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丰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宜丰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始建于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宜丰建县至今有1780多年的历史。国土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总人口299898人(2017年),辖16个乡镇(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720.6毫米。县城所在地新昌镇距省会南昌120公里,距市府宜春90公里,离最近铁路道口13公里。森林覆盖率71.9%,林地面积达到203.8万亩,竹林面积84万亩,活立竹蓄积量1.2亿株,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第一位,是中国竹子之乡。[1]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建制沿革

宜丰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三国,秦属九江郡。汉高祖设豫章郡置建成县,宜丰地属之。东汉灵帝中平年间(184~189),析建成增置上蔡县,宜丰地分属两县。

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析建成、上蔡增置宜丰、阳乐二县,此为宜丰首次建县。东晋孝武帝太元间(376~396)并宜丰入望蔡(由上蔡改名)。

南朝梁武帝(502~549)初期,复置宜丰县,仍属扬州豫章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宜丰与望蔡、康乐(由阳乐改名)同并建成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又分建成为宜丰、望蔡、阳乐、华阳、高安五县,属洪州总管府靖州。八年(625),宜丰与望蔡、阳乐、华阳四县同并高安县,属洪州都督府洪州。因唐代道、府、州、郡更名频仍,宜丰地先后属江南道洪州、江南西道洪州、豫章郡、镇南军的靖州、米州、筠州,但县名仍为高安。

五代南唐李璟保大十年(952),析高安增置上高县。又于宜丰故地置盐步镇,仍属高安县。今宜丰地域分属筠州的高安、上高2县。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以高安见管14572户,今分太平等7乡,计4796户于此置新昌县”。新昌是“以旧元而新倡”故名。宋代新昌县先后属江南路、江南西路、鄂州路的筠州、高安郡、瑞州。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新昌县升新昌州。元末宜丰地曾先后被徐寿辉、陈友谅部占领。明洪武五年(1372)新昌州复改为新昌县,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瑞州府。九年(1376)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改名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新昌县隶属直到清末仍旧。

民国二年(1913),全省划为四道,宜丰属庐陵道。三年(1914),本县因与浙江省之新昌县重名,以本县三国时即名宜丰,故改名宜丰以复古名。十五年(1926),全省撤道,县直属省辖。此后,省以下设行政区,宜丰先后属第一区、第八区。二十四年(1935)以后一直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全省设立8个特别区,将今潭山镇和天宝、同安、花桥三乡的部份地区划出。与毗邻的修水、铜鼓、奉新3县部份地区设立找桥特别区(县级建置)。特别区政治局于翌年2月设署于潭山万寿宫,5月迁汉塘花门楼。二十四年(1935)四月,撤销找桥特别区,归还建制。

1949年7月15日,宜丰县解放,宜丰县属江西省袁州分区。1952年袁州区并入南昌区,宜丰随隶南昌区。

1956年6月23日,划上高县官桥区的邓坑村入宜丰棠浦区永和乡管辖。

1958年冬,上高修建神山水库、和平水库、引龙飞水库,高安修建上游水库共占用英塘公社、江洲公社、石市公社、新庄公社土地7500多亩。

1959年1月1日,南昌专区改名宜春专区,专署由南昌迁至宜春。

1968年11月28日,宜春地区革委会决定将原上高县徐市公社的石陂大队划入宜丰蓼市公社管辖。29日,又将宜丰蓼市公社的蓼市集镇及火溪、檀塘、荷塘3个大队划归上高县徐市公社管辖。

2000年,宜春撤地设市,宜丰仍属之。[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建立新昌县时,宜丰县分为7乡。即泰和、天宝、广贤、天德、太平、义钧、宣风。其中天德、太平和义钧、宣风分别从高安、上高划入。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新昌县辖8乡:天德、泰和、义钧、天宝、宣风、广贤、新安、太平。乡以下设社,分宜丰县为578社,又分县城为东北和西南两隅。明改社为图,分宜丰县为123图。

