯門工業區,位於皇珠路石排頭路之間及天后廟路業旺路一帶。被山景大興及以前的新發邨所包圍著,希望屯門區達到「自給自足」,區內生活和區內工作。雖然離市區較遠,但該區有不少公司設立於此,主因是租金比市區工商物業便宜,約只是中環的一半,其中最著名的乃在香港飲品市場具領導地位的維他奶集團、主要奶製品公司維記牛奶、以出售「福字麵」著名的統一食品、原址分別設於中環遮打大廈和鰂魚涌之國泰航空公司制服洗濯部和其附屬企業雅潔洗衣以及拉鍊製造商YKK。另外位於業旺路的南豐工業城為屯門區中唯一擁有多座工業大廈的小型工業區。九龍巴士的巴士車身裝嵌廠於1982年屯門工業區內落成,是裝嵌九巴車隊的主要基地。到1990年代,隨著香港工業北移,屯門工業區同為貨倉多而工廠少,市民大都是坐長途的車程往市區上班,徧離「自給自足」的原意。

蝴蝶灣以西至稔灣一帶為「特殊工業區」、物流業、回收業、廢物處理、堆填區發電廠等都在這一帶。其中最大的乃屯門內河碼頭,位於屯門龍鼓灘,不但讓各物流公司進駐,更設有大型貨櫃場,方便接駁珠江三角洲內河貨運往來。此外香港最大的英泥製造商、中華電力青山發電廠龍鼓灘發電廠,以及香港唯一一個環保園也坐落此區。小冷水堆填區望后石谷堆填區新界西堆填區、垃圾處理設施、污泥處理設施、都在這一帶,更將在此建垃圾焚化爐


同治陝甘回亂

圖片來自qulishi

同治陝甘回亂(1862年-1873年),又稱回民起義(中共官方稱呼),是於19世紀清朝同治年間發生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場大規模的回民動亂。戰爭由陝甘回民和哲合忍耶蘇菲門宦開始,主要表現為回民對漢民的種族滅絕,財產轉移及清軍對回軍的鎮壓。

介紹

陝甘回亂自1862年起,陝甘總督左宗棠自1868年十月坐鎮西安開始平亂,直至1873年九月肅州戰役結束,花了五年時間平亂。戰亂除了在陝西甘肅外,還波及寧夏青海新疆外蒙古,對中國西北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據統計,共損失人口總數約2000萬人。該數字包含了同治年間由陝甘抽調鎮壓太平天國的死亡與失蹤人口的總和[1][2]。戰後,清廷將許多戰敗的回民叛亂者強制遷移到西部更遠的地方,以免再生事端[3]

歷史背景

咸豐六年(1856年),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推動下,滇西爆發了以回為首的各族人民的反清運動,回族杜文秀被推選為「總統兵馬大元帥」。亦稱回變,其中杜文秀攻占大理,杜文秀任大元帥,轄屬18大司。亦傳杜文秀本人意圖在雲南建立伊斯蘭蘇丹國。大理政權末期,杜文秀義子劉道衡(實際上只有大理城被圍後劉道衡和英緬當局進貢給英帝國的名表中才有這一稱呼,並未發現杜文秀本人有蘇丹名號的任何直接依據),曾以蘇丹親王(劉道衡在大理城被圍後曾以此名號出使英國,路上大理城即被破,杜文秀本人留下的印章和署名都是兵馬大元帥,從未出現蘇丹稱號。)的名義赴倫敦,向英國女王獻表求助,但被英帝國拒絕。期間清廷平定回變,劉道衡滯留緬甸。雲南回亂(同治初年,回民人口約占雲南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次反清政府叛亂回民參與比例較高,導致戰後雲南回民死亡失蹤近90%,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後雲南回民也不到雲南總人口的1.5%)迅速波及到貴州、四川,乃至回民聚居的陝甘。雲南回民頭目任武在這時前往陝西鼓動宣傳。

參考文獻

  1. 路偉東. 同治光緒年間陝西人口的損失. 禹貢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1) (中文). 
  2. 路偉東. 清代陝西回族的人口變動. 禹貢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2) (中文). 
  3. 馬長壽.《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陝西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