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兖州(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目录
简介
兖州,这颗镶嵌在祖国华北平原上的明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兖(yan),古作"沇",《史记·夏本纪》"兖州"作"沇州"。古为九州之一,今称济宁市兖州区(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4000多年前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讲学"诗仙"李白曾寓家在此。 "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外文名称 | 方言 | 所属地区 | 邮政区码 | 地理位置 | 行政区类别 | 政府驻地 | 别名 | 火车站 | 面积 | 气候条件 |
兖州市 | Yanzhou city | 中原官话蔡鲁片 | 山东省济宁市 | 272100 | 山东省西南部 | 市辖区 | 新兖镇 | 嵫阳 | 兖州火车站 | 651平方公里 | 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
电话区号 | 下辖地区 | 著名景点 | 车牌代码 | 行政区代码 | 人口 | 机场 | |||||
0537 | 7镇、5街道 | 兴隆塔、天下第一剑 | 鲁H2、鲁HF 鲁HU | 370882 | 63万(2013) | 济宁曲阜机场 |
历史
地名由来
兖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禹贡》就是各州向朝廷贡赋的标准。其中最普遍为人们接受的还是大禹定九州。如《史记·夏本记》说,大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衢";《左传》襄公四年引《虞人之箴》,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还有《山海经·海内经》的"帝乃命禹卒布土定九州"等等。这些记载都把九州和大禹连在一起,这说明了大禹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中,他的足迹曾经走遍当时的天下。但是,传说中他曾有凿开三门峡、开劈龙门等工程,按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认为是后人为了崇拜他而创作的神话。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史前那次大洪水最严重的灾区应是地势低洼的黄河下游一带,这一带才是大禹治水的最主要的工地。安作璋先生曾说:"传说大禹治水,主要活动地方就在今兖州一带。"因此,如果说大禹是在兖州划定了九州,也不无道理。
九州都有哪些,各种文献的记载也并不统一。《禹贡》所记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吕氏春秋》则没有梁州而有幽州;《尔雅》则把青州、梁州换为幽州和营州。对大禹划九州的说法,近现代以来颇有一些学者不以为然,郭沫若、顾颉刚等都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禹贡》成书于战国时代,九州的概念是当时具有大一统思想的作者对诸雄疆域的托古创制,这些学者的看法已普遍为学界接受。但是,近些年来又有一些学者对此重新进行审视,他们依据考古发掘中对文化类型的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不管《禹贡》成书于什么年代,其对于九州的记载都是应有夏代的史实作为依据的。九州不是古代行政区划,也不是战国时的托古创制,而是自公元前2000年前后就实际存在的,源远流长自然形成的人文地理区系,反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地域文化格局"。这种看法无疑较前又进了一步。
兖州的这个"兖"字,来源于兖水。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济水分黄河南和黄河北两部分,后来由于水系变化,黄河以南如今已经没有济水了。兖水的兖字古代写作"沇"。在小篆里,"三点水"有时候可以写成"横水"而放在"允"字的上边,后来由篆书向隶书演化时,"横水"就变成了"六",于是成为今天的"兖"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兖州……小篆作沇,隶变作兖,此同义而古今异形也。"
兖州的"兖"字,还被后人赋予了地名之外的新含义,那就是端信。此说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的纬书《春秋元命苞》:"兖,端也,信也。"初唐编《晋书》、《隋书》等国家正史,都曾对此转述引申,例如《隋书·地理志》就说:"兖之为言,端也。言阳精端端……其地兼得邹鲁齐卫之交,旧传太公唐叔之教,亦有周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这就更明确地说明,不仅"兖"字有端信的含义,而且兖州人也是端信的人。
说兖州的"兖"字有端信的含义和兖州人有端信的禀性,不是偶然的。兖州人的端信,既是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的赐予,又有历史的渊源。兖州是个好地方。
兖州有十分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等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塑造了兖州先民遵守规范、敬畏权威、严谨认真、诚实淳朴的品格。另外,兖州在地缘上属于鲁文化区域,鲁文化也可以称为儒家文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个人的品格修养和道德完善。历代地方志评论兖州的民风,往往是:"家家自以为颜路,人人自以为由求,人皆知读圣贤之书,文质彬彬乎过人,弦诵洋洋乎盈耳"(元《方舆胜览》);"其俗温厚驯雅,华而不窕,有先圣贤之风"(明《兖州府志》);"土风和厚,家多弦诵,民俗驯谨,无狙犷气"(清《滋阳县志》)。端信,正是这种风气和精神的概括。兖州的历史上,确实也出现了不少堪称端信楷模的人物,像我们后文将陆续介绍到的颜回、范淑泰、牛运震等;相信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种精神将不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建制沿革
"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兖"古作"沇",《史记·夏本纪》"兖州"作"沇州"。
古代的行政区划往往以地理条件为根据,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州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
汉代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兖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橐县、方与……等)、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东汉建武十一年(35),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40里),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国。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区并入冀州,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据《三国疆域志》载,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山东鄄城县东)。
