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
康縣 |
康縣隸屬甘肅省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西秦嶺南側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東鄰陝西,西接武都,東北與成縣接壤,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系先秦古雍梁之地,巴屬古道之一[1]。
境內氣候屬典型亞熱帶向曖溫帶過渡氣候,總面積2958.46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20.01萬人[2]。轄14個建制鎮、7個鄉,350個行政村,1640個村民小組[3],擁有古老原始森林、陽壩茶園風光、梅園溝等景點景區[2]。
2018年6月,農業農村部確定「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康縣入選。
快速導航:榮譽記錄詞條圖冊關係表
中文 名 :康縣
外文 名 :Kangxian County
行政區類別 :縣
下轄地區 :城關鎮、平洛鎮等18鎮、3鄉
電話區號 :0939
著名景點 :陽壩亞熱帶生態旅遊風景區、花橋村、白雲山森林公園等
面 積 :2958.46平方公里
別 名 :永康縣,隴上江南,隴上西雙版納
國家/地區 :甘肅省隴南市
政府駐地 :城關鎮中街8號
郵政編碼 :746500
地理位置 :甘肅省東南部,陝甘川交界地帶
展開:
目錄
基本概況
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陝甘川交界地帶。境內氣候屬典型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全境處西秦嶺南側隴南山中,地質構造為崑崙秦嶺地槽褶鄒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氣溫12.1℃,無霜期207天,日照時數1433.7小時,年降水量742mm。縣轄8鎮13鄉,350個行政村,1640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9.4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7.78萬人。總面積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萬畝。
歷史沿革
夏時康境為《禹貢》雍州之域,
商、周為氐人住地。察代康屬秦轄白馬氐部族住地。
東周戰國時期屬苴國境內(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開明氏蜀國滅「昔阝」、「平周」二國後封其弟為漢中侯置藩屬苴國,定國都吐費城)。
周慎靚王姬定六年,前316年,秦惠王嬴駟派張儀、張若、司馬錯率隊走石牛道(今劍閣金牛道、劍閣道)滅蜀吞苴,置蜀郡,分其地為三十一縣,康縣時屬蜀郡葭萌縣(縣治今昭化區石盤村)境內。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武都郡,康地屬之。郡治洛谷(今西和縣洛峪)。
東漢光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武都郡由益州刺史部改隸涼州刺史部,郡治移下辨。康地為武都郡之一部。
三國魏文帝分隴右為秦州,武都郡屬秦州。
蜀漢建興七年(229年)蜀取武都、陰平二郡歸併於蜀。魏景元四年(263年),魏將鄧艾率兵南下,攻滅蜀漢後,以原蜀漢轄地分梁、益二州,武都郡入梁州,郡治依舊。
西晉郡屬多變,但康境一直屬武都郡。
東晉從304年到420年,割據紛起。西晉元康六年(296年),氐人楊茂搜建立仇池國後,康隨武都郡入仇池國。咸安元年(371年)前秦克仇池,設南秦州,置劉史,武都郡屬之。
南北朝康地曾先後隸屬南朝宋、北魏、西魏和北周。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平仇池,武都郡入宋轄南秦州。
北魏始置「平樂縣「, 境初屬梁州修城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屬南秦州修武郡。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復置修城郡,郡治廣長,康地分屬修城郡所轄平落、廣長等縣。
西魏文帝大統十二年(546年)後,康境改屬南秦州修城郡。廢帝元年(552年)改武都郡為武州,治武都石門。廢帝三年(554年)又改南秦州為成州,康境隨屬成州修城郡之廣長、平落等縣。建德元年(672年)廢修城郡併入武州,隸屬北周,康境隨入屬之。
隋開皇元年(581年)武都郡改為武都縣,康屬之。大業三年(607年)後,今康縣迷壩、大南峪、王壩鄉之一部屬順政郡,余屬武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都郡為武州,康隨覆津縣屬武州。天寶元年(742年)復改武州為武都郡。乾元元年(758年)又還為武州。廣德二年(764年)被吐蕃攻占,州、縣俱廢。咸通年間收復,康仍屬武州覆津縣。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武州改名為階州,治所移遷蘭皋鎮(今康縣大南峪)。
五代十國後梁貞明元年(915年),階州入前蜀,州治蘭皋鎮。
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階州入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州治由蘭皋鎮遷福津縣(今武都三河)。清泰二年(935年)入後蜀,尋仍收復。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階州入後晉,仍治福津。後晉出帝開運三年(946年),契丹入開封,中原大亂。雄武節度使何建(一作何重建)以秦、成、階三州降孟艇,康隨州入後蜀。
後周顯德二年(955年),世宗伐蜀,成、階二州降後周。
北宋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階州屬陝西路。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階州劃入秦風路。神宗年間,又分陝西為永興路和秦鳳路,階州屬秦鳳路,下轄福津、將利二縣,康境屬福津縣。後將峽西地分為利州路和夔州路,階州入利州路。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又分利州路為東西兩路,階州屬利州西路。嘉定十二年(1219年)合併利州東、西兩路為利州路,階州仍屬利州路。
