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28日 (四) 09:24 由 安然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剧名=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圖片 = File:Flag-of-tri .png|缩略图|center|350px|[http://pic.sogou.com/d?query=%CC%D8%C1%A2%C4%E1%B4%EF%BA…”)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英文: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全稱: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位於11°18'00.00"N,60°32'00.00"W,處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於委內瑞拉外海。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人口121.8萬(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03億美元(2017年)。 [1] 能源產品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能源出口約占出口總收入的80%,是加勒比地區重要的石油輸出國。加工製造業門類較齊全。建築業、旅遊業、金融保險業等行業發展較快。特多已同中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美國等國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與中國、加拿大、丹麥、德國、法國、意大利、挪威、瑞典、瑞士、美國等國簽署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以吸引更多外來直接投資。

 

2017年12月5日,歐盟宣布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 [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 英文名稱 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
簡   稱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多 所屬洲 北美洲
首   都 西班牙港 主要城市 聖安德魯、聖戴維、聖喬治
國慶日 8月31日(1962年) 國   歌 《以自由之愛鑄成》
國家代碼 TTO 官方語言 英語
貨   幣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元 時   區 UTC-4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葆拉-梅·威克斯:總統;基思·羅利:總理 [3]
人口數量 121.8萬(2017年) [4] 人口密度 266.1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 印裔特立尼達人,非裔特立尼達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印度教
國土面積 5128平方公里 GDP總計 234.10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16844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1-868
國際域名縮寫 .tt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主要學府 西印度大學、東加勒比農學院

歷史沿革

 

1498年 哥倫布第三次航海時發現特多等地,並在特島西南部Maruga登陸。
1530年 西班牙任命其總督。
1592年 西班牙在特多建立第一個定居點。因特多無金、銀礦產,長期被西班牙王室忽略。
1642年 拉脫維亞人在多巴哥島定居,其後屢遭法國、英國列強入侵,多次易主,被稱為歐洲殖民者棋盤上被典當最多的地方,據說1814年被徹底劃給英國以前共易主31次。
1777-1783年 西班牙國王為加強邊緣海外住地的防禦,邀請法國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教徒到特多等海外領地移民。大量在其他西印度群島上的法國移民帶着黑奴來到特多發展可可、咖啡和甘蔗種植業。
1796年 5名中國水手抵達特立尼達島。
1797年 英國艦隊一槍不發打敗西班牙軍隊,占領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802年 根據「亞眠條約」特立尼達島劃給英國。
1806年 華人契約工抵達特多,先從事種植業,後經商。
1812年 根據「巴黎條約」多巴哥島劃給英國。
1840年 印度契約工抵達特多從事種植業。
1889年 特、多兩島合併成為英國殖民地。
二戰期間 美國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建立225個軍事基地(1970年撤除)。
1946年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舉行第一次普選。
1956年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實行內部自治。
1957年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參加「西印度聯邦」。
1962年 「西印度聯邦」解體。8月31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宣布獨立。
1974年 6月20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與中國建交。
1976年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現行憲法8月生效。8月1日改制為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5]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位於北緯 10°38', 西經 61°31',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於委內瑞拉外海。全國是由兩個主要的大島特立尼達島與多巴哥島,再加上21個較小島嶼組成,而全國大部分的人口,都是集中在特立尼達島之上。總面積為5128平方公里,其中特立尼達島4828平方公里,多巴哥島300平方公里。位於西印度群島中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南端,西南和西北與委內瑞拉隔海相望。由小安的列斯群島中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和附近一些小島組成。

地形地貌

特立尼達島地形以平原和低山為主;多巴哥島東北部峰巒起伏,西南部地勢平坦。 [6]

氣候特徵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氣溫在20-34℃之間。白天平均氣溫28℃,夜間23℃。全年分為兩個季節,1至5月為旱季,6至12月為雨季。 [7]

自然資源

能源資源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天然氣石油資源豐富。截至2007年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4361億立方米,石油儲量為7283億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還擁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瀝青湖,該湖面積約47公頃。

礦產資源

2003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的直接還原鐵產量約為250萬噸,鋼坯產量約為83萬噸,線材產量約為70萬噸,水泥產量約為75萬噸。 [8]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9個郡、2個市、3個區和1個半自治行政區(多巴哥島)。

首都

1757年特多首都確定為位於特立尼達島西北部的西班牙港,該市現在是特多第一大城市,人口約49萬,是全國政治、商業、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加勒比地區商業和金融中心。皇后公園和薩瓦娜廣場附近為市中心區域,薩瓦娜廣場享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綠地」稱號。 [9]

國家象徵

國名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簡稱特多,因主要由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組成,所以名為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旗地為紅色,一道從左上角斜貫至右下角的黑色寬帶將紅色旗面分成兩個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黑色寬帶兩側有兩道細白邊。紅色代表國家和人民的生命力,還象徵溫暖和太陽的熱能;黑色象徵人民的力量和獻身精神,也象徵國家的統一和財富;白色象徵國家的未來和海洋。兩個三角形代表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

國徽

 

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部為黑地上兩隻蜂鳥,為特多國鳥,象徵人民不畏強權、酷愛獨立和自由的精神;下部為紅地上三隻帆船,代表1498年哥倫布抵達該島國時的船隊。盾徽上端為一頂頭盔;頭盔之上有一個舵輪和一棵棕櫚樹,象徵該島國海運業的重要性。盾徽左側是一隻美洲紅䴉,鳥爪下為有三座山峰的山巒,象徵特立尼達島;右側是一隻棕臀稚冠雉,象徵多巴哥島。下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着「我們共同追求,我們共同獲勝」。

