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
晋江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东北连泉州湾,东与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海岸线长121公里,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345平方公里。集闽南金三角经济开放区、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于一体。晋江市作为中国县级市中唯一的荣获2009年“品牌城市特别奖”[1]。
晋江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26.16%[2]。
目录
历史渊源
上古先秦
从秦朝到隋朝的800余年间,先后属闽中郡、闽越郡、闽越国、建安郡、闽州(驻所今福州)等所辖。
两晋隋唐
晋江是从晋朝开始有中原洛阳人士因战乱搬迁至此,怀念晋朝故土,因此将居住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
公元4世纪初,中原战乱频繁,有晋人南迁,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使晋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但南朝、隋朝和唐朝前期由于今晋江一带人口稀少,今晋江一带的行政建制多次被裁撤。武荣州建立不久复废入泉州(今福州)。
唐朝中期开始有较多的中原人迁入晋江一带 ,而居住地则因该江得名——晋江。
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第三次置武荣州,晋江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州治设今市区。唐朝初年,归武荣州所辖。
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武荣州始改名为泉州。
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治所位于今泉州市鲤城区)。
五代十国
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泉州称清源郡,晋江属之。
两宋元明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晋江县属泉州。
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至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二十年间,先后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书省衙,泉州改为泉州路,晋江属之。
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改为泉中府,晋江属之。
明代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司”,统领各地府、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称泉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晋江属之。
清史民国
清承明制,全国分为十五省,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晋江属之。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后属泉州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属之。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后。
新中国时期
泉州于1949年9月1日解放,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属之。
1951年1月,晋江县析城关区和第四区的浮桥、王宫一带(近郊,今丰泽区)设立县级泉州市(今鲤城区),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批准,晋江县人民政府于4月17日从晋江县城关区(鲤城镇)迁驻青阳镇(现青阳街道)。
1971年1月,划晋江县的罗溪、马甲、河市三公社和双阳农场入泉州市,1997年6月此些地改名洛江区。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县级市泉州市升为地级市,晋江属之。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东部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和1993年,晋江撤县设市[3]。
行政区划
晋江市人民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青阳街道、梅岭街道、西园街道、罗山街道、新塘街道、灵源街道、安海镇、磁灶镇、陈埭镇、东石镇、深沪镇、金井镇、池店镇、内坑镇、龙湖镇、永和镇、英林镇、紫帽镇、西滨镇。共有92个社区、293个村委会。
位置境域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4° 30’ 44”~24° 54’ 21”,东经118° 24’ 56”~118° 41’ 10”。东濒台湾海峡,西和南安市接壤,南与金门隔海相望,北同鲤城区、丰泽区毗邻,东北与石狮相连,境内陆地面积649平方公里;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22公里,海域面积634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晋江市全境地形比较平缓,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主要位于东北部靠近泉州湾和西南部围头湾一带。丘陵则大小分布在各个地方,海拔均比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峰有北部紫帽山和中部灵源山。晋江最高点在紫帽山,海拔517.8米。地貌成因属复式的地堑地垒构造。北东向主干断裂通过地段,地貌上表现为侵蚀一剥蚀的阶地及断块丘陵分布区。
