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特·伊麗莎白·比徹·斯托
哈里特·伊麗莎白·比徹·斯托哈里特·伊麗莎白·比徹·斯托(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美國作家、廢奴主義者,最著名的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成為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之一。她的一生以寫作為生,發表了多部作品,基督教徒。
基督七大聖事俗稱教七禮或七聖禮,是7種被賦予特殊神聖意涵的儀式[1],是基督教會一切宗教活動的基礎。天主教、東正教等傳統基督教派認為聖事僅此7項,《天主教法典》將其定名為:洗禮聖事、堅振聖事、聖體聖事、懺悔聖事、病人傅油聖事、聖秩聖事、婚姻聖事[2],每項聖事還有若干別名。大部分新教宗派則只承認其中的洗禮以及聖體。
目錄
簡介
斯托夫人的父親里曼·比徹(Lyman Beecher)是著名的公理會牧師和廢奴主義者,共有11個孩子,她排行第6。
她四歲時母親羅珊娜(Roxana Foote)去世,由長姊教導,在哈特福德長大,後來隨父移居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一個廢奴情緒強烈的州。成為教師的她,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教育界的活動。
1836年和牧師兼神學院教授斯托(Calvin Ellis Stowe)結婚,丈夫鼓勵她繼續寫作,但丈夫體弱多病,因此生活貧寒;他們共生有7個孩子,但大都早夭。
辛辛那提和蓄奴州肯塔基州只有一河之隔,他們在那裡生活了18年,經常接觸逃亡奴隸。她自己也到過南方,親眼目到黑奴的悲慘生活。他們的家後來成為幫助南方奴隸逃亡的中轉站之一。1850年,由於丈夫工作變遷,他們搬到緬因州,她從1851年到1852年為華盛頓特區的報紙《民族時代》撰寫連載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卑賤者的生活》,揭露南方黑奴受到非人的待遇,因此受到南方奴隸主的痛恨,卻在北方受到熱烈的歡迎——成本印刷出書時,首天就賣出三千本,第一年賣出30萬冊,翻譯成超過40種文字,後來改編成劇本,每次上演場場爆滿,大大促進了北方的廢奴情緒。1853年她發表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題解》,列舉了大量文件和證據證實《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描寫是真實的。同年她去歐洲旅行,在英國受到熱烈讚揚。
1856年她發表《德雷德,陰沉地大沼澤地的故事》,進一步揭露蓄奴制的社會墮落現象。
1859年她發表小說《牧師的求婚》。1869年,《老鎮居民》都是描寫她熟悉的新英格蘭生活。
1869年,她經過對歷史資料的研究,發表了《拜倫生活真相》,揭露拜倫和其姐姐有過亂倫的戀愛關係。因為詩人拜倫是英國人心中的偶像,這篇文章在英國引起譁然,英國人開始攻擊她。
1896年,她在哈特福德去世,終年85歲。與丈夫合葬於安多佛菲利普斯學院校園內。
視頻
哈里特·伊麗莎白·比徹·斯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外賽 | 基督教禮儀,搜狐,2018-10-30
- ↑ 就連婚姻也要在信仰的約束下進行?來了解基督教七聖禮,搜狐,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