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辖瑕丘、金乡、巨野……等)八郡国五十六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灭掉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丘,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晋惠帝末年(290),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战乱中的兖州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一,治所设在京口(今江苏丹徒)。晋明帝太宁年间(323-325)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今江苏扬州江都区东北)。康帝建元初(343)寄治金城(今江苏南京江宁区北)。穆帝永和(345-356)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东),淮西公太和(366-371)中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孝武帝太元(376-396)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州辖境,领十四郡。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阳、济北、任城等郡。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宋文帝元嘉十年(433)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徒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北50里)。元嘉二十年(443)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秦始初(465)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
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北魏孝昌年间(525-527),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又移治谯城(今安徽毫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
隋初沿袭前制,开皇三年(583),"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大业二年(606),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东郡,南兖州改为谯郡。
唐高祖李渊立朝后,实行州治。武德五年(622)平徐元朗部,置兖州。治所设在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十四年(640)置兖州都督府,辖兖、秦、沂三个州。天宝元年(742)改兖州为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兖州,领八县,同时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隶属河南道,辖兖、海、沂、密四个州。
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秦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到后周时期,因慕容彦超据兖州时反叛,遂降兖州为防御州,领六个县。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兖州升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改为袭庆府,治瑕县,隶属山东东路,下辖瑕县(今兖州)、奉符(今泰安)、泗水、袭县(今宁阳)、邹县(今邹城)、任城(今任城)、仙源(今曲阜)、莱芜、金乡、鱼台十个县。
金改设兖州。初置泰宁军,治嵫阳。大定十九年(1179)改为泰宁军节度使,隶属山东西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
元朝设兖州,治嵫阳,隶属济宁路。宪宗二年(1252)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1268)复属济州,至元十六年(1279)改隶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
明初,嵫阳并入兖州。兖州辖三县,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为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
清代仍设兖州府,治滋阳,隶属山东省。据乾隆三十一年(1766)版(兖州府志)记载,兖州府辖一州十三县。
1913年废州府制,改道县制。撤销兖州府,府所在地改属济宁道。
1948年7月,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县,农村称滋阳县。同年12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隶属尼山专署。
1962年1月,滋阳与曲阜分治,滋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
1984年4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兖州县隶属济宁市,下辖十三区(镇),三十五个乡,六个街道办事处,五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兖州县辖五个镇八个乡。
1992年8月1日,撤县设市,兖州县改称兖州市。
1995年兖州市辖九镇四乡。
2002年兖州市辖十镇和两个办事处,下辖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省级经济园区。
2005年8月17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兖州市将黄屯镇东稻营、西稻营、杨厂、东张庄、老府庄、金家村等6个村划归新兖镇管辖。
2013年10月18日,撤市设区,兖州市改称兖州区。[2]
行政区划
2013年10月,兖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鼓楼街道、龙桥街道、酒仙桥街道、新兖镇、大安镇、新驿镇、颜店镇、兴隆庄镇、漕河镇、小孟镇,总面积535.1平方千米,总人口51.58万人。其中,原辖区的黄屯街道、王因街道由国家级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管辖。[3]
自然地理
位置