清仍明制,分宜丰县为8乡、41都、123图、县城两隅。

民国19年(1930年),分宜丰县为7区、214乡镇、7054闾、35274邻。

民国21年(1932)3月,以老八乡为基础,划宜丰县为8区、271保、2710甲。

民国24年(1935)8月,宜丰县分为4区、30保联、223保、2356甲。

民国28年(1939)2月,保联改称乡镇。民国30年(1941)12月,裁撤各区署,乡镇直属县管。

民国36年(1947)2月,宜丰县划为13乡、1镇、160保、1504甲。各乡镇名称如下:盐步镇续良乡荷塘乡新民乡棠浦乡天德乡太平乡、辛会乡、庆凯乡、双库乡、黄岗乡、芳溪乡、宣化乡、风德乡。这种设置直到解放。

1949年7月15日,宜丰全境解放,至12月,宜丰县为分5区,34个行政村。1951年7月,宜丰县分为城关区、新荷区、棠浦区、潭山区、芳溪区、宣风区6区、72乡、2街,乡以下设选区。1956年撤区并乡,分为桥西、雷神、良田、敖桥、澄塘、英塘、江洲、棠浦、新庄、花桥、同安、天宝、潭山、石桥、双峰、芳溪、三村、港口、黄岗、花田、蓼市、浪源、星溪23乡和新昌镇,17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翌年,宜丰县有高级社393个。

1957年1月,恢复棠浦、芳溪、潭山3个区的建制:棠浦区辖棠浦、江洲、新庄、花桥、同安、澄塘6乡;芳溪区辖芳溪、三村、花田、黄岗、港口5乡;潭山区辖天宝、潭山、石桥、双峰4乡;其余各乡划为直属片,归县直辖。同年12月7日,撤销上述3个区,乡直属县管。

1958年9月1日,国营黄岗山垦殖场与宜丰县合并,实行县场合一。9月9日,古阳寨垦殖场与石桥乡合并为黄岗山垦殖场古阳寨分场。随后,敖桥、花桥、同安、天宝、潭山、双峰、黄岗、港口、雷神、芳溪等乡也成为黄岗山垦殖场的分场,实行乡、分场、人民公社三合一。其余棠浦、新昌(桥西并入,翌年析出)、良田、英塘、江洲、新庄、先锋等乡镇皆成立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公社以下设生产大队(高级农业生产社改名)、生产队。1959年3月,增设院前分场。12月,因雷神分场地处北门水库水淹区,决定撤销雷神分场。

1960年4月1日,宜丰县扩社并队,将新昌、良田、桥西等3个公社合并为新昌公社;敖桥、澄塘、英塘等3个公社合并为澄塘公社;棠浦、江州、新庄等3个公社合并为棠浦公社;花桥、同安2个分场合并为花桥分场;天宝、潭山、双峰、古阳寨等4个分场合并为潭山分场;黄岗、港口2个分场合并为黄岗分场;芳溪改称公社,与垦殖场脱钩;先锋、院前不变。年末,宜丰县有生产大队271个,生产队1436个。

1961年6月,黄岗山垦殖场收归省管。9月,成立黄岗山、石花尖两个区,分别与黄岗山垦殖场、石花尖垦殖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时,调整社队规模:潭山分场分为蓝溪、天宝、潭山、石桥、双峰等5个分场,仍为黄岗山垦殖场分场,归属黄岗山区管辖;黄岗分场分为黄岗、港口2个分场,同为石花尖垦殖场分场,属石花尖区管辖;花桥分场分为花桥、同安2个公社,与黄岗山垦殖场脱钩;先锋公社分为蓼市、石市2个公社;新昌公社分为良田、新昌、桥西、北门4个公社;棠浦公社分为棠浦、江洲、新庄3个公社;澄塘公社分为澄塘、敖桥、英塘3个公社;芳溪公社未变动。

