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人讀書故事:陳景潤讀書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3月27日 (六) 15:43 由 Xf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条目)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名人讀書故事:陳景潤讀書故事人物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陳景潤

陳景潤小時候經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過,陳景潤捉迷藏時有點特別。他常拿着一本書,藏在一個別人不容易發現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一邊等着別人來「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記了別人,而別人也忘記了他。


上學期間,陳景潤酷愛數學。當老師講解數學題時,他總是集中精神認真聽講。課後布置的習題他也認真去做。陳景潤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了無限樂趣。數學是心智的比試和較量。陳景潤對於解題,向來不吝惜時間和精力。陳景潤不懂就問,別看他平時沉默寡言,但向老師請教時卻毫不羞澀和膽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師外出或者老師從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緊追上去,和老師一起走一段路,並且一邊走,一邊問問題。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沈元教授的課。沈元教授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一道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德國數學家提出『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理論。但他一出生也沒有證明出來,哥德巴赫帶着一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長久以來,『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結果,並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個形象的比喻,他把數學比喻成自然科學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講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陳景潤。


許多年之後,陳景潤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他發表了《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所證明出的那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後來這條定理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感悟】做學問要有陳景潤那樣刻苦鑽研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困難,那麼應該怎麼去做呢?這裡提供兩種方法借鑑:1、鞭策法:讓警官、好友監督自己,自己要儘量配合。2、自製法:為自己找一個奮鬥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後為了那個目標,讓自己勤快起來。並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貼上自己的目標提醒自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