元統一中國後,階州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都總帥府管轄,府治隴西縣,州治柳樹城(今武都角弓柳樹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廢福津、將利二縣併入階州。
明階州屬陝西布政司所轄鞏昌府,康地為階州之域。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為縣,移治今武都,十年(1377年)復為州。六月設七防關(今雲台鎮大山貧)巡檢司。
清階州轄於陝西右布政使司之鞏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右布政使司為甘肅布政使司,階州隨入甘肅省,雍正七年(1729年)升階州為直隸州,康境設白馬關(今雲合)州判。乾隆元年(1736年)分置白馬關為階州直隸州分州(即右堂督糧廳),轄今康縣。
中華民國2年(1913年)設立渭川道(即隴南道),治所天水,下轄14縣,階州改為武都縣,康境屬之。民國3年(1914年)白馬關設警察所,屬武都縣,上歸渭川道。民國18年(1929年)1月29日,廢白馬關警察所置縣,初名「永康縣」,後裁「永」字為康縣,取「安寧、康福」之意,以北周時之康州而得名,縣治白馬關。民國24年(1935年)甘肅全省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康縣為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治天水。民國31年(1942年)全省改劃8區,康縣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治武都。民國33年(1944年)5月,縣治由雲台遷岸門口。
1949年12月7日康縣解放,劃屬武都專區。1957年3月,縣治遷嘴台(今城關鎮)。1958年4月11日,康縣併入武都縣,同年12月正式入武都縣。1961年12月5日,恢復康縣建制,縣人民委員會正式遷駐嘴台。1985年6月,撤銷武都地區,設立隴南地區,康縣隨屬隴南地區。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隴南市,康縣隨屬隴南市。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康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位於北緯32°53'至33°39',東經105°18'至105°58『之間,東西寬63.898公里,南北長85.069公里。東臨陝西省略陽縣,南接陝西省寧強縣,西與武都區毗連,北隔西漢水與成縣相望。
地形地貌
康縣處西秦嶺南側隴南山中,地質構造為崑崙秦嶺地槽褶鄒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大龍王山為境內最高峰;最低海拔560m。康縣全境處於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內。該帶間發育有兩套復理式變質岩系。一套大致分布在武都陳家壩至四川昭化、白水街間,叫「碧口群」,其下部為塞性火山岩系,上都為千枚岩、板岩系,總厚達1000米。另一套分布在上述變岩系以北的武都兩水鎮至兩河口間,叫「白龍江群」,其下部為砂礫岩系,中部為板岩、石灰岩系,上部為千枚岩、板岩系,總厚度5000~6000米。南秦嶺加里東運動以後的沉積全屬地台型,康縣即屬此類型。在這個褶皺帶中,地層發育比較齊全,除寒武、奧陶系外,從上元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其地層分布主要受東西向構造的控制,印支運動尤其明顯。三迭紀及其以前的地層主要是海相碎屑岩和碳酸鹽岩沉積。侏羅紀開始,則全為山間盆地的陸相沉積。
氣候
康縣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2.1度,無霜期207天,日照時數1433.7小時,年降水量742mm。
水文
康縣屬於長江流域外流地區,嘉陵江水系。境內溝道交錯,流水縱橫。積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極端最枯流量不少於0.05立方米/秒的大小河流15條。以萬家大梁為界分別流向南北,組成兩組小河系——西漢水河系和燕子河河系,最終匯流於嘉陵江水系。各河徑流主要依靠降水補給。康北平洛河流域降水量為554.2毫米,植被覆蓋率低,蒸發量大,降水後滯流調節能力較差,各徑流流量普遍較小,遇連續降雨,河水猛漲,雨停後,流量逐漸減小。因其穿行於黃土邊緣溝壑地帶,汛期泥沙含量高。康南地區植被較好,降水量在963.8毫米左右,且溝壑陡峭,流水落差較大,徑流量多且穩定,泥沙沉積較少。
西漢水是嘉陵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在太石鄉王寺溝入境,流經太石、豆坪、寺台、雲台、迷壩5個鄉鎮後於迷壩李家河出境,至略陽縣西河口匯入嘉陵江。總集水面積9569平方公里,境內全長76公里,集水面積1033.2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5.14億立方米,平均流量48立方米/秒,PH值8.0,河水含沙量13.42公斤/立方米,是康縣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也是康成兩縣的自然界線。
行政區劃
1949年12月7日康縣解放以後,區域依舊。1956年I月31日,將康縣篙川子劃歸武都縣,將武都縣趙家壩劃入康縣。是年11月14日,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武都縣洛塘區解板鄉32個村、楊壩區草規鄉的孟家莊、范塄干、袁家裡劃入康縣。1957年3月,將陝西省略陽縣的大南峪鄉全部和木瓜園鄉的大草壩、賀家溝地區(共7個農業合作社)劃入康縣,將康縣雲台區的窯坪鄉上、下慶陽和鄭灣鄉的史家河等地劃入陝西省略陽縣。同年10月29日,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武都縣太平鄉全部和裕河鄉冷家砭以下12個村劃入康縣。是時,全縣總面積2691平方公里。
1958年11月,國務院決定撤銷武都專區,併入夭水專區,康縣併入武都縣,徽縣、成縣合併徽成縣。與此同時,將原康縣所轄犀牛江以北的將利、鄭山、黃陳、陸家溝、石榴、畢河等地域劃歸徽成縣,而將原成縣所轄犀牛江以南的馬連、四方、劉河、迷壩等地域及紙坊公社的雍壩、水口、甘柏樹溝等地劃入武都縣,歸康寧片管理。
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康縣建置。除將趙壩、唐規二鄉留歸武都縣外,原武都縣康寧片全境為康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958.46平方公里。縣人民委員會置咀台,迄今未變。
