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丁肇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

丁肇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
图片来自 腾讯网

[1] 一分钟了解丁肇中


丁肇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物理学家,一生遨游粒子世界


改写诺贝尔奖80年历史,丁肇中不顾美国反对,坚持用中文演讲


美国规定诺奖发言时不能用中文?丁肇中教授怒斥:有本事别颁给我


丁肇中荣获诺奖,却被告知不能用中文发言?丁肇中如何霸气反击


华裔科学家获诺奖,用中文发言却被美国拒绝,丁肇中:你管不着我


丁肇中:做物理研究源于自己的兴趣


诺奖发言不许用中文?面对老美的质疑,丁肇中:我说什么你管不住


诺奖发言时不能用中文?丁肇中只说了一句话,就让美国人不敢吱声


丁肇中用中文领诺贝尔奖,遭到抗议后霸气回应:我管你能不能听懂


荣获诺奖用中文发言,美国警告阻止后,丁肇中霸气回怼:你管不着


丁肇中进行试验,有很多人不看好他,认为他不能成功

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 195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 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

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发现反氘原子核。

2.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测试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之正确性,证实了电子,缈子(muon),及涛子(tau)为直径不超过10-16厘米 的点粒子。 丁肇中

3. 精确测量矢量粒子之轻子衰变的相位及分支比,为夸克模型提供重要的证据。

4. 研究光子产生矢量介子之机制,并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

5. 在CERN的ISR研究双缈子事例,测量矢量介子的Scaling性质及产生机制。

6. 发现胶子喷流。

7.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上研究胶子的性质。

8. 精确测量缈子的电荷不对称,验证标准模型。

9. 在LEP对撞机研究Z与W粒子的性质,并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种类。

10. 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