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朝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Sfy123讨论 | 贡献2019年9月18日 (三) 19:18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張朝瑞

大明湖廣布政使司參政
籍貫 直隸淮安府海州
字號 字子禎
出生 嘉靖十五年(1536年)
逝世 萬曆四十一年(1603年)
出身
  • 應天府鄉試第八十八名
  • 隆慶二年戊辰科同進士出身

张朝瑞

张朝瑞(1536年-1603年),直隶海州(今属连云港市)人,字子祯,明朝政治人物。

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三甲进士[1][2]。授山东安丘县知县鹿邑县知县,升任金华府知府、湖广参政[3]

简介

张朝瑞,字子祯明海州(今连云港)人。隆庆年间(1567—1572年)倭寇常从海上侵扰海州,张朝瑞出资筑海州城,以御倭寇。中进士后,任鹿邑(今河南开封市)县令,清理被豪强侵占的土地7000余顷。因为他不依附权贵,被贬做了南京行人司的副职,后提升为金华府的知府。朝廷考核全国官员,张朝瑞曾被列为天下清官第一人,升至杭嘉湖参政,因有政绩入朝为大鸿胪寺卿。

后病死在代理府尹任上。朝廷追谥为“清格”。其著作主要有《孔门传道录》、《禹贡本末》、《皇明贡举考》、《南国贤书》、《宋登科录》、《金华荒政志》、《崇正书院志》、《邹鲁水利记》、《常平仓纪》等书,以及疏稿、文集、族谱等。

生平

张朝瑞出生于海州(今江苏省沭阳县桑墟镇)一个名门之家。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张朝瑞考中进士,由此进入仕途,他曾在鹿邑做过县令,后迁任金华知府、杭嘉湖参政,进南京府丞,入朝为南京鸿胪寺卿。

张朝瑞天性质朴,为人端谨,学识渊博。在明朝众多官员中,张朝瑞不仅勤政爱民、政绩突出,而且是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典范。

隆庆年间,张朝瑞曾捐资四十金修筑海州城,以御倭寇。万历(明神宗年号,使用时间为1563年—1620年)初,张朝瑞任鹿邑县令。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他发现“邑地多影射,缺额三千余顷”,于是“履亩清丈”,着手清理被豪强侵占的土地。当地一位豪强携重金叩响了张朝瑞家的大门,打算贿赂张朝瑞,没想到张朝瑞不仅将行贿者拒之门外,还大声斥责对方,让行贿者既吃了“闭门羹”,又丢了面子。行贿者只好悻悻而归,由此知道县令对于“履亩清丈”是动真格的,一丝一毫都不马虎。其他豪强见状,纷纷清退自己先前侵占的土地。任鹿邑县令期间,张朝瑞共清理出被强占土地七千余顷,他置田养士、安民厚生,可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万历年间,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去职后,分黄导淮之议兴起,并且认为此法可行的人颇不少。张朝瑞没有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他经过深思熟虑、充分论证后,上书朝廷,指出分黄导淮是“大失策”。后来,工部尚书杨一魁在执行分黄导淮时,黄河夺淮淹没了大片农田,水势还一度波及明祖陵,分黄导淮宣告失败。朝野上下都十分钦佩张朝瑞的先见之明。

张朝瑞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敢于上书直陈时弊,从不趋炎附势。虽然因为不依附权贵而仕途屡有沉浮,但却深得履职当地的百姓的爱戴。明神宗曾颁赐圣旨《授张朝瑞南京鸿胪寺卿制》,对张朝瑞大加褒奖,称赞他“学擅博综,才称经济,端凝表度,修洁坚操”。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张朝瑞病死在代理南京府尹任上,葬于海州东门外凤凰山下。[4]

着作

着有《孔门传道录》、《禹贡本末》、《皇明贡举考》等[5]

家族

曾祖父张俊;祖父张通,曾任典史;父亲张昶,恩例训导。嫡母孟氏;继母王氏;继母孟氏;生母锺氏[6]

参考资料

  1.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2. 鲁小俊,江俊伟着.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潘荣胜主编. 明清进士录. 北京:中华书局 ,. 2006年3月: 499. ISBN 7-101-04350-X. 
  4. 清官张朝瑞,中纪委网站
  5. 曹文趣等选注. 两浙游记选.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年10月: 278. 
  6.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之《隆庆二年戊辰科登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