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艾絲特·杜芙若

於 2019年12月11日 (三) 14:13 由 Mackerel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name = 艾絲特·杜芙若 | image = File: 田中耕一.jpg |缩略图|center|300px|[http://wonder4.co/2016/06/%E9%AD%…”)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艾絲特·杜芙若(法語:Esther Duflo法語:[dyflo],1972年10月25日),法裔美國經濟學家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J-PAL)聯合創始人,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杜芙若是國家經濟研究局副研究員[1],服務於經濟分析董事會,是經濟和政策研究的發展經濟學主管[2]

  • ------------------------------
艾絲特·杜芙若
出生 1959年8月3日
日本富山縣富山市
國籍 日本
母校 東北大學
機構 島津製作所
知名於 軟雷射脫附法
研究領域 化學工程學
獎項 日本質量分析學會奨勵賞(1989年)
文化功勞者(2002年)
文化勳章(2002年)
諾貝爾化學獎(2002年)

艾絲特.杜芙若(Esther Duflo)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 Abdul Latif Jameel 減緩貧窮與發展經濟學講座教授(Abdul Latif Jameel Professor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之後,隨即獲聘為該校經濟系助理教授,並且任教至今,同時是美國文理科學院與世界計量經濟學會院士,也曾經獲得許多獎項,二○一○年取得著名的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這個獎項是表彰美國四十歲以下最傑出的經濟學家;二○○九年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學金(MacArthur 「genius」 Fellowship),並且在二○一○年取得首屆卡沃—阿蒙哥國際獎(Calvó-Armengol International Prize)。《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將她評為當今世上最好的八位經濟學家之一;《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二○○八至二○一○年將她列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百個思想家之一;二○一○年《財富》(Fortune)雜誌將她列為當今四十歲以下最有影響力的四十個商業領袖之一。 [3]

  • -----------------------

夫妻檔經濟學家印度裔的阿比希吉特-巴納吉和法國的 艾絲特杜芙若榮獲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的研究指出,貧窮國家的平均生產力,因為科技技術使用上的落差,例如有些人和公司使用最新技術,其他人只能使用落後技術,而造成巨大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太太杜芙若,現年47歲,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五十年來,第二位女性得獎者,同時還是最年輕的。 [4]


目錄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