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昶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張昶

別名;文舒、張文舒

民族;漢

出生地;瓜州縣淵泉人(今甘肅酒泉市)

逝世日期;206年

主要成就;善章草,有"亞聖" 之稱

代表作品;《華山廟祠堂碑》

所處時代;東漢

張昶,宛平(今屬河北)人,元季官至戶部尚書。元定理學為官學,以君臣大義代替華夷之辯。明初雖任參知政事,但「以元之舊臣,心常怏怏」,嘗曰:「吾仍思歸故土也。」後私通北元,明太祖令都督府查問,昶書八字曰:「身在江南,心思塞北。」遂被殺。明人謂其「能於死生之際明焉,豈非忠於元者乎?」[1]

人物生平

張昶(?-1367),宛平人,仕元朝戶部尚書,後來以奉使到江南朱元璋統治的吳國。朱元璋會見他,最初默然。後見其刁敏,留用在吳國,累授參知政事。張昶外示誠款,內懷計謀,與朱元璋的大臣楊憲、胡惟庸等皆友善。張昶有幹才,智識明敏,熟諳前朝典故,凡國家建置制度,多出其手,裁決如流,事無停滯。張昶自以元朝失節,謂不能無議己者,心常快快。時元朝大將擴廓帖木兒兵力尚強,元大都尚未被攻破,張昶竊語其所親曰:「吾若得歸元,仍不失富貴也。」他暗中使人上書朱元璋,為朱元璋歌功頌德,又勸朱元璋應及時享樂。朱元璋對太史令劉基曰:「是欲為趙高也。」劉基曰:「誠如聖見,必有使之者亡。」朱元璋不欲窮治,但斥之,焚其書。

後來他又勸朱元璋重刑法,破兼併之家,多陳厲民之術,欲使朱元璋失人心,陰為元朝復興計。朱元璋皆不聽,張昶恐懼而不能自安。時元順帝謂張昶已死,贈張祖官溢,耀用其子。遇平章李文忠下杭州,元平章長壽丑的等至京師,朱元璋擬放張昶歸元朝,張昶暗托長壽丑的奉表於元,且寓書其子詢存亡之事。會張昶臥病,楊憲前往探視,得書稿以聞,遂奏於朱元璋。朱元璋令大都督府按問張昶,張昶大書犢背曰:「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朱元璋原本惜才,猶欲用之,得其所書犢辭,曰:「彼決意叛矣,是不可赦。」元至正二十七年(吳元年1367年)六月,遂將參知政事張昶誅殺。

主要影響

洪武年間《大明律》編纂與適用在法律方面使用輕典,還是使用重典,朱元璋雖然有一定的認識,在戎馬倥惚之時,似乎還沒有考慮制定為自己所用的法律。元朝戶部尚書、宛平人張昶,因為「智識明敏,熟於前代典故」,被授予參知政事,在朱元璋草創國家制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他「勸上重刑法,破兼併之家,多陳厲民之術,欲 上失人心,陰為元計」,被朱元璋發現破綻。後來都事楊憲從張昶臥榻偷出其「身在江南, 心思塞北」 的手書,因此將其誅殺。這個事件 出現以後,朱元璋對於法律的制定更加關注,所以對臣下講用刑的問題時說:「刑本生人, 非求殺也。苟不求其情,而輕用之,受枉者多矣。故欽、恤二字,用刑之本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