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濾食性動物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目錄

名詞解釋

濾食性動物從身邊的海水環境裡篩選食物。這種進食的方式十分高效,為生活在淡水以及海洋里的動物所採用。目前所知,採用這種進食方式的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它們的獵物主要是拇指般大小的甲殼動物一磷蝦。濾食性動物中也不乏鳥類、魚類和蠕蟲類動物的身影,還有其他很多無脊椎動物,從海濱岩石上的蚌、藤壺,到海里長得像水母的搏海鞘。

濾食性動物以鰓和(或)口中齒作為濾網,通過水的吸入與吐出而濾取小型浮游生物。大多數濾食性動物吃活的動物、微生物,但也有一些濾食性動物似乎更喜歡吃腐食。它們過濾、取食動物屍體碎屑,這些碎屑或是由水流從別處帶來,或者是從水面沉降下來。淡水中典型的濾食性動物有鰱魚和鱅魚。海洋中典型的濾食性動物有鯡魚、油鯡、沙丁魚、鯷魚等。鬚鯨類是典型的濾食性哺乳動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