1928年由武都縣析置永康縣,1929年改名康縣。取「安寧、康福」之意,以北周時之康州而得名。
2000年,康縣轄8個鎮、20個鄉:咀台鎮、平洛鎮、大堡鎮、岸門口鎮、兩河鎮、長壩鎮、陽壩鎮、雲台鎮、望關鄉、鞏集鄉、寺台鄉、大南峪鄉、迷壩鄉、三官鄉、王壩鄉、碾壩鄉、豆壩鄉、店子鄉、豆坪鄉、賈安鄉、白楊鄉、秧田鄉、太石鄉、銅錢鄉、托河鄉、李山鄉、三河壩鄉、太平鄉。
2004年撤鄉並鎮後,保留8個鎮、13個鄉:城關鎮、平洛鎮、大堡鎮、岸門口鎮、兩河鎮、長壩鎮、雲台鎮、陽壩鎮、望關鄉、寺台鄉、大南峪鄉、迷壩鄉、王壩鄉、碾壩鄉、豆壩鄉、店子鄉、豆坪鄉、白楊鄉、太石鄉、銅錢鄉、三河壩鄉。
2015年1月,豆坪鄉、望關鄉、王壩鄉、大南峪鄉、碾壩鄉、豆壩鄉6個鄉撤鄉改鎮,同時將豆坪鄉改為周家壩鎮。
2018年3月,撤銷銅錢鄉、三河壩鄉、白楊鄉、寺台鄉,設立銅錢鎮、三河壩鎮、白楊鎮、寺台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3月,康縣轄18鎮(城關鎮、平洛鎮、大堡鎮、岸門口鎮、兩河鎮、長壩鎮、雲台鎮、陽壩鎮、周家壩鎮、望關鎮、王壩鎮、大南峪鎮、碾壩鎮、豆壩鎮、銅錢鎮、三河壩鎮、白楊鎮、寺台鎮)、3鄉(迷壩鄉、店子鄉、太石鄉)。
區劃 面積(km²)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社區 行政村 村民小組 康縣
2958.46
城關鎮
746500
8 350
1640
城關鎮
107.83
咀台
746500
3 20
98
平洛鎮
118.08
平洛
746502
- 15
91
大堡鎮
96.32
大堡
746504
1 17
102
岸門口鎮
193.5
街道
746507
1 20
105
兩河鎮
165.27
兩河
746509
- 12
58
長壩鎮
153.27
長壩
746503
1 18
114
雲台鎮
116.28
雲台
746505
1 19
129
陽壩鎮
504.93
上壩
746511
1 34
120
周家壩鎮
121.01
周家壩
746501
- 23
109
望關鎮
78.77
望子關
746503
- 11
56
王壩鎮
70.3
王家壩
746500
- 14
44
大南峪鎮
121.29
大南峪
746505
- 21
98
碾壩鎮
110.63
田壩
746506
- 14
73
豆壩鎮
109.16
豆壩
746506
- 15
50
寺台鎮
59.12
楊灣
746504
- 13
67
迷壩鄉
141.49
河扁里
746505
- 12
46
店子鄉
140.38
小河
746506
- 16
50
白楊鎮
198.27
白楊灘
746508
- 15
76
太石鄉
50.75
河口壩
746501
- 11
37
銅錢鎮
93.98
銅錢壩
746510
- 13
46
三河壩鎮
221.2
三河壩
746510
- 17
73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全縣總人口20.01萬人,常住人口18.21萬人,比上年增長1.06%,出生率11.19‰,死亡率5.59‰,人口自然增長率5.6‰。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5萬人,城鎮化率為29.93%,比上年末提高3.92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數64589 戶,戶籍總人口199180 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34036人,農村戶籍人口165144人。全年新出生2932,其中:男孩1460人,女孩1472人。 民族 2014年末,康縣居住着漢族、回族、滿族、壯族、藏族、蒙古族、瑤族、維吾爾族等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7個,漢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9.7%,少數民族人口597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3%。
政治體制
康縣主要領導(截至2012年)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李廷俊 縣委副書記 趙亞軍 縣委常委 文元旦、易紅斌、馮繼才、楊永貴、張樹斌、蒙艷琴、張小虎 縣人大主任 杜登芳 縣人大副主任 周紹強、盧雲青、趙金耀、楊波 縣長 文元旦 副縣長 楊永貴、廖五洲、郭力逢、靳文君、馬克軍 縣政協主席 黃義成 縣政協副書記 李旭、林曉峰、李樹榮、胡峰濤
自然資源
資源特色
康縣境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56%以上;有國家和省列珍貴樹種如香樟、銀杏、紅豆杉等28種,二是旅遊資源以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為主,這是山川秀美,風光旖旎,千峰疊翠,萬峽溢綠,懸泉飛瀑,百鳥爭鳴,是西北天然生物園和野生動物園,在縣政府全力打造「山水畫廊、花園康縣」的旅遊品牌帶動下,當年旅遊項目爭取資金230萬元,全力打造和推介生態旅遊品牌,新修景區旅遊公路3條15公里,開通了縣城到陽壩梅園溝旅遊專線,全年共接待遊客8.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80萬元。礦產資源:僅開採的陽壩銅礦儲量達260多萬噸,品位達到0.367/立方米;已建成投產7家黃金開採有限責任公司。
生物資源
康縣素有「萬寶山」之美稱,境內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餘種,活立木蓄積量8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60%以上;有國家和省列珍貴樹種如香柿、銀杏、紅豆杉等28種,其中,康縣龍神茶,黑木耳,薇菜、核桃仁等上百種山野食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縣境內共有野生動物300餘種。其中:兩棲動物32種;爬行動物63種;鳥類100多種,哺乳動物163種。有大熊貓、金絲猴、麝、猞猁等世界珍貴動物,並對梅花鹿、大鯢進行人工飼養。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保護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05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30種;二級保護動物75種。屬於省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18種。