东侧的滨海断裂,东断块上升,地貌上表现为条带状低丘;西断块下降,地势较为低平,也成为条带状分布。北东向地貌条带,受活动性较大的北西向断裂的切割,在引张的应力作用下,形成断陷区,成为堆积地貌发育的空间,故较大的堆积地貌也呈北西走向。地堑多形成平原、台地,地垒形成丘陵或残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境西北边缘晋鲤交界,海拔517.8米的紫帽山,是晋江市地势最高地区。由此地势向泉州湾、台湾海峡、围头湾方向下降,具有西北向东南海滨倾斜的趋势。地貌类型以台地、平原、丘陵为主,台地占市域面积67.3%。
气候特点
晋江市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折合年水量7.448亿立方米,旱年降水量500多毫米。全市平均降水量1441.1毫米,折合年水量9.353亿立方米。由于县域邻近北回归线,三面临海,环流和陆域下垫面的综合影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盛行风向季节更替,季风气候显著。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两者的强弱、进退、更替,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和其他天气现象的变化。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太阳高度角较大,因而辐射强度也较大,日照百分率也较大,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暖热,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秋温高于春温。降水较多而时空分配不均,春夏多雨,秋冬少雨,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台风、暴雨、洪涝、低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水文特征
晋江市域溪河除晋江、九十九溪外,其他溪河均发源于县境的丘陵、台地,源近流短,且自成单元向东、向南独流入海。河道浅窄、河网密度大。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溪河水量多、水位上涨,为丰水期,尤其7月~9月受台风的影响,流量激增,水位暴涨,在干旱季节则多为断流。晋江市域的湖泊中,龙湖、虺湖是境内两大淡水湖,也是福建省境著名的淡水湖。
自然资源
晋江市境内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为4.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36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737亿立方米,按常住人口158.7万人计算,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全省的7%、泉州市的19%,属于绝对贫水区,只能依靠外引晋江客水来弥补工业、农灌和生活用水需要。
晋江市境内已发现矿产12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10种。优势矿产主要是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石材、玻璃用砂和铸型用砂四种。其中深沪镇有一探明石英砂矿区(1986~1988年勘探),位于深沪湾海积一级阶地,为一大型优质玻璃砂、型砂矿床、石英砂总储量7534万吨(其中:玻璃砂储量1671万吨、型砂5863万吨),分布面积6.51平方公里,目前尚未公开利用。另外,晋江市花岗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永和、东石、英林、龙湖、金井等镇。已开发利用的主要为饰面用花岗岩和建筑用石材。
晋江市亚热带季雨林除灵源寺、金粟洞、灵秀山有零星残存外,次生林散布于紫帽山、灵源山、灵秀山等丘陵地区。主要树种有:青岗栎、石楠、樟木、榕树、肉桂、山玉桂、木荷、枫香、木棉、破布木、亮叶柽、围涎树、余甘子、重阳木和土密树等。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相思树、木麻黄、柠檬桉、大叶桉、藤枝竹、赤竹、杉、银合欢、金合欢、大叶合欢、天竺桂、女贞、苦栋、棕树和行道树的凤凰木、银桦等。灌木主要有:茶树、桃金娘、车桑子、南岭荛花、黑面神、山芝麻、菝葜、胡枝子、野牡丹、牡荆、盐肤木、石斑木、鸟不踏、两面针、金缨子、黄栀子、乌饭和黄端木等。草本植被包括荒山草坡植被和沙生植被。主要有:野枯草、细毛鸭嘴草、芒箕骨、犁头草、节节草、月儿草、虎尾草、五节芒、囟地菊、老鼠刺、鸡眼草、叶下珠、旱莲、沙草、铺地黍和海蔓荆等。
晋江市境内野生动物哺乳类中,曾有猫科的虎、豹,灵猫科的狼、狸,猪科的野猪(山猪),还有鼬科的水獭、黄鼬(黄鼠狼),猴科的猕猴,刺猬科的刺猬,鼠科的松鼠、花鼠(树鼠)、田鼠、黑家鼠,鲮鲤科的穿山甲等。
爬行类有:蟒蛇科的锦蛇,蝮蛇科的青竹蛇,眼镜蛇科的眼镜蛇(俗名“饭匙枪”)、金环蛇、银环蛇(俗名“簸箕甲”),石龙子科的石龙子(蜥蜴)和壁虎科的壁虎等。两栖类有:蛙科的棘胸蛙、虎纹蛙、泽蛙和金线蛙,龟科的乌龟和鳖科的甲鱼(鳖)等。
鸟类主要有:雉科的鹧鸪、环颈雉(俗名“雉鸡”)、环鸡雉(俗名“山鸡”),鹰科的老鹰,文鸟科的麻雀,鸦科的喜雀(俗名“客鸟”)、乌鸦,秧鸡科的田鸡,惊鸟科的八哥,燕科的家燕,还有布谷、信鸟、画眉、百舌、莺、鸳鸯、相思鸟、杜鹃、白头翁和猫头鹰等。水生动物品种繁多,仅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就有78科240种。其中海水鱼类215种,淡水鱼类25种。
人口民族
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6.6‰,自然增长率为5.0‰;城镇化水平为67.0%,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117.63万人,其中男性60.15万人,占51.1%,女性57.48万人,占48.9%,男女性别比例为104.6:100。
经济概述
