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温室效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温室效应(英语:Greenhouse effect)又称为“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而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就会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由于这种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因此叫做温室效应[1]

不少研究指出,人为因素使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异常加剧,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应。

成因

太阳辐射主要是因为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长波辐射。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强,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弱。白天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约47%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晚上地球表面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宇宙散发白天吸收的热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气吸收。

大气层像覆盖玻璃的温室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一些理论认为,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地球整体所保留的热能增加,导致全球暖化。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就会冷得不适合人类居住。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会是−18℃。正是有了温室效应,使地球平均温度维持在15℃,然而当下过多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平均温度高于15℃。

现状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工业机械的大幅度增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也逐渐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遂随之增强,从而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2]

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燃烧以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就如同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散发,因而导致地球表面逐渐变热。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除二氧化碳之外,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向空气中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如氯氟烃、甲烷、低空臭氧、氮氧化物气体等,地球上能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保护措施

为了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我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少开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保护好森林海洋,坚决杜绝乱砍滥伐,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造纸需要用大量木材),不践踏草坪等日常环保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从而让这些绿色生命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视频

温室效应 相关视频

科普中国_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造成的悲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