以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為主,這裡山川秀美,風光旖旎,千峰疊翠,萬峽溢綠,懸泉飛瀑,百鳥爭鳴,是西北天然生物園和野生動物園,尤其是距縣城84公里的陽壩亞熱帶生態旅遊風景區,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被省旅遊協會和廣電集團評為全省十大旅遊景點之一,其風光具有「隴上版納」之讚譽,其中的梅園溝、紅豆谷、清河原始森林更是景區之精華。另外有位於縣城燕子河南岸的白雲山省級森林公園,名列隴南市十大重點景區之中。全縣旅遊特色優勢日益明顯,知名度和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旅遊人數大幅度增加,2007年共接待遊客16.2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480萬元。旅遊產業正在逐步成為富縣的新興產業,並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礦產資源
僅開採的陽壩銅礦儲量達260多萬噸,品位達到0.367立平方。
截至2003年已探明礦種有金、銅、鐵、煤、硫、磷、水晶石等20餘種,已探明銅儲量400多萬噸,僅開採的陽壩銅礦儲量達260多萬噸,品位達到0.367/立方米。黃金儲量豐富,屬陝南、隴南、川北「金三角」地帶,沙金、礦金儲量頗豐。
經濟概況
綜合 201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69685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139萬元,比上年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19473萬元,比上年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116072萬元,比上年增長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12:11.48:68.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9318元。
2018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為102.3,比上年上漲2.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2.4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3.6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3.3個百分點,成為帶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鮮活食品價格指數為106.1,比上年上漲6.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21.22萬畝,其中:小麥面積6.96萬畝,玉米面積6.62萬畝,豆類面積3.15萬畝,薯類面積4.32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47萬畝,比上年增長25.64%;蔬菜種植面積2.67萬畝,比上年減少2.9%。全年糧食產量36874.42噸,比上年減產1.14%,其中:夏糧產量17124.66噸,增產8.2%;秋糧19749.76噸,比上年減產8.37%。
2018年,全年肉類總產量2447.07噸,比上年增長1.07%;禽蛋產量1334.4噸,比上年增長0.16%;水產品產量25.3噸,比上年增長161.9%。
2018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94萬畝(其中,退耕還林23443.1畝),封育面積1.33萬畝,森林覆蓋率67.37%,城市綠化率37.2%,綠地率24%;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425畝,有效灌溉總面積達4.35萬畝,水平梯田總面積7.59萬畝,比上年增加228畝。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4173萬元,比上年增長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1186.1萬元,比上年增長0.9%;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553.05萬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2633.06萬元。
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997.8萬元,比上年增長5.4%;實現利潤總額577.2萬元,比上年減少11.2%。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81.2%,比上年提高7.2個百分點。
2018年,全年建築業增加值5300萬元,比上年增長4.1%。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669萬元,比上年減少29.3%。其中: 50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2150萬元, 500至5000萬元項目完成118519萬元。施工項目個數84個,本年投產項目個數 51個。 旅遊
2018年,全年旅遊總人數251.9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旅遊綜合收入11.73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全縣旅遊從業人數3928人。
國內貿易
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155.8萬元,比上年增長7.1%。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1351.8萬元,增長7.8%;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5804萬元,增長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業收入33795萬元,商品零售46075.2萬元。按行業分:批發業6538萬元,增長0.7%;零售業39537.2萬元,增長0.9%;住宿業11104萬元,比上年增長11%;餐飲業22691萬元,增長9.1%。
