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海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Loft讨论 | 贡献2020年10月13日 (二) 15:04的版本 区域简介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北海道岛

北海道,又称北海道岛,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属于日本地域中的北海道地区,位于日本北部,是日本第二大岛。[1]

北海道与本州岛隔津轻海峡相望,四面环海,被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所环抱。幅员辽阔,约占日本总面积的2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火山分布。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煤矿等,拥有辽阔的森林、巍峨的山川等,气候寒冷,因樱花和雪景,以及薰衣草花海享誉全球。[2]

原图链接美丽的北海道风光

岛屿简介

原图链接北海道雪景

北海道岛,是日本四个主岛中最北的岛屿,面积83,453.57km²,是日本除了本州岛外面积第二大的岛屿,在世界排名第21位。北海道和本州岛津轻海峡相隔,北面隔宗谷海峡与俄罗斯萨哈林岛相望,东面则为千岛群岛。西临日本海,东南方面为太平洋,东北面则是鄂霍次克海。 [3]

原图链接北海道交通

地形地势

北海道的形状像一个去了腿的大王蟹。全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在北海道中部有山地和山脉,故地形在整体上起伏较大,周围则是广阔的平原。

火山带由东、南开始延伸,构成了火山地形。山地占全岛面积的60%,其中火山占山地面积的40%。东部有阿寒、知床火山群;西部有天盐、夕张山地;北见、日高等山脉纵贯中央,有大雪山火山群;最高峰旭岳海拔2290米。沿岸多平原,西有石狩平原、勇拂平原,东有十胜平原。主要河流有石狩川、天盐川、十胜川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岛的70%以上。 [4]

气候特征

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月,-4~-10℃;8月,18~20℃。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12月至次年3月有积雪,最深达4米。夏季东南岸多海雾,冬季北岸和东岸有流冰。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北海道矿藏丰富,岛上有日本最大煤矿储藏,煤炭储量与产量均占日本全国一半以上。

旅游资源

北海道拥有广阔的森林、山川、湿原,完整的被保存在几个国家公园之中。北海道还有一条日本第二大的河流,其最终注入石狩湾。东部有千岛火山带,南部有那须火山带、岛海火山带,因此温泉多。 北海道是以其迷人的雪景闻名于世,故冬天是游览北海道的最佳季节。

此外,北海道亦有很多值得游览之地。登别温泉为北海道最大之温泉,四周群山环抱,在狭窄的峡谷里涌出11种温泉,水温由45℃至93℃不等,可治疗多种疾病,亦可在此游览著名之地狱谷、药师如来像、火山口褚色的绝崖及琉璜喷泉口等奇景。

支笏湖为北海道第一大湖,湖畔耸立着之樽前山及惠前岳,均为活火山,曾于1978年爆发。

附近之四方岭上有一熊牧场,饲养了珍贵棕熊二百多只,并可作精彩的表演,游客可在园内自由饲喂并拍照留念。还有有不少的滑雪场地,其中以真驹内滑雪场的设备较为齐全,亦较适合初学者使用,又有教练在此教导滑雪的技巧,可享受到滑雪的无穷乐趣。

追溯历史

北海道旧称虾夷地,曾居住着阿伊努族人,长期被原住民虾夷人占据。16世纪末,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领了土地。后俄罗斯人南下,出于国防需要,开展了对北海道、千岛、萨哈林岛等地的探险活动,不久北海道就成为幕府的直辖地。

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新政府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为“虾夷地”取新的名称时,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对当地的称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对领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并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汉字为“北加伊道”;最后并获得采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时代的五畿七道的“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转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交通状况

陆上交通

公路:以石狩平原为中心,公路呈网状向四周伸展。北海道纵贯汽车公路(函馆—稚内)、北海道横断汽车公路(小樽—根室)。

铁路:石狩平原产业发达,铁路网密集,以札幌为中心,铁路通往四面八方。主要铁路有JR的函馆本线(函馆—旭川)、室兰本线(长万部—岩见泽)、根室本线(泷川—根室)、石北本线(旭川—纲青)、宗谷本线(旭川—稚内)。

另外,随着津轻海峡线开通,本州和北海道间的交通变得便利,联系更加紧密了。

海上交通

贸易港有函馆港、小樽港、钏路港、苫小牧。在小樽、钏路间原有青函渡轮担当交通运输重任,后因青函海底隧道的开通,渡轮于1988年取消。

空中交通

新千岁机场坐落在札幌的东南面,有飞往日本本州各地的定期航班。

北海道(Hokkaido)