1963年2月,析新昌公社为新昌镇和桂丰公社。

1965年8月,撤销黄岗山、石花尖两个区的建制,两区所辖各分场仍与垦殖场挂钩。

1968年12月,黄岗山垦殖场下放县管,所有垦殖场集体分场一律与垦殖场脱钩。同时宜丰县扩社并队:英塘、澄塘两公社合并为澄塘公社;桥西、北门两公社合并为桥西公社;棠浦、江洲两公社合并为棠浦公社;花桥、同安两公社合并为花桥公社;潭山、石桥两分场和院前分场的集体部分合并为潭山公社;天宝、兰溪两分场合并为天宝公社;敖桥、良田、桂丰3公社合并为敖桥公社;黄岗、港口两分场合并为黄岗公社;芳溪、新庄、蓼市、石市4公社和新昌镇规模未变。宜丰县生产大队级单位由409个并为134个,生产队由2303个并为822个。1969年10月,撤销蓼市公社,其所属花田、杨木、禾埠、石陂4大队划归芳溪公社管辖;其余新华、潭下、浪源、禹溪4大队划归石市公社管辖。1972年11月,将花桥公社分为花桥、同安两公社;又将黄岗公社析为黄岗、港口两公社。1973年1月,黄岗山垦殖场再次收归省管。

1983年9月,港口公社改名车上公社。年底,公社复名乡,生产大队改名村,生产队更名村民小组。

1985年,潭山撤乡设镇。石花尖垦殖场辖地设置石花尖乡,实行场乡合一。

1988年12月,天宝乡辛会村分为辛会、辛联、洋沙、上岭、邢家、东港6个村。

1993年,宜丰县为14乡、2镇、212个村级单位,其中:村委会205个,居委会3个,分场2个,林场2个,村民小组1831个。

1994年,芳溪、棠浦两个乡分别撤乡建镇。1996年,石市乡、新庄乡分别撤乡建镇,1999年12月,澄塘乡撤乡建镇。

1995年1月,撤销天宝乡洋沙、上岭、邢家、东港4个村,同时设天宝乡农场,上述撤销的4个村分别为其4个农业队。当年宜丰县各乡镇辖村、村民小组数如下:新昌镇2村、21村民小组、3居委会、1菜科所;敖桥乡14村、121村民小组;澄塘乡22村、218村民小组;棠浦镇20村、178村民小组;新庄镇16村、123村民小组;花桥乡8村、97村民小组;同安乡7村、67村民小组;天宝乡17村、121村民小组;潭山镇15村、131村民小组;双峰乡13村、53村民小组;黄岗乡9村、90村民小组;石花尖乡5村(分场)、42村民小组;车上乡8村、77村民小组;芳溪镇19村、185村民小组;石市镇17村、193村民小组;桥西乡16村、117村民小组;省属鑫龙集团有6分场、1林场、2村。

2000年8月2日,省属鑫龙集团(前身为黄岗山垦殖场)成建制(企业)移交宜丰县管理。

2003年9月3日,宜丰县撤销4个乡镇建制,其中:撤销敖桥乡建制,并入新昌镇;撤销双峰乡、车上乡建制,分别成立县属双峰林场、车上林场,各辖2~3个分场;撤销石花尖乡建制,保留石花尖垦殖场,继续保留所属分场、行政村。

人口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宜丰县共有12个民族。汉族人口为264154人,占宜丰县总人口的99.8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2人,占宜丰县总人口的0.11%,少数民族及人口数分别是:侗族129人,壮族57人,苗族36人,满族12人,回族11人,畲族10人,瑶族8人,土家族5人,哈尼族2人,蒙古族1人,白族1人。与1982年普查比较,增加了土家族 、哈尼族,减少了藏族、朝鲜族。

2000年人口普查时,宜丰县共有17个民族,汉族人口为265070人,占宜丰县总人口的99.71%;少数民族人口为766人,占总人口的0.29%,比1990年人口普查时增加494人。少数民族及人口数人别是:侗族431人,苗族157人,瑶族49人,土家族48人,壮族29人,彝族12人,蒙古族11人,满族8人,回族6人,畲族5人,土族4人,仫佬族2人,藏族1人,纳西族1人,朝鲜族1人,京族1人,与1990年普查比较,增加了藏族、彝族、纳西族、仫佬族、土族、京族等民族,减少了哈尼族、白族等。