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9.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总量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2%和2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0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333.69亿元,增长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75.01亿元,增长1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7%,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调整为0.9∶59.8∶39.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达105790元(折合15987美元),比上年增长8.6%[4]。
教育
高等学校
1.泉州轻工学院
2.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3.福州大学晋江校区
交通综述
2018年,拥有客运企业4家、客车121辆,全年完成客运量407.8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4913.64万人公里;货运企业131家(其中危货企业4家),货运车辆总数(包含个体)21088辆、总吨位103672.13吨,全年完成货运量4291.84万吨、货物周转量538633.23万吨公里;拥有机动车维修企业122家,其中一类15家、二类45家、三类62家。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22家、教练车1149辆。
2018年,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40.48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7.57万辆,增长7.3%;轿车保有量35. 83万辆,增长8.2%,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4.04万辆,增长7.7%;摩托车保有量13.02万辆,增长0.7%。
公路
2018年,全市拥有公路里程2404.0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6公里(互通出入口7个)、国省道119.335公里、县道238.606公里、乡道825.458公里、村道1156.107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128.2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6公里)、二级公路448.973公里、三级公路131.838公里、四级公路1507.013公里、等外公路187.993公里,等级道路达92.2%;全市陆域公路密度为370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公路密度的7倍多,位居全国前列。
国道:324国道
省道:201省道、308省道
高速公路
泉厦高速公路为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的主体部分,其中泉州至厦门段为福建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于1997年通车。晋江段全长23公里,经过陈埭、池店、西园、磁灶、内坑、安海镇(街道)。福厦高速及厦漳高速将由四车道扩宽为八车道,泉州至厦门段率先在2010年9月扩宽。
泉三高速公路是泉州通往三明的快速交通要道,2009年正式通车。晋江段主线共7.44公里,途经磁灶、池店、紫帽、西园4个镇(街道)。
晋石高速公路是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的二期工程,全长17.9公里,双向6车道,自内坑镇柑市村,与沈海高速公路连接,接泉州环城高速公路3期,即泉州湾跨海通道工程,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沿线设内坑枢纽互通、晋江南互通、樟井枢纽互通、新塘互通。
铁路
福厦铁路自福州南站至厦门北站,全线长273公里,设计标准采用Ⅰ级双线电气化,速度为250公里/小时,预留300公里/小时,全线设14个车站,2005年10月动工,2009年建成,2010年4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晋江段从西北部经过,途径紫帽、磁灶,内坑,安海镇。晋江站(晋江火车站)位于内坑镇上方村,距晋江市区14公里,共有两个站台,到发线3条,通过线2条,设计最高聚集人数每小时2000人。
水路
2018年,水运企业1家、船舶1艘、载重17705吨、全年完成货运量95.77万吨、货物周转量124315.26万吨公里;
围头港:晋江唯一的集装箱港口。
深沪港:各种散杂货业务为主。
晋江陆地港:福建四大陆地港之一,以福厦铁路为依托,通过厦门港进出口。
航空
2018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开通国内航线55条,国际(地区)8条,全年完成航班起降58319架次,比增32.8%;实现旅客吞吐量744.31万人次,比增39.4%;货邮吞吐量6.38万吨,比增7.7%。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晋江机场原为军用机场,始建于1955年8月。1980年5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立航站,使用安-24型飞机,开辟晋江-福州、广州航线。1983年12 月,因厦门高崎机场建成通航而关闭。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晋江市经济发展需要,1993年7月,经国家计委和总参谋部批准,于同年12月,由晋江政府及泉州所属其它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筹资2.9亿元对机场进行大规模扩建改造。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泉州晋江市下游南岸,与周围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相衔接,交通极为便利。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级,拥有一条长宽分别为2600米×60米的跑道,道面强度PCN值63,设置先进的通信导航及助航灯光系统。通航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杭州、武汉、长沙、昆明、南京、重庆、南昌、太原、济南、郑州等国内航线和香港、马尼拉等地区航线。