兖州位于东经116度49分30秒 北纬35度33分10秒。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临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济宁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经济中心。
气候
年光照日数2406~2903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平方厘米,4~10月份是玉米等夏秋作物生长旺盛期,此期大于10℃的辐射量为87千卡/平方厘米。兖州属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具有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冷热明显,四季分明等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3.6℃,春季19℃,夏季22℃,秋季20.5℃,冬季-0.3℃。以1月份气温为最低,平均-2℃;7月份最高,平均26.4℃,全年≥0℃积温5025℃,≥5℃积温4981℃,≥10℃积温4505℃,≥15℃积温3747℃,≥20℃积温3674℃。全年无霜期210~240天。历年平均降雨量733毫米。
水文
兖州地下水资源丰富,总储蓄量达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富水区地下水唯一尚未大量开采利用的地区。[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壤类型以潮褐土为主,占59.37%,其次为砂姜黑土,占33.01%,潮土占7.62%。2000年土壤耕层容重1.3g/cm,总孔隙度59%,有机质1.4%,全氮0.087%,碱解氮85.5mg/kg,速效磷27.7mg/kg,速效钾112mg/kg,极适于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栽培。
水资源
兖州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深层日开采量可达60万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开采的地区,水质较好,属于奥陶系央求溶裂隙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纯净水。兖州西南的南四湖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每年可利用的地表水量为14.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兖州煤田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储量200多亿吨,有特大型现代化矿井6对,年开采量3500多万吨。煤质为低磷、低硫、低灰份、高发热值的优质气煤和炼焦配煤,也可作为动力煤。2008年10月,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院在济宁新发现一处特大型铁矿,其中颜店矿段资源量达10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达1500亿元。
经济发展
综合
2012年GDP达到506.2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30.08亿元,增长22.65%;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2012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3.5亿元,同比增长11.9%;1-10月份,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1.3亿元,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179.4亿元,增长22.9%。
第一产业
2006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22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7.22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1.51亿元,增长115.7%;牧业产值14.43亿元,增长2.34%;渔业产值0.17亿元,增长1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亿元,增长47.5%。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农业产值29.85亿元,增长15.6%;牧业产值24.54亿元,增长19.9%。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9.6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6.15万吨,比上年增加3.72万吨。畜牧业发展总体向好。年末猪牛羊存栏量38.11万只头,增长18.6%。
第二产业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160家发展到184家,新增2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工业增加值73.2亿元,增长22.0%。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9.8亿元,下降1.9%;集体企业1.2亿元,增长9.7%;股份合作企业1.3亿元,增长42.4%;股份制企业196.8亿元,增长2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6亿元,增长40.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6.5亿元,增长16.2%。轻工业总产值142.7亿元,增长20.4%;重工业总产值108.9亿元,增长25.7%。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56.7 :43.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97.86亿元,同比增长28.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10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一、二、三、四季度分别达到25.4%、27.4%、23.7%和27.4%,稳居济宁各县市区之首。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736.54亿元,增长42.9%;其中,轻工业产值354.08亿元, 增长53.8%,重工业产值382.46亿元,增长34.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0.49亿元,同比增长3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9%,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总量和占比均居济宁市各县市区之首。骨干企业带动支撑作用明显。太阳纸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两百亿、华勤集团超一百五十亿,分别达到218.59亿元和152.12亿元,分别增长57.1%和26.3%。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3.98亿元,增长40.0%;实现利润54.32亿元,增长35.5%;实现利税75.46亿元,增长35.1%。