財政和金融
2018年,全年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24262萬元,比上年下降3.0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826萬元,下降15.75%;公共財政預算稅收收入6023萬元,比上年增長5%;從主體稅種看,其中:增值稅3543萬元,下降5.1%;企業所得稅834萬元,比上年增長99%;個人所得稅251萬元,比上年增長66.23%。財政支出166276萬元,比上年下降1.25%。
2018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07187萬元,比年初增加12756萬元,上升2.58%,其中:個人存款餘額378007萬元,比年初增長11.7%;非金融企業存款83502.34萬元,比上年減少9.42%。年末各項貸款餘額371015萬元,比年初減少20539萬元,下降5.2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8年,年末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76所,其中,小學11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初級中學8所,普通高中3所(含民辦學校1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所,幼兒園37所,教育培訓中心1所,現有在校學生29232人(中小學學校學生22727人,女生11062人)。其中,幼兒園6505人,小學13648人,初中5438人,普通高中3243人,職中398人。有在職教職工1921人,其中,中小學1727人,幼兒園194人,中職40人,培訓中心17人,專任教師1817人。幼兒園入園率96.1%,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普通初中升學率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9.8%,高考二本上線率43.09%。
科技
2018年,全縣完成科技專利申報量66件,其中:發明專利9件,外觀專利57件。康縣獨一味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獲得高新技術企業榮譽。
文化
2018年,全縣實現行政村「鄉村舞台」全覆蓋,不斷鞏固提升「鄉村舞台」建設成果,全縣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達到了三級以上標準;2018年新建成村史館(家史館)18個及5個歷史再現工程,建成村級綜合文化廣場80個,累計達到230個。新建鄉村戲台18個,累計達到41個;創建文化產業示範點5個、註冊成立鄉村文化旅遊公司16個;新建農民健身工程12個,累計達到244個。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結合起來,大力實施「歷史再現」工程,全縣不同類型的村史館達到57個,23個村史館被省文物局命名為「歷史再現工程」,10個村史館被評為全省鄉村記憶博物館建設示範館。成功申報省級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茶馬古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進展順利。[2]
衛生事業
2018年,年末全縣現有醫療衛生機構168個,其中:綜合醫院(縣醫院)、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幼站、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各1個,鄉鎮衛生院24個,診所136個,其他衛生機構2個。擁有床位685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540人,其中:執業醫師130人,執業助理醫師75人,註冊護士235人,藥師34人,其他衛生人員66人。建成了186所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其中當年新建40所)和2個醫養結合中心示範點。
居民收入
2018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8元,比上年增長1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897元,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4元,比上年增長6.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478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為32%。
社會保障
2018年,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加人數126194人,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6831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加人數177056人,城鎮職工參加醫療保險人數18188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873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26人,發放低保金946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074人,發放低保金3681萬元;農村五保戶1693人,發放供養資金901萬元;全年發放民政救災救濟資金465萬元。城鎮新增就業235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
環境保護
2018年,全縣總面積2967.9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60萬畝。最高海拔2484.8米,最低海拔560米。全年總降水量903.4mm,年均氣溫11.3℃,年總日照時數1549.1小時,無霜期198天。現有森林約338.29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252.72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7.37%,林木綠化率高達74.26%。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大鯢自然保護區1個。
