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幸灾乐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幸灾乐祸汉语成语,拼音是 xìng zāi lè huò。 意思是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或者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感到开心。[1]

成语辨析

幸灾,见人有难而高兴。乐祸,见人有难而引以为乐。幸灾乐祸指心怀妒忌,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为乐。也作“乐祸幸灾”。

【近义词】落井下石

【反义词】兔死狐悲同病相怜悲天悯人[2]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形容心怀恶意,视他人危难为快乐。

示例

左传·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而河东刘崇,幸灾乐祸,安忍阻兵?乘我大丧,犯予边境,勾引蕃寇,抽率乡兵,杀害生灵,觊觎州县。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六》:边阃角立,当协心释嫌,而乃幸灾乐祸,无同舟共济之心。”

警世通言》卷二五:“每见吴下风俗恶薄,见朋友患难,虚言抚慰,曾无一毫实惠之加;甚则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野叟曝言》三回:“这人虽有救命之恩,但既幸灾乐祸,则非救你之命,实是贪你之色。”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这些绍介者,都并非有所谓可怕政治倾向的人,但决不幸灾乐祸,因此看得邻人的平和的繁荣,也就非常高兴。”

老舍四世同堂》四八:“瑞宣平日对他那样冷淡,使他没法不幸灾乐祸。……他知道,瑞宣若死去,祁家非垮台不可。”

柳青创业史》:“姚士杰脸带讽刺地笑着,幸灾乐祸的样子。”

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3]

成语典故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冬季,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人不给。

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保卫国家?”虢射说:“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弃邻国,患难谁来周济?没有信用就会发生患难,失掉了救援,必定灭亡。这就是那样的。”虢射说:“即使给粮食,对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反而使敌人增加实力,不如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何况是敌人呢?”

晋惠公不听。庆郑退下来说:“国君要后悔的!”[4]

晋惠公最后听信大夫虢射意见,坚不允许,从而导致了次年秦晋韩原之战,不但晋军败北,连晋惠公本人也成了秦国俘虏。

英语翻译

schadenfreude;

be glad when sb. is in difficulty;

take pleasure in other's misfortune

参考文献

  1. 幸灾乐祸 .汉典[引用日期2019-12-08]
  2. 幸灾乐祸介绍_历史知识_词典网 历史典故幸灾乐祸历史词典解释:形容心怀恶意,视他人危难为快乐。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秦国贷粮给了晋国。过了一年,秦国也闹灾荒,要求向晋国买粮食,晋惠公却...
  3. 幸灾乐祸介绍_历史知识_词典网 幸灾乐祸历史词典解释:形容心怀恶意,视他人危难为快乐。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秦国贷粮给了晋国。过了一年,秦国也闹灾荒,要求向晋国买粮食,晋惠公却不答应...
  4. 幸灾乐祸 .汉辞网[引用日期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