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中药材)
蚕豆(野豌豆属),又称罗汉豆、胡豆、南豆、竖豆、佛豆,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至北非,相传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原。蚕豆营养价值丰富,含8种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蚕豆
拉丁学名:Vicia faba L.
别称:南豆、胡豆、竖豆、佛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属:野豌豆属
种:蚕豆
族:野豌豆族
分布区域:中国以四川最多,次为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
英文名:Horsebean,Broadbean
药理介绍
《中华本草》:蚕豆
出处
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
Cán Dòu
英文名
Broad be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Vicia faba L.
别名
佛豆、胡豆、南豆、马齿豆、竖豆、仙豆、寒豆、秬豆、湾豆、罗泛豆、夏豆、罗汉豆、川豆。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
采收和储藏
夏季果实成熟呈黑褐色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扬净后再晒干。或鲜嫩时用。
原形态
蚕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通常栽培于田中或田岸旁。
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矩圆形,长1.2-1.5cm,直径约1cm,厚7mm。种皮表面浅棕褐色,光滑,做有光泽,两面凹陷;种脐位于较大端,褐色或黑褐色。质坚硬,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色。气微,味谈,嚼之有豆腥气。
化学成份
种子含卵磷脂(lecithin),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半乳糖基甘油二酯(galactosyl diglyceride)和磷脂(phosphatide)。尚含胆碱(choline),哌啶-2-酸(pipecolic acid),腐胺(putrescine),精味(spermidine),精胺(spermine),去甲精胺(norspermine),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巢菜碱甙(cicine)和伴巢菜碱甙(convicine)。根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白桦脂醇(betulin),D-甘油酸(D-glyceric acid)和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
药理作用
极少数人(男小孩较多)在食入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名蚕豆黄病 Favism),症状有血色素尿、休克、乏力、眩晕、胃肠紊乱及尿胆素的排泄增加;更重者有苍白、黄疸、呕吐、腰痛、衰弱。一般吃生蚕豆后5-24小时后即发生,但有时食炒熟的也可发生。如系吸入其花粉,则发作更快。发生蚕豆黄病的原因,是少数人有一种先天性的生化缺陷,即其血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因而其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含量也很低,在巢菜碱甙侵入后,可发生血细胞溶解。将巢菜碱甙混于食物中(l%)饲喂大鼠或小鸡可抑制其自然生长。有人还认为,除巢菜碱甙外,蚕豆中还有其他因子也能引起类似的溶血作用。根含5羟-尿嘧啶,为一种代谢拮杭剂,并含有2,6-二胺嘌呤(DAP),可抑制乳酸杆菌,此种抑制可被腺甙所翻转:上述物质可使骨髓耗竭,并伤害犬及大鼠结肠、空肠的上皮细胞,是一种致癌物质。 DAP之作用并非通过戊糖核酸(PNA),而是由于干扰了腺甙、胍的基本代谢功能所致。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
脾;胃;心经
功能主治
- 《中华本草》:健脾利水;解毒消肿。主膈食;水肿;疮毒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花:凉血止血,止带降压。主治咯血,吐血,便血,白带,高血压病。用量0.5~1两。
- 豆:健脾利湿。主治脚气水肿。用量2~3两。
- 豆荚:敛疮。主治天疱疮,脓疱疮,烧烫伤。外用炒炭研末,用麻油调敷患处。
- 梗:止血止泻。主治各种内出血,腹泻。用量1两,水煎服或干粉1钱吞服,每日3次。
- 叶:解毒。主治蛇咬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或作食品。外用:适量,捣敷;或烧灰敷。
注意
《本经逢原》: 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
附方
- 治膈食:蚕豆磨粉,红糖调食。(《指南方》)
- 治水胀,利水消肿:虫胡豆一至八两。炖黄牛肉服。不可与菠菜同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治水肿:蚕豆二两,冬瓜皮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治秃疮:鲜蚕豆捣如泥,涂疮上,干即换之。如无鲜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捣敷亦效。(《秘方集验》)
各家论述
- 汪颖《食物本草》:快胃,和脏腑。
- 《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营养及价值
历史背景
蚕豆一般认为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中国蚕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
营养价值
每100克蚕豆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 (335.00千卡) ·蛋白质 (21.60克) ·脂肪 (1.00克) ·泛酸 (0.48毫克) ·碳水化合物(59.80克) ·叶酸 (260.00微克) ·膳食纤维 (3.10克) ·维生素A (52.00微克) ·维生素K (13.00微克) ·胡萝卜素 (310.00微克) ·硫胺素 (0.37毫克) ·核黄素 (0.10毫克) ·尼克酸(1.50毫克) ·维生素C (16.00毫克) ·维生素E (0.83毫克) ·钙 (16.00毫克) ·磷 (200.00毫克) ·钾 (391.00毫克) ·钠 (4.00毫克) ·镁 (46.00毫克) ·铁 (3.50毫克) ·锌 (1.37毫克) ·硒 (2.02微克) ·铜 (0.39毫克) ·锰 (0.55毫克)[2]
食用效果
健脑
如果你正在应付考虑或是个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5]
降低胆固醇
蚕豆皮中的粗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预防心血管疾病
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预防心血管疾病。
益气健脾
传统医学认为它能益气健脾,利湿消肿。
延缓动脉硬化
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
促进骨骼生长
蚕豆中的钙,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防癌抗癌
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一定作用。
传统医学认为蚕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清热利湿,止血降压,涩精止带;主治中气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压,咯血,衄血,妇女带下等病症。嫩蚕豆煮稀饭能和胃、润肠通便,对习惯性便秘有良效。蚕豆茎止血,止泻;叶收敛止血。花凉血,止血;种子皮利尿渗湿;荚壳收入敛止血。
食用指南
禁忌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 老人、考试期间学生、脑力工作者、高胆固醇、便秘者都适合食用;
- 中焦虚寒者不宜食用,发生过蚕豆过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 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疮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进食蚕豆;
- 患有蚕豆病的儿童绝不可进食蚕豆。
制作指导
- 蚕豆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炒、油炸,也可浸泡后剥去种皮作炒菜或汤。
- 制成蚕豆芽,其味更鲜美。
- 蚕豆粉是制作粉丝、粉皮等的原料,也可加工成豆沙,制作糕点。
- 蚕豆可蒸熟加工制成罐头食品,还可制酱油、豆瓣酱、甜酱、辣酱等。又可以制成各种小食品。
- 蚕豆可以生吃,新鲜刚采摘下来的嫩蚕豆可以生吃,尤其在长江南部地区生食居多。
- 蚕豆去壳:将干蚕豆放入陶瓷或搪瓷器皿内,加入适量的碱,倒上开水闷一分钟,即可将蚕豆皮剥去,但去皮的蚕豆要用水冲除其碱味。[3]
菜品
- 蚕豆羹、蚕豆炒鸡蛋、鱼汁蚕豆瓣、雪菜豆瓣酥、蚕豆素虾仁、胡豆炖牛肉、蚕豆鲫鱼粥、
- 香肠蚕豆饭、雪里蕻蚕豆蛋花汤、雪菜蚕豆炒饭、沙锅鲫鱼蚕豆汤、韭菜蚕豆、豌豆蚕豆浓汤、沙茶蚕豆鸡丁、蚕豆炖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