2018年,全年全面完成了四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指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826.78噸,比上年下降2.82%;氨氮排放量為139.3噸,比上年增加0.5%;二氧化硫排放量為459.33噸,比上年下降0.53%;氮氧化物排放量為66.43噸,比上年下降10.57%。城市燃氣普及率80.5%,城市供水率99.5%,城市污水處理率97%,垃圾處理站1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綠地率24%。
勞動就業
2018年,全縣城鄉勞動力資源總數13.81萬人,其中鄉村勞動力12.06萬人。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1.1萬人,其中:鄉村10.1萬人,城鎮1.00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35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
交通運輸
2018年,年末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1748.8公里,其中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22.4公里;已通瀝青、水泥路的村350個,通客運班車的村342個;全年完成客運量119.86萬人次,完成旅客周轉量1985.76萬人/公里,完成公路貨運量76.54萬噸,完成貨運周轉量2196.34萬噸/公里;營運客車224輛,其中:客車81輛,公交車28輛,出租車115輛。 郵電通訊 2018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180.33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039萬元、移動業務總量6000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010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131.33萬元。全縣農村35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電話,固定電話用戶1.3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6.54萬戶,互聯網上網用戶10.06萬戶。
風俗民情
特產 黑木耳:康縣是「黑木耳之鄉」,康縣黑木耳2008年以來獲得國家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證明商標、地理標誌產品。
茶葉:康縣是甘肅茶葉的主產地。康縣茶園面積6.48萬畝,茶農6500餘戶,年產綠茶42萬公斤,產值達4200萬元。
其他特產:核桃、板栗、龍鬚菜、花椒、土蜂蜜、櫻桃、猴頭菇、蕨菜、獼猴桃、五味子、天麻、蠶桑等。
民間藝術
寺台造紙術:造紙,康縣當地群眾又叫做「抄紙」。據《康縣縣誌》記載,手工造紙在康縣形成規模歷史久遠。一般認為是從清代初期開始,手工造紙術傳入康縣境內。
康南鑼鼓草:鑼鼓草,又叫薅草歌。康南有山大溝深,坡陡地薄的特點。長久以來形成了刀砍火種、大集體務作的生產方式,每當集體勞動,大家一邊唱薅草歌。
豆坪嗩吶:康縣嗩吶有許多曲牌,其中流行最廣的就有一百多個,有喜慶的《開財門》、《大開門》、《八仙上壽》、《全家福》;悲苦的《哭長城》、《哭五更》、《弔孝》等。
康縣木籠歌:亦名花兒姐,是起源於康縣,廣泛流傳於隴南乃至甘肅全境的敘事長篇民歌,它充分反映了西部農民追求真理、渴望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
康南毛山歌:是一種具有地域特點的原生態民間演唱形式,廣大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觸景生情,即興演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真切地反映出當地人民的生活、生產狀態,是康南廣大人民集體創作成的民間音樂作品。
旅遊資源
康縣氣候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東西走向的牛頭山和萬家大梁將全縣分割成南、中、北三個不同類型的自然生態區。因此,康縣旅遊的最大優勢是生態,最大特色是綠色。經過對旅遊資源全面細緻的調查摸底和普查,現已查明全縣具有開發價值的自然景觀達100多處,人文景觀50多處。著名的景區景點有:白雲山森林公園、陽壩梅園溝、紅豆谷、托河龍宮景區、清河原生態風景區等,具體包括:清河、南溝、海棠谷等5大原始森林區,以陽壩鎮為代表的萬畝茶園風光,有古銀杏走廊、瀑布走廊,有多條河谷和深山峽谷,有迷人的地下宮殿、托河龍宮,它既是一個天然植物園,又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發展生態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正在開發的旅遊項目有:生態觀光游、休閒度假游、體育健身游、茶園風光游和綠野仙蹤游等;正在開發的主要景區景點有:梅園溝自然風景區、托河龍宮景區、紅豆谷景區、清河原始森林景區和白雲山公園景區等。
藍藍的天空,淡淡的雲霧,涼涼的空氣,靜靜的河水,一切都是那麼的美麗迷人,這裡就是被稱為「隴上西雙版納」的甘肅康縣。
清晨,沐浴在秋天溫暖怡人的陽光下,享受着大自然賜予的溫情與撫愛,我早已深深陶醉,四周秀美的山峰,清澈的河水,讓我感覺這裡就是真正的人間仙境。
據說,小城的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鞠躬盡瘁的蜀相諸葛亮,一生戎馬的抗金名將吳麟,還有紅四方面軍廖漢生部都曾在這裡留下過光輝的足跡和動人的傳說。
從遠處望去,群山環抱中的縣城顯得寧靜而嫵媚。
挺拔的白雲山依城而起,山高2500多米,因山間常年雲霧繚繞而得名,緩緩流淌的燕子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在城中形成了長達4公里的玉帶般的河面,河水清澈遼闊,清風徐來,碧波蕩漾,康縣小城就坐落在這山與水的中央。
到康縣來旅遊的朋友,如果您善於總結的話就會發現,康縣的山水之美,完全在於這裡的山水與植被的完美結合,康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0%,高踞全省之首,境內有1000多種樹木生長,是真正當之無愧的天然植物寶庫。