海港
晋江的海港有围头港(以集装箱业务为主),深沪港(以各种散杂货业务为主)。 2009年围头港完成集装箱呑吐量29万标箱,深沪港完成散杂货呑吐量146万吨
公共交通
2018年,出租汽车企业1家、出租汽车116辆。拥有公交运营车辆500辆,公交驾驶员485人,公交线路46条,公交站点324个,公交首末站9个(枢纽站4个)。
风景名胜
截至2017年底,晋江市有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
安平桥
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安海湾。古代安海又称安平,因此桥称“安平桥”;由于桥长约五华里,所以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历时十四年建成。桥长2256米,有船形墩、半船型墩、方形墩361座。桥面铺设花岗岩石板,最重的一条超过20吨。桥面两翼有石护栏,桥上有憩亭五座,分建于桥的东、西、中部,还有石雕将军4尊,历代重修碑刻15方,桥头有五层六角仿木砖塔一座(白塔)。
深沪湾海底森林
位于深沪湾土地寮一带低潮区的潮滩上,退潮时可见分布约1平方千米的古森林(松科油松植物C14同位素年龄为7500年左右)遗迹和牡蛎礁,是研究台湾海峡两岸大地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宝贵的实物资料,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资岩寺
位于金井镇卓望山上,始建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寺中依山崖雕如来、观音、势至三世尊佛,佛像站立,身高4.5米,宽1.62米,姿态微俯,造型神妙,寺后崖石刻有“泉南胜概”四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帽山
与清源山、朋山、罗裳山合称泉州四大名山。山中苍郁紫翠十余里,层峦叠嶂十二峰。遥望若螺黛浅画、紫云覆顶,有金粟洞、古元室、小丹邱、金粟寺、普照寺、古玄寺、龙水寺、凌霄塔、陈紫峰墓、金地院、半山亭、石鼓、试剑石、紫湖、龙池、化鲤潭、紫溪水库等景点。
灵源山
位于安海镇,险峻的山地、球状风化的石蛋地貌与茂密的树林组成优美的山地景观。山顶远眺,晋江西南部、南部、石狮全境、安海湾及远处的深沪湾尽收眼底,主要景点有灵源寺、紫云室、步云关、望江石、石镜道人之塔[5]。
城市荣誉
- 2011年,晋江市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 2013年,晋江市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 2018年5月21日,晋江市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 2018年11月,晋江市入选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 2018年11月8日,晋江被确定为2018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 2018年11月,晋江入选“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范例城市”。
- 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7]。
城市排名
- 2018年10月,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发布,晋江市排第8名[8]。
-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榜单发布,晋江市排第27名。
- 2018年10月,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晋江市排第3名。
- 2018年10月,晋江市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5名。
- 2018年10月,晋江市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位居第10名。
- 2018年11月,晋江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第8名。
- 2018年11月,晋江市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5位。
- 2018年11月,晋江市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强”,排第22名。
- 2018年12月,晋江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榜,排第11名。
- 2018年12月,晋江入选“2018中国陆最佳商业城市榜”,排第75名。
- 2018年12月6日,晋江市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30强”,排第13名。
视频
晋江市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地理中国:晋江 遇见不用低头的特别之美,中国网, 2013-3-29
- ↑ 晋江知多少 ,搜狐网,2017-10-11
- ↑ 重磅│晋江、石狮、南安又上榜中国百强县!晋江排全国第5! ,搜狐网,2019-07-22
- ↑ 晋江发布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晋江新闻网,2017-04-23
- ↑ 福建晋江五个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喜欢的不要错过了,网易网,2018-11-12
- ↑ 晋江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搜狐网,2014-01-20
- ↑ 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名单出炉,网易网,2018-12-29
- ↑ 中国百强县市区地图出炉!江苏稳居第一 东部狂揽7成,凤凰网,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