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倉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8月16日 (五) 22:51 由 Zjg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倉頡中國神話人物,相傳為黃帝史官、以及漢字的創造者,俗稱倉頡先師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右史倉聖人倉頡至聖。傳說生有「雙瞳四目」[1]。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啓發,分類別異,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其聖誕日為農歷三月二十八日。

《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是洛書的發現者之一,曾經於洛汭之水發現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2]

人物生平

造字聖人

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右史,發明文字,其助手左史沮誦記錄下來時,鬼神夜間哭泣,認為人類即將變為狡詐。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

荀子·解蔽》稱:「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韓非子·五蠹》:「昔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呂氏春秋·君守篇》亦記載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部落首領

《河圖玉版》中記載倉頡是一位部落首領,以[[陽武為都,自立為帝,號倉帝 。以甲辰年(前4637)為倉帝元年。

倉頡在位時,向南巡狩其領土,倉帝登上陽虛之山,然後順著洛水而下,在元扈(一作玄扈)洛汭之處發現靈龜負書,由此倉頡拜受洛書洛汭在今洛陽市洛寧縣境內,今洛寧縣興華鄉西北仍留有倉頡造字台,是後人為紀念倉頡帝而建造。在幾千年前的上古,河圖洛書的出現,預示著天象的變化,人間新帝王的誕生。因為歷史上許多文明始祖都和它有過一段故事,倉頡也是其中一位。

倉頡在位執政四十二年,卒於倉頡四十二年(乙酉,前4596),享年七十一歲。死後遺體葬在利鄉,尊號倉帝。[2]

倉頡輸入法

台灣人朱邦複於1976年所創制的中文輸入法,最初隻有繁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輸入輸出。1978年由中華民國前國防部長蔣緯國將軍重新定名爲「倉頡輸入法」。

  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份作業系統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3]

參考資料

  1. 王充論衡·骨相》也提到「倉頡四目」。
  2. 2.0 2.1 倉頡簡述. 華人百科. [2019-2-17] (中文). 
  3. 倉頡輸入法. 中文百科. [2019-2-1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