國歌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的國歌是《以自由之愛鑄成》,歌詞大意為:期望着自由的烈火在我們心中燃燒,我們堅信自己的命運,聽我們莊嚴宣告:我們肩並肩,保衛加勒比海的寶島。我們為祖國都願把頭顱拋。在這裡人人地位都平等,不分種族和宗教。[10]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共有人口121.8萬,印度裔和非洲裔為兩大主要族裔,分別占總人口約35.4%和34.2%,其餘為混血人種、歐洲人、阿拉伯人後裔及華人。英語為官方語言和通用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少數信奉伊斯蘭教等。

文化

語言

特多官方語言和通用語為英語。但民間最常使用的語言卻是特立尼達英語與多巴哥英語(二者皆可視為是英語的方言,或一種克里奧英語,English Creole,也就是以英語為基礎的混種語言),但由於特立尼達離南美大陸非常的近,為了與它的南美洲鄰國進行良好的交流,西班牙文也受到該國政府的重視與推廣。

宗教

特多居民中29.4%信奉天主教,10.9%信奉英國聖公會教,23.8%信奉印度教,5.8%信奉伊斯蘭教。

節日

 

獨立日:為慶祝1962年8月31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獨立,將每年的8月31日設立為國家獨立日。 狂歡節: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的狂歡節在每年的2月,狂歡節體現了色彩、音樂、歡喜和創造性,世界各地都有相類似的慶典活動,但是卻沒有任何地區的狂歡節能與我們充滿激情、欣喜和精彩的活動相媲美。 鋼鼓音樂節:鋼鼓音樂節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國的民間傳統節日。在每年的11月舉行,歷時一個月。

習俗

特多風俗和習慣主要源於宗教信仰,要注意尊重天主教、印度教教義為基礎的生活習慣。 特多人講禮貌,重禮節,見面時會互相拉住對方的手問好。

軍事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國防軍始建於1962年,由陸軍、空軍和海岸衛隊組成。總統為國防軍司令,總參謀長負責軍隊日常事務。1995年軍隊有地面部隊2100人,海岸衛隊700人(包括空軍50人)。還有一支4800人的準軍事警察部隊。1998年國防開支為5.50億特元。

交通

公路

截至1996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有公路8320公里,1993年有註冊機動車153271輛。

水運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主要為海運,主要港口有四個:西班牙港、利薩角、查瓜拉馬斯和塔巴拉多角,其中西班牙港最大。有通往世界各大港口的海運線,1990年總吞吐量為2058.3萬噸。有6艘商船,其中客船1艘,客貨船4艘,油艇1艘。  

空運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有6座機場。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各有一個機場可停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機。位於首都西班牙港的皮亞科國際機場是英語加勒比地區最現代化的機場,有飛往歐洲、美國、加拿大、拉美多國的直達航班。

外交

外交政策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反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發展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合作,積極推進加勒比一體化進程。確定外交為「2020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以促進特多經濟發展為核心任務。努力加強並深化與加共體、美洲國家組織、聯合國以及其他國家的關係,確保特多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最佳形象。在與西方保持密切關係的同時,強調加強與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聯繫。

與中國關係

1974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正式建交。建交以來,雙邊友好關係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2005年,兩國建立「互利發展的友好合作關係」。兩國在政治、經貿和文化等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國際事務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2012年12月,特多眾議長馬克、參議長哈梅爾-史密斯率議會代表團訪華。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對特多進行國事訪問。北京時間2014年2月25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比塞薩爾舉行會談,北京時間2014年2月2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釣魚台國賓館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比塞薩爾舉行會談。 特多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兩國經貿關係發展較快。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2年,雙邊貿易額為4.4958億美元,其中我出口3.12億美元,進口1.3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9.6%,-28.2%和8.94%。 建交以來,雙邊文化、體育、青年、婦女、友協等方面的團組來往較密切。中特多兩國簽有文化合作協定。 中國曾派軍樂團、京劇團、雜技團和歌舞團等藝術團體赴特多訪問演出。曾派足球和乒乓球等體育團隊赴特多訪問比賽,並多次在特多舉辦攝影、國畫、陶瓷、服飾和工藝美術等展覽。2012年,重慶藝術團、深圳愛華藝術團訪問特多。2013年3月,浙江婺劇團「歡樂春節」藝術團赴特多訪演。 特多曾派「卡塔里全星鋼鼓樂隊」來華訪問演出。特多田徑、乒乓球和籃球等團隊曾訪華。2010年9月,特多舉辦上海世博會「特多周」活動。10月,特多武術團參加第八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並獲銅獎。[11]

相關視頻

1、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狂歡節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狂歡節

2、中國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友好交往宣傳片

中國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友好交往宣傳片

參考來源

  1.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概況  ,外交部網,2019年8月
  2. 歐盟公布「避稅天堂」黑名單引爭議,無歐盟成員國被批虛偽,澎湃網,2017-12-07
  3.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中國領事服務網,2018.12.19
  4.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gdp、人口,世界銀行網,2017-07-20
  5. 特多簡史,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大使館網,2015-08-17
  6. 探秘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看加勒比最丑的湖,北方網,2013-06-08
  7. 中國公民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須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網,2015-08-17
  8.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貿易投資環境評估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2004-04-29
  9. 西班牙港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2019-05-24
  10.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北京語言大學圖書館網,2015-08-17
  11. 中國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關係,外交部網,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