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买花》唐朝·白居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买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为组诗《秦中吟十首》的最后一首。此诗通过叙写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面,揭露了当时上层统治者奢侈豪华、挥金如土的腐朽生活,深刻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矛盾。诗分两部分,前十四句,写京城贵族买花;后六句,写田舍翁感叹买花。全诗行文晓畅,对比鲜明,讽刺辛辣,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

《买花》唐朝·白居易
图片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作品名称 买花

作品别名 牡丹

作 者 白居易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帝城春欲暮⑴,喧喧车马度⑵。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⑶,酬直看花数⑷:

灼灼百朵红⑸,戋戋五束素⑹。

上张幄幕庇⑺,旁织巴篱护⑻。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⑼。

家家习为俗⑽,人人迷不悟⑾。

有一田舍翁⑿,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⒀:

一丛深色花⒁,十户中人赋⒂!

注释译文

⑴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

⑵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度:过。

⑶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

⑷酬直:指买花付钱。直:通“值”。

⑸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

⑹戋(jiān)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一说众多的样子。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⑺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

⑻织:编。巴:一作“笆”。

⑼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⑽习为俗:长期习惯成为风俗。

⑾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

⑿田舍翁:农夫。

⒀喻:知道,了解。

⒁深色花:指红牡丹。

⒂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