第三产业
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7282万美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出口37909万美元,增长22.6%。实际到帐外资9515万美元,增长14.2%。
2010年,金融机构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14.29亿元,比年初增加29.8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9.22亿元,比年初增加21.74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54.23亿元,比年初增加31.04亿元,新增额比上年增长9.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4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10年末共有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28442人。其中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15352人;初级中学22所,在校学生13070人;职业中学 6 所,在校学生8543人;小学73所,在校学生3034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74%。
科技
2010年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0项,有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济宁市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128件,获授权专利70件。
文化
2010年末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7.2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
2010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中等医学教育机构1个。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1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15人,注册护士948人。医疗床位244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人,拥有病床4张。年末共有33.6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为7.97万农民报销医疗费605.95万元。
交通
兖州被誉为"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京沪、新石铁路在此交汇,动车组在此停靠,到北京、上海的时间4小时左右,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停靠站距兖州仅15分钟路程。兖州火车站是全国一等货运站,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货运中转站。年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有16股铁路专用线,为从事煤炭运销,货物运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公路四通八达,京福、京沪、日兰高速在附近通联,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东距日照港210公里,西距京杭大运河30公里,水路年货运量达3000万吨。距曲阜机场60公里,距济南机场150公里。
风景名胜
兴隆文化园
兖州兴隆文化园按照"一园三区"总体布局规划建设,是以佛教文化资源为基础,集礼佛、演艺、禅修于一体。西区为礼佛祈福区,由高118米的灵光宝殿、静心园、观音园、兴隆寺等组成。东区为体验演艺区,推出大型实景演出《菩提东行》,有8万平方米的室内大型佛教主题公园体验楼,区内99米高的合十塔与演艺、主题公园有机融合。南区为禅修休闲区,通过塌陷地生态治理,建设艺术村和度假村。
兴隆塔
兴隆塔始建于隋朝,因兴隆寺而得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苡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式砖梯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顺梯拾阶回旋而上;两截间形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有石雕栏杆,凭栏远眺,风物尽收眼底.上六层骤缩细小,挺秀玲珑,直入云端;六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塔顶用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宝刹,塔内有题名碑记6块。旧时每年正月十六此处有庙会。唐、宋、明、清历朝修葺,解放后修缮一新,供人游览赏景。
金口坝
金口坝在城东五里泗、沂、府河交会处,系调节河水流量的设置。1966年以前兽河工农兵大桥未建成时,此坝为兖州至曲阜的必经之路。因其所处位置重要,坝身石与石之间均以金属(铁)扣接,故名。
西桑园遗址
西桑园遗址位于小孟镇西桑园村西约200米处的一片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4万平方米。1992年,西桑园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因遗址
王因遗址位于王因镇王因村南一片高地上,长、宽各约2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1992年,王因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吴寺遗址
西吴寺遗址位于小孟镇西吴寺村东南,为相传赵王河古河道北500米处,高出地面1.5-2米,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1997年,西吴寺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河大桥
泗河大桥位于兖州城南泗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长约200米,宽8米,15孔,纯以巨石砌成,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有"鲁国石虹"之称。桥面两边石栏及护板雕刻精致,两端还有石狮水兽等装饰。据记载,此桥建筑耗银数十万两,历时五载,在当时为全国二十四名桥之一。数百年中此桥都是南北交通的要冲。清代康熙、乾隆、光绪时及1957年的大洪水中,该桥均有所毁坏,历经重修改建,基本上尚保持原貌,为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阳山
兖州市古时曾因此称为‘磁阳县’。原本有东、西两个山头,在当地‘磁’、‘滋’与‘兹’混用,有称‘滋阳山’、‘兹阳山’、‘兹山村’的,为兖州市道教协会办事处.
