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平港 |
---|
|
安平舊港
又稱安平漁港,位於安平舊聚落旁,舊稱臺灣港、安平港,曾為臺灣最大港。然而舊港於1947年封淤,1949年疏濬後,僅容許50噸級船舶通行,今日舊港仍有漁業船隻停泊。近年配合「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的子項目「 觀光客倍增計畫」,對於安平周圍名勝景點進行整合,並變更臺南市都市計畫,成立「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2005、2006年臺灣燈會皆於此舉辦。
歷史
荷蘭統治時期及明鄭時期,台江外海有11個島嶼(古籍稱「鯤鯓」,大魚之意)橫亙,沙洲南北方各有一個港口,北為鹿耳門港,南為大員港,為臺灣最早之海港。清治時期道光3年(1823年)鹿耳門港被洪水沖毀,而安平則因海沙推移,港口反較前略深,於是與北線尾島上新興的四草湖合稱臺灣港,兼具國防及貿易功能,成為臺灣南部及臺灣府城(今臺南市)的要港。咸豐9年(1858年)臺灣因天津條約開港,安平港亦被列為條約港之一,海關、洋行紛紛設立,但不久之後,安平港被漂砂淤積,灣內的安平島接連陸地,船舶僅能碇泊於距舊港口兩海浬處。
日治時期時,臺灣總督府利用舊運河水道,自安平海關循鹽水溪至海口予以疏濬,惟舊運河易於淤積,須經常疏濬,極不經濟,所遂於明治41年(1908年)興築高雄港後取代之。後臺灣總督府於大正10至15年(1921至1926年)間開鑿新的臺南運河,並於終點設置堆貨場倉庫,碼頭約1,780公尺。由於出口一段河道淤塞,於是在昭和10至11年(1935至1936年)間於舊港口南2公里處闢安平港新港口,取代臺灣港的營運,並築導流堤二道,港口長160公尺,自港口再挖濬航道2公里,與新運河接通,築岸約500公尺,總經費77萬日圓,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設備遭受破壞。
另外,玉山昔日在西方的名稱Mt. Morrison亦與安平港有關。西元1857年,一艘美國商船亞歷山大號(USS Alexander)由安平離港時,船長摩里遜(W.Morrison)見到高聳的玉山之後將其記載在航海日誌中遂得名。今日在安平,在日出且天氣清霽時望見玉山的機率較大,平時則少能見得。
漁港潮位
單位 | 最高潮位 | 大潮平均高潮位 | 平均潮位 | 大潮平均低潮位 | 最低潮位[1] |
---|---|---|---|---|---|
公尺 | +1.81 | +1.00 | +0l.71 | +0.43 | -0.33 |
安平新商港
亦稱安平商港。民國63年(1974年)因安平舊港封淤,政府另擇安平港南方2公里的「鯤鯓湖」營建新港,行政區屬於南區,而非安平區,民國68年(1979年)竣工,同年新港開始營運,主航道水深負7.5m,可通行6,000噸級船舶,並核定為國內商港。
民國86年(1997年)5月12日,交通部公告安平港為高雄港之輔助港,安平港由國內商港升格為國際商港。民國88年(1999年)7月1日,高雄港務局安平辦事處改制升格為安平港分局。民國101年(2012年)3月1日,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原高雄港務局安平港分局配合組織改制,改為「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安平港營運處」。
由於商港、漁港經常混淆,2012年時任立委許添財提案將商港更名「臺南港」,漁港名稱不變,以利辨識,但全案未有進一步動作。
客運航線
- 2011年開始計畫開航往來廈門之直航航線,2013年12月首度有高速客貨輪試航、泊靠安平商港。
- 2016年開闢澎湖東吉嶼定期航線,每週二班。後移至同市將軍漁港。
- 2021年3月首航馬公港[2][3]。
跨港大橋
由於重開安平舊港(漁港),使的原本與臺南安平相連的漁光島和陸地分離,為了島上居民的交通,特地規劃一座跨港大橋,命名為「漁光大橋」,於2008年完工,成為安平港的新地標。
未來計畫
- 2014年8月臺灣港務股份公司完成安平港自由貿易港區營運許可,預估可以創造250個就業機會,貨物裝卸量增加至300萬噸[4]。
參考文獻
- ↑ 可供遊艇泊靠之漁港潮位表 漁業署 台灣地區漁港基本資料
- ↑ 台南安平直航澎湖 固定航班3月啟航. [202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3).
- ↑ 安平往返馬公 麗娜輪將開固定航班. [202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陳惠珍,安平港 自貿港區申請過關 中時電子報,2013-07-25
- ↑ 上百億元台南新地標「安平海洋之丘」 2027年開幕營運. [2021-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
- ↑ 台南打造全新「安平海洋之丘綜合度假城」 荷蘭城文創小鎮成新亮點. [2021-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