銀杏就是其中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在距今1.7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銀杏和恐龍一樣幾乎遍及全球,然而到了第四紀,北半球發生了巨大的冰川運動,歐亞和北美的銀杏全部毀滅,亞洲的銀杏葉滅絕殆盡,只有中國的銀杏倖免於難,繁衍至今,成為我國獨有的植物「活化石」,被世界譽為「東方的聖者」。銀杏被當地人稱為「白果樹」,在康縣的賈安,有顆樹齡2000多年的銀杏樹,樹圍7米,高50米,為雌雄同體,與銀杏相伴相生的還有一個桫欏樹,他從銀杏的中間生長出來,形成了罕見的「樹中樹」奇觀,雖然吸收不到陽光雨露,但仍然生機盎然,鬱鬱蔥蔥,充分顯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被譽為「銀杏王」。
最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銀杏已經被列為中國國樹的首選樹種,據說入選國樹的條件非常苛刻,而銀杏入選的理由是:它為中國特有,在我國有廣泛的分布,外觀漂亮,深受國人喜愛,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反映中華民族民族精神。
水是康縣一道獨特的景觀,在康南銅錢的響水泉,一股清泉自山頂崖縫裡流出,從數十米的懸崖上飛流而下,滴入深幽的泉底,泉水叮咚,永無間歇地在幽谷間迴蕩,讓人忘卻塵世紛亂,沉醉其間,不能自已。
在康縣,流傳着很多美麗的傳說,關於五顆石和亂山子的傳說就有好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說,二郎神下界仙遊,他信手抓起幾顆石子在手裡把玩,忽然接到玉帝聖旨,叫他前去收復附近一條為非作歹的孽龍,他把石子隨手一扔,就形成了如今的五顆石。在龍神溝自然風景區里,有一奇觀叫「飛來五顆石」五個磨盤大小的石頭,擺放在懸崖峭壁之上,據當地人講,它就是當年二郎神追趕孽龍時留下的五顆石子。相傳,二郎神與孽龍進行了數場惡戰,最終收復了孽龍,但當地原本整齊有序的山峰卻被攪得凌亂不堪,成了如今的「亂山子」。
有一個浪漫的說法,康縣優越的類南方生態環境,使南國的「相思」來尋此「落實」。當然,也因為這份珍貴,康縣的旅行中,又平添了個好去處——紅豆谷。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紅豆自古以來就是愛情的信物,在王維的詩中,藉由紅豆述說對朋友的思念,紅豆谷的兩邊山上,長滿了紅豆杉,每到秋天,紅豆杉的種子便破殼而出,跌落的谷底的溪水中,粒粒紅豆,點點相思,招徠許多情侶,他們撿拾紅豆,互訴愛慕。「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在紅豆谷,不僅有愛情的信物,還有象徵愛情的連理枝,讓人感覺,與溪水輕盈流淌着的並不只有詩意,還有真真切切的存在。
有人說,不到陽壩,不知道隴南的山又多青,水有多秀,到了陽壩不到梅園,您就無法想像山有多靚麗,水有多神奇。要在短時間內領略康縣的青山秀水,最好的去處就是陽壩的梅園,通往梅園的路上,您經常會被路邊上那如畫的風景所吸引,這不!路旁的這潭湖水就吸引了我們,你看這酷似一彎新月的湖泊,波光粼粼,晶瑩縹緲,就像是在墨綠的絲綢上鑲嵌了顆顆璀璨的珍珠,這樣的湖面與岸邊的古柳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天然山水畫,石刻於潭邊巨石上的「月牙潭」三個大字更為它平添了許多文化內涵,在秋日裡明媚的陽光下,碧綠的月牙潭就像一塊美玉,在梅園中部與四周的青山輕聲地呢喃。
天鵝湖則與岸邊的墨竹林相映成趣,湖的兩岸,里里外外都是墨染似的梅竹,婆娑的倩影倒影在碧波蕩漾的天鵝湖中,顯得嫵媚而動人。這裡曾是白天鵝的棲息地,如今,仍有白天鵝、鸕鶿、野鴨在輕劃的小舟邊嬉戲,不是來湖邊喝水的金絲猴、梅花鹿等也會駐足觀望,人在景中游,人又成了風景,難道這還不是江南嗎?
康縣陽壩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康縣東南部,景區總面積504.93平方公里,境內氣候溫潤、景色秀麗,有紅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國列珍稀樹種近40種;有金絲猴、金貓、大鯢等國列珍稀動物36種,又自然景觀200餘處,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居全省之首。景區內大部分為原生態森林。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秀麗的人文景觀以及豐富的綠色山野產品把陽壩巧妙地打造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隴上江南」。
風景區內無山不青,無水不秀,氣候濕潤,山川秀美,風光崎旎。自然、人文資源非常豐富。特別具有代表性的,占有康南三分之二面積的古老原始森林,陽壩茶園風光,神奇美麗的梅園溝等景點景區,堪稱甘肅的「西雙版納」,世界名茶之鄉。原全國政協委員楊植霖1989年來康縣調研時,眷戀陽壩山水,稱道:「奇花異草點山丘,隔葉黃鸝叫小猴,百里林蔭添綿繡,留戀願在畫中游」。1985年10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康縣視察期間,特意為康縣白雲山公園提寫了「白雲山公園」園名,這是總書記第一次為全國縣級公園題詞。
截至2010年,康縣具有開發價值的自然景觀達100多處,人文景觀50多處。著名的景區景點有:白雲山森林公園、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紅豆谷、托河龍宮景區、清河原生態風景區等,具體包括:清河、南溝、海棠谷等5大原始森林區,以陽壩鎮為代表的萬畝茶園風光,有古銀杏走廊、瀑布走廊,有多條河谷和深山峽谷,有迷人的地下宮殿、托河龍宮。
截至2010年,正在開發的主要景區景點有:梅園溝自然風景區、托河龍宮景區、紅豆谷景區、清河原始森林景區和白雲山公園景區等。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康縣東南部,景區總面積504.93平方公里,境內氣候溫潤、景色秀麗,有紅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國列珍稀樹種近40種;有金絲猴、金貓、大鯢等國列珍稀動物36種,又自然景觀200餘處,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居全省之首。景區內大部分為原生態森林。
梅園河濕地公園