文物珍品
天下第一剑
在兖州博物馆陈列的大厅里,有一把硕大、修长的铸铁剑,重1539.8公斤,长达7.5米,剑柄上铸有文字图案。铭文为:"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图案为:剑的吞口为一个怒目横眉的怪兽头形状,叫"睚眦",传说它是龙王九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性格凶猛好斗,才作了兵器上的装饰。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把大剑,无论是重量还是其长度,在华夏现今出土的剑文物中均属第一。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成为四方来客到兖州参观的首选项目。
兴隆塔地宫文物
2008年,在兖州兴隆塔地宫内出土石函,石函内有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等珍贵文物,另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石函是安葬佛陀舍利的最外层石棺,此次出土的石函四周和顶盖上刻有人物图案和花纹,图案表现的都是护法神、佛弟子,形象栩栩如生。石函内鎏金银棺长0.47米、宽0.2米、高0.25米,表面錾刻图案丰富,表现释迦牟尼涅盘的场景及佛教神像,在金棺内发现金瓶、顶骨真身舍利和长约7厘米保存完好的佛牙两颗,以及大小色彩不一、数量众多的舍利;金瓶为纯金制品,通高0.13米,瓜棱状,盖顶端坐一尊弟子形象,内盛装舍利。专家称,兴隆塔地宫发现的宋代鎏金银棺图案内容之丰富,刻画之精细,可与法门寺唐代单体金银宝函相媲美,石函上刻画如此众多的护法神,也是首次发现,此次发掘成果对古代佛教文化研究以及书法史、绘画史的研究都是宝贵的财富。
沙丘城碑
此碑于1993年泗河枯水季节在兖州城东南一里许之泗河内出土。石高38厘米,长141厘米,厚22厘米。上镌文字26行,每行8字,字大约3厘米见方。文字前无标题,后端已残缺。现有文字基本保持完整,清晰可读。因文中有"沙丘城"字样,习惯称之为"沙丘城碑"。碑现藏兖州市博物馆。
金石图
兖州市图书馆古籍室中,藏有一部著名的古碑帖著作《金石图》的清样稿本,为世所独存,弥足珍贵。该书为兖州人牛运震编撰,内容图样(拓片)为山西合阝阳人褚峻仿照原碑帖摹写缩刻,成稿时间为乾隆八年(1743)。稿本分四册,为近于正方形的大型开本,35cm×30cm,册页式装裱,每册封面为褐色绢托裱的樟木板,贴有白色绢书签,上写"金石图"三字,下有两行小字:"亮济张廷瑜嘱门人念桥许桌题"。序文之后,逐页内容为古碑帖摹刻拓片及解说配文,所收自周秦石鼓文下及历朝各代碑帖,几近百种。在略大于手掌的拓片上,有的缩刻着百余文或数百文并饰以原物样轮廓及图案,或一些剥落损残之状,再加上那笔笔不苟、端庄秀丽的小楷说明文字,可谓尽善尽美,洋洋大观。
著名人物
江公,经学家江公,史佚其名,是汉武帝(前140-前87)时的经学博士。
陈汤,陈汤字子公。西汉元帝时(前49-前34)的杰出军事将领,被封为关内侯。
储光羲,储光羲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年间(718-741)举进士,任过县尉一类小官。
毕再遇,毕再遇(1148-1217)字德卿,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在开禧二年(1206)开始的北伐战争中,他任主将,被封左骁卫将军,武功大夫,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兼扬州、淮东安抚使。
范淑泰,范淑泰(1503-1642)字通也,大来,又字木渐。24岁中举,次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吏科左给事中等职。
牛运震,牛运震(1706-1758)字阶平,号真谷,空山,人称空山先生,是清代著名的循吏和学者,其著作涉及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诸领域,有《空山堂文集》9种101卷。
王景禧,王景禧(1867-1932)字燕泉,号石荪。光绪十六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著作有《金石释文》《知吾所好斋金石文史考》等多种。[5]
名优特产
壮馍
兖州"壮馍"其直径约为50公分,厚度达5-7公分不等,每个壮馍,重达10斤以上。
胡辣汤
又名糊辣汤,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汤类食品。有这么一句话在流传,"不喝胡辣汤,一辈子不知香"。喝起来清心透脾,舒肝润肠。[1]
荣誉
2013年 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2011年 2010年度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
2011年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2011年 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
2011年 全国绿色小康先进市
2011年 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
2011年 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市
2011年 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
2011年 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
2011年 省级文明城市
2011年 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
2010年 2009年度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
2010年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0年 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市
2010年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市
2010年 全国平安农机建设示范市
2010年 全国文化先进市
2010年 全国义务教育先进市
2010年 全国法制建设先进市
2010年 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2010年 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