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屯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屯门

图片来自tripadvisor

屯门(Tuen Mun)(前称青山,1972年发展为新市镇复用旧名)位于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区之一的屯门区的主要区域,屯门新市镇座落其中。“屯门”或“屯门市”的范围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湾,东至三圣邨的区域;屯门新市镇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区设施均位于这个范围。不过如果根据香港政府“分区计划大纲图”,屯门的范围包括西至踏石角,东至深井青龙头附近一带,北至蓝地元朝或之前已有文姓廖姓陶姓原居民在此居住。

名称

“屯门”意即“屯兵之门”,也是“屯田防卫的海门”,是中国历史文献最早出现的香港地名,比“香港”一词还要早数百年。主要证据是区内的扫管笏龙鼓滩都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文物。

历史

屯门新市镇三面环山,西面是青山,东面是九迳山,属优良的天然避风港;在南北朝南朝宋(公元420-479年,刘裕为南朝宋的开国君主,史称“刘宋”)已成一有名航门[1],海外国家商船(如从波斯印度南洋来的船泊)到广州府城经商时,都会选择先停驻屯门补给,经屯门水道,再向北前往广州等地。五代十国时,南汉在屯门设市舶部门,对各国来华经商船只抽解(意思是旧时对沿海港口进出口贸易征收税款),这个市舶部门便逐渐成为南汉主要税收来源之一。

古代发展

南朝宋元嘉年间,相传杯渡禅师到屯门禅修。唐代开元二十四年,唐室发展南方,设屯门军镇,驻军二千人,属于安南都护府,视为广州南方的港口重镇、交通枢纽。唐代诗人韩愈的《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中写:“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描写屯门海面的水势湍急险峻的情景。而刘禹锡的《踏潮歌》写道:“屯门积日无风飙,沧浪不归成踏潮。轰如鞭石屹且摇,互空欲驾鼋鼍桥。”描写屯门巨浪滔天的海面[2]。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韩愈被唐玄宗贬官至潮州任刺史时就是循海路赴任,途经屯门,但有关说法仍存争议,部分史家认为他循东江前往,并未路经屯门。1514年葡萄牙王国来到这里建立了贸易据点。

归英开埠后

1898年英国清政府租借新界时,屯门并入元朗约,以该地山峰青山为名,称为青山分约

1910年从元朗独立出来,设立青山区,由青山理民府管辖。

1960年代香港政府开始计划在其上发展第一代卫星城市(后改称新市镇),名为青山新市镇;及后于1972年青山区恢复旧名,改名屯门区;于1973年正式宣布发展新市镇,名为屯门新市镇

时至今天屯门仍然在香港航运交通上担当重要角色,屯门内河码头即设于邻近珠江口的屯门新市镇西侧。2013年2月27日,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透过《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宣布,为了进一步发展物流旅游两大支柱产业,将会预留屯门西一块达10.8公顷的土地,开发新工业邨,发展物流基础建设,使到不同的物流工序及服务公司集中,形成高端服务群组,项目暂定2019年展开,2023年完成,最多制造约6600个职位。

旅游景点

2019年起,社企 不朽传耆 先后为屯门区设计了四个主题路线,包括保育青山湾渔村历史的《三圣巨石传说》[3]、探讨公共空间运用的《屯门共融游乐空间》[4] 、发掘宗教足迹的《屯门求祈之旅》[5] ,以及游览青山湾、加多利湾、旧咖啡湾、新咖啡湾、黄金海岸的《五湾之旅》。

墟市

19世纪末青山湾一带(今三圣墟)已有人居住,后角天后庙(今屯门旧墟)及屯门新墟一带是当时的市集,新墟人口仅有约250人。屯门的商业购物中心于新市镇发展后始移往屯门市中心

著名学府

屯门区有38所中学,36间小学及多间幼稚园。区内设有1995年迁入虎地岭南大学,亦有两所大专院校,包括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屯门分校及2016年迁入的珠海学院

到2012年起,屯门区有国际著名学校进驻,包括哈罗香港国际学校

社区保育

2019年起,社会企业 不朽传耆 获屯门区议会及仁爱堂资助,举办了两届“导.赏屯门”长幼社区导赏计划 [6]不朽传耆 先后为屯门区设计了四个主题路线,包括保育青山湾渔村历史的《三圣巨石传说》[7]、探讨公共空间运用的《屯门共融游乐空间》[8] 、发掘宗教足迹的《屯门求祈之旅》[9] ,以及游览青山湾、加多利湾、旧咖啡湾、新咖啡湾、黄金海岸的《五湾之旅》,并培训区内长者、乐活中年、在职青年和中学生成为导赏大使。计划旨在透过长者丰富的人生阅历,配合年青人无限创意,成就不一样的导赏体验和社区风景,也体现长幼共融。

2022年初,社企 不朽传耆 出版书籍《屯团转:屯门心导游》,推介由不朽传耆团队过去为屯门设计的其中两条主题导赏路线,附有社区地图,也收录了由多位屯门居民所撰写,分享他们亲身经历、见证屯门变迁的小故事,以达至社区保育的目标。

交通运输

1899年尚未兴建马路,只靠水路运输。

道路

青山公路元朗至青山段1914年落成、荃湾至青山段1919年落成[10]

为配合新市镇发展,1970年代斥资数亿港元动工兴建屯门公路,1983年全线通车。但由于交通流量大,而且弯多路斜,容易发生交通意外,即使到今日屯门公路每天繁忙时间必定塞车。居民过了十年对外交通不便之日子。直至三号干线1998年上半年全面通车,西铁(今屯马线)于2003年通车,屯门公路和青山公路不再是屯门唯二的对外道路,前往港九区之交通才大大舒缓。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已于2020年12月27日通车。

参考文献

  1. “屯门岛”——葡人始占中国据点考辨 施存龙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2. 经济日报文化生活网. 香港故事:《屯门简史》. 2013-02-18 [201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2). 
  3. 不朽传耆2020年12月26日 Facebook 专页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619903754791402/posts/3531706126944479/
  4. 不朽传耆2021年4月13日 Facebook 专页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619903754791402/posts/3824668904314865/
  5. 不朽传耆2021年4月17日 Facebook 专页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619903754791402/posts/3835822366532852/
  6. 不朽传耆2019年11月21日 Facebook 专页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619903754791402/posts/2537258953055873/
  7. 不朽传耆2020年12月26日 Facebook 专页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619903754791402/posts/3531706126944479/
  8. 不朽传耆2021年4月13日 Facebook 专页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619903754791402/posts/3824668904314865/
  9. 不朽传耆2021年4月17日 Facebook 专页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619903754791402/posts/3835822366532852/
  10. 屯门区议会. 《屯门风物志》. 香港: 屯门区议会. 2007: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