是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唯一的道,属于日本地域概念中的北海道地区,也是最北的一级行政区,为日本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岛,也是世界面积第21大岛屿,略小于爱尔兰岛。南以津轻海峡界本州岛,北以宗谷海峡界库页岛。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以及最大城市。以札幌为中心,北海道形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著名的札幌都市圈。

区域简介

北海道由日本第二大岛屿(世界上第21大岛)的北海道岛和利尻岛、礼文岛、天卖岛、烧尻岛、奥尻岛等小岛构成日本行政单位“道”,介于北纬40度33分至45度33分,东经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间;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540公里,西临日本海,南濒太平洋,东北滨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轻海峡与本州毗邻,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同库页岛(萨哈林岛)相望,为扼控两峡的战略要地,日本北部边防前哨,有“日本北门锁钥”之称。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的国后岛、择捉岛、齿舞岛、色丹岛四个岛屿,日本称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其为南千岛群岛,长期以来,俄日两国在四个岛屿归属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严重争议。

北海道面积占全日本的五分之一,而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人口密度极低,多集中于以札幌为中心的小樽与旭川之间。北海道的省会城市是札幌。北海道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山地和山脉,故地形在整体上起伏较大,周围则是广阔的平地。火山带由东、南开始延伸,构成了火山地形。山地占总面积的60%,其中火山占山地面积的40%。东部有阿寒、知床火山群;西部有天盐、夕张山地;北见、日高等山脉纵贯中央,有大雪山火山群;最高峰旭岳海拔2290米。沿岸多平原,西有石狩平原、勇拂平原,东有十胜平原。主要河流有石狩川、天盐川、十胜川等。森林覆盖面积占北海道总面积的70%以上。

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寒冷。1月:4℃至10℃,8月:18℃至20℃,年平均温度6℃至10℃,年降水量800毫米至1200毫米。12月至次年3月有积雪,最深达4米。夏季东南岸多海雾,冬季北岸和东岸有流冰。几乎不受梅雨和台风的影响,季节或日夜间温差的变化相当大,且具有雪国特有的季节性,春、夏、秋、冬分明。由于在北海道内设立了6个国立公园、5个准国立公园和12个北海道立自然公园,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完善的保护和管理,大自然保持着野生的优美环境,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北海道经济以钢铁、木桨、乳品和渔业为主,是日本的粮食基地之一,被称为日本食品原料基地,盛产各种新鲜美味的食品原料,小麦、马铃薯、大豆、乳牛与牛乳产量居日本最前列,是日本主要农牧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采煤业发达,同时开采锰、铅、锌等。工业以食品、炼油、纸浆、造纸、木材加工、钢铁为主,木材产量居日本首位。海洋渔业发达,捕鱼量居日本首位。水陆交通便利,与本州间有青函火车轮渡与青函海底隧道相连。

北海道最大的城市是札幌,西部城市较集中。主要城市除札幌外,有旭川、函馆、小樽、室兰等。

北海道以其迷人的雪景闻名于世,冬天是游览北海道的较佳季节。一年一度的北海道札幌雪祭盛会于每年2月上旬展开,会场分别设于大通公园及真驹内自卫队广场两处,游客可在此参观。这时,各国高手云集,尽显身手,雕砌的冰雕艺术杰作,雄伟壮观,独具匠心。

历史沿革

北海道旧称虾夷地,曾居住着阿伊努族人。16世纪末,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领了土地。后俄罗斯人南下,出于国防需要,开展了对北海道、千岛、萨哈林岛等地的探险活动,不久北海道就成为幕府的直辖地。

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新政府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1869年虾夷地改称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地理分区)。同年7月设置北海道开拓使(箱馆府因此废除)之后,北海道的开拓正式进行。1882年废止开拓使,设置函馆,札幌,根室三县取代开拓使。1886年代替3县设置北海道厅。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许多日本人从内地的各地移住,开拓的热潮涌入了道内各地。

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为“虾夷地”取新的名称时,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对当地的称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对领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并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汉字为“北加伊道”;最后并获得采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时代的五畿七道的“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转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行政区划

北海道下设14个振兴局,其中9个为综合振兴局。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北海道常区分为四个地区:

道南地方:包括渡岛、桧山振兴局辖区。

道央地方:包括石狩、后志、空知、胆振、日高等振兴局辖区。

道北地方:包括上川、留萌、宗谷等振兴局辖区。

道东地方:包括钏路、鄂霍茨克、十胜、根室等振兴局辖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