2017年年末全县总人口299898人(公安年报),总户数96849户,家庭户平均规模3.09人。全年出生人口4007人,出生率13.52‰;死亡人口3499人,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8.22‰。

本地方言

宜丰县本地方言主要有赣语和客家话,其中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黄冈、车上、天宝、同安、花桥等乡镇,约占全县人口的1/10。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宜丰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岭山脉东南缘。地处114°30′至115°08′、北纬28°17′至28°40′之间。东邻高安,西接万载,西北毗连铜鼓,北与修水、奉新接壤。境域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51公里,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县城新昌镇东距省会南昌市142公里,西南离宜春市政府所在地袁州区95公里。

自然资源

已探明的矿种有煤炭、瓷土、膨润土、金、银等76种,其中煤炭储量2500万吨,瓷土储量6000万吨,石灰石储量220万吨,黄金储量14.15吨。

经济发展

综述

初步测算,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65亿元,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3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42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84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4:46.0:32.6调整为20.2:43.6:36.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125元,约合6091美元。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0021万元,增长3.4%。其中:农业总产值153355万元,增长2.6%;林业总产值104006万元,增长5.0%;畜牧业总产值119265万元,增长2.5%;渔业总产值36082万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312万元,增长5.5%。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3859万元,增长4.4%。

2018年粮食作物总播面39162公顷,增长0.07%,产量284796吨,增长1.5%。其中:早稻产量97803吨,中稻及一季晚稻61312吨,双季晚稻112906吨。

2018年全县建成3.56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土地整理4900亩,土地开发新增耕地5315亩。新增“三品一标”产品23个,达到104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1家,农民合作社587家,家庭农场达到135家。稳步推进191个新农村建设点、16个示范点和1000户美丽庭院建设,以“4+X”模式为重点的七彩炎岭、醉美平溪、禅镜洞山等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效果明显。年末农机总动力34.57万千瓦。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37亿元,增长16.3%;利润总额33.78亿元,增长31.2%。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11家;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2家,百岁山年纳税超亿元。长新电源等7家企业荣登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其中6家荣登全省民营企业100强。

2017年园区投产企业209家,实现销售产值309.3亿元,增长13.5%;主营业务收入320.9亿元,增长15.6%;利润总额32.5 亿元,增长34.3 %。

2017年宜丰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62334万元,增长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32900万元,增长16.2%。2012年技术产业增加值5861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17%。

2017年工业园区投产企业116家,安置就业人员23710人,完成工业增加值205506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104898万元,利润总额79163万元,利税129223万元。

2017年,宜丰县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1.3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93624万元,增长15.7%;实现利税总额125294万元,增长41.7%。

2017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2000万元,增长5.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34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0365平方米,竣工面积689863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4亿元,增长17.6%。其中,工业投资83.79亿元,增长14.7%;房地产投资2.56亿元,下降49.3%。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1亿元,增长325.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4.5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7亿元,下降5.1%。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8.5︰70.8︰20.7,优化了产业结构。

2017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6亿元,下降49.3%;商品房施工面积590041平方米,增长5.0%;商品房销售面积119126平方米,下降22.6%。

2017年,城东农贸市场、厚德大酒店建成开业,红星美凯龙主体工程建成。投入5.45亿元,完成迎宾大道、工业大道、城市污水管网改造、背街小巷等15个市政工程提标改造。稳步推进新昌公园提升、城西主干道、南屏大桥及道路工程等项目。全县城镇化率51.72%,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201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966万元,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9087万元,增长27.4%。物华大市场与义乌小商品城战略合作,组建江西物华(义乌)国际商贸城,红商城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成“益农信息社”、“村邮乐购”网点156个,完成电商交易额25.69亿元,增长68%。

201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84亿元,增长10.5 %。全县3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671万元,增长24.5%。