康縣梅園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康縣陽壩鎮,面積555.8公頃,是以永久性河流濕地為主,灌叢沼澤濕地、草本沼澤濕地組成的複合濕地,是隴南市獨具特色的天然生物園,具有典型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特性。濕地公園建立後,不僅能夠提供巨大的生態功能,在涵養水源、維持生物多樣性、保障流域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推動當地生態旅遊業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白雲山森林公園
白雲山森林公園,主峰海拔高2500米,白雲山具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眉之秀、張家界之靈於一身。園內風景如畫,奇峰險竣,蒼翠秀麗、花木繁茂。白雲主峰壁立千仞,直指蒼穹。2003年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它依山面水局新穎別致,結構脫俗獨特,如畫卷垂掛白雲山頂,似彩屏直豎燕子河南。每當東方破曉,河谷里,晨霧或如輕紗,游移飄乎,變幻莫測,或似重幔,匿大橋、迷高樓,山形花影在霧海中沉浮隱現。當夕陽銜山,晚霞滿天,河面抹上淡淡的紅光,微波起伏,園林倒映,又給公園增添了「一道殘陽鋪水中」自然景觀。
1985年10月4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康縣時,曾飽醮濃墨,揮毫題寫的「白雲山公園」園名鑲嵌在大門上方,兩邊刻有隴南味純汪廷湖題寫的對聯「百世風光當代裝點多秀美,千古歲月今朝耕耘更香甜」,大門背面是全國政協常委楊植霖題寫的「留贈康縣」 一詩。
花橋村
花橋村(4A級景區)位於白望路沿線,距康縣縣城26公里,距望關成武高速入口5公里,距隴南市70公里。花橋村景區是西北地區集鄉村養生養老、田園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鄉村旅遊培訓及農特產品加工、展示、銷售等產業鏈融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景區。花橋村森林覆蓋率高達70%,年平均氣溫11℃,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村莊內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健全。2014年花橋村被列入國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201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同年被列為全市鄉村旅遊示範點。2016年在全省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現場會上被授予「中國茶馬古道文化藝術之鄉」、「甘肅省鄉村旅遊培訓基地」、「全省農民回鄉創新創業基地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康縣茶馬古道
康縣毗鄰陝西、四川,自古是連接西南、西北的重要通道。康縣境內的茶馬古道是目前國內發現唯一有碑文佐證的茶馬古道。
受災情況
康縣
.12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康縣震感十分強烈,據初步統計,全縣21個鄉 鎮350個村20.2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倒塌房屋10800間。其中:倒塌居民住房10000間3400戶,損壞房屋147532間,全縣80%以上群眾在簡易帳篷下露宿,全縣229所中小學校3萬多名學生全部停課,因災遇難21人,因災傷病184人,因災死亡牲畜64頭,直接經濟損失1.51億元。全縣醫療衛生系統緊急出動,搶救重傷病人,醫院缺乏急救藥品,群眾急需帳篷、食品等生活用品,全縣範圍內受災十分嚴重。
榮譽記錄
2018年5月,「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公布,康縣上榜。
2018年6月,康縣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2018年6月,農業農村部確定「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康縣入選。
14詞條圖冊 康縣康縣 參考資料: 1. 康縣概況
康縣人民政府網 2017-05-27 [引用日期2017-09-06] 2. 2018年康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康縣人民政府 2019-10-11 [引用日期2019-10-11] 3. 區劃人口
康縣人民政府網 2017-06-07 [引用日期2017-09-06] 4. 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貴州12個縣市區上榜
澎湃新聞 2018-05-16 [引用日期2018-05-16] 5. 全國普法辦公室關於表彰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的決定
中國普法網 2018-06-17 [引用日期2018-06-17] 6. 農業農村部關於確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的函
國家農業部 2018-07-16 [引用日期2018-07-16] 詞條標籤: 行政區劃 城市 地理 合作編輯者:
參考來源
甘肅康縣蕨菜成災,可以用鐮刀割,你們那裡有嗎 2021年03月15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康縣隸屬甘肅省隴南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西秦嶺南側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東鄰陝西,西接武都,東北與成縣接壤,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系先秦古雍梁之地,巴屬古道之一,搜狐, 2014-06-27
- ↑ 境內氣候屬典型亞熱帶向曖溫帶過渡氣候,總面積2958.46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20.01萬人[2。轄14個建制鎮、7個鄉,350個行政村,1640個村民小組[3],擁有古老原始森林、陽壩茶園風光、梅園溝等景點景區],搜狗問問 - wenwen.sogou.com/z... -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