对外经济

2017年全县引进省外资金38亿元,增长10.8%;引进境外资金6439万美元,增长9.3%;出口创汇24160万美元,增长1.3%。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7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200017万元,同比增收25459万元,增长14.6%。在总收入中:中央收入64410万元,增收8575万元,增长15.4%;省级收入6376万元,增收4573万元,增长25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231万元,增收12311万元,增长10.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7676万元,比上年净增支出26161元,增长10.8%。

至20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6472万元,比上年末净增191584万元,增长14.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4119万元,比上年末净增100649万元,增长10.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27447万元,比上年末净增126103万元,增长15.7%。其中,短期贷款514140万元,比上年末净增11121万元,增长2.1%;中长期贷款392994万元,比上年末净增116488万元,增长42.1%。

2017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491万元,增长2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171万元,增长24.1%;寿险保费收入11320万元,增长26.7%。

社会事业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51元,增长8.5%;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5元,增长8.3%。2017年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年末余额37409元,增长9.7%,净增3296元。

2017年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0046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694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34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800人。

2017年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7个,福利院床位数1070张。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2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233人,1399名优抚对象得到有效救助。

2017年民生支出20.2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88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39人。4928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教育扶贫惠及贫困学生868名。安居扶贫开展房屋鉴定980户,新建、改造危房349户。2029名贫困人口、3个省市贫困村脱贫退出。

生态环境

2017年全力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企业在线监控、清洁能源改造、“河长制”、“五水共治”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河流水质全部达标。2017年万元GDP能耗0.3601吨标煤,下降6.73 %。

2017年养殖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现全程电子化监管。投入3700万元拆除养殖场546家、26.7万平方米。

2017年继续实施“三禁伐、两限伐”政策,全县森林覆盖率71.9%。空气质量二级,水质二级。

旅游事业

2017年,“禅风竹韵、乐享宜丰”品牌进一步打响,荣登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东方禅文化园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新农人民宿庄园评为省级3A乡村旅游点。成功举办首届千人骑游大会和首届栀子花乡村旅游节。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数550万人次,增长40.1%;旅游综合收入43.8亿元,增长33.2%。

邮政事业

2017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60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9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261万元。2017年年底,全县移动电话用户246500户,固定电话用户24611户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4983户。

教育科技

2017年全县共有幼儿园88所,小学33所,初中15所,高中2所,中职3所。2017年全县共招生14868人,其中幼儿园招生5089人,特殊教育招生7人,小学招生3834人,初中招生3696人,高中招生1761人,中职招生481人。年末全县在校学生人数52588人,其中:幼儿园在园人数10486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76人,小学在校学生24303人,初中在校学生10946人,高中在校学生5396人,中职在校学生138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3.9%。全县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20年。

2017年末全县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43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2189人。全年共申请专利180项,获得专利授权89项。

文化卫生

2017年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4个,影剧院3个。 2017年县图书馆总藏书量13.85万册,总流动人数8.2万人次。博物馆藏体1304件,文物保护单位507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16处。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5052户,下降18.8%。

2017年县中医院整体搬迁EPC一体化项目快速推进。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不含诊所)18个,实有床位1403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4人,注册护士570人。

体育事业

2017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9次,参加运动会人数68963人次。全县体育健儿在国内比赛中获金牌23枚,银牌25 枚。

交通运输

2017年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70193万元,增长5%。

至201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98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1227万吨,货运周转量363055万吨公里;客运量238万人,旅客周转量14404万人公里。

著名人物

惠洪:北宋著名诗僧,著有《冷斋夜话》,《石门文字禅》等。

雷孝友:南宋大臣,官至参知政事。

姚勉:南宋诗人,宝祐元年状元。

释圆至:宋元之际著名诗僧,字天隐, 为“诗禅三隐”之一。

邹维琏:明代廉吏,东林党成员。

胡思敬:晚清名臣,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编纂学家,编有《豫章丛书》。

熊雄:黄埔军校政治部负责人,革命烈士。

荣誉记录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相关视频

宜丰县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