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图虫创意 的图片

七,汉语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七"本义为切断,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七"就借为数词,本义则淹没不闻;由数词"七"引申出与此相关的一些义项,如"七体",指汉赋中一种以七段问答为主题的文学样式;按阴阳学说,七是由阳转阴的分界,故人死后,每七天一祭,俗称"七",至七七四十九日,称为"满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七

拼音; qī

注音; 一ㄑㄧ

部首; 一

总笔画; 2

五笔86&89; AGN

仓颉码; JU

郑码; HD

笔顺编号; 15

四角号码; 40710

UniCode; CJK

统一码; 基本区 U+4E03

字级; 一级字(0007)

平水韵; 四质

字源演变

七,指事字。在一横中间加一竖划,表示将某物从中切断。 "七"字在甲骨文中作"七"(图1),而"十"字在甲骨文中作"十"(中间结点涂成●),二者本不会相混。后来"十"字中的一点变为短横,"七"字则写作长横短竖之形,二者固然有所区别,但还是很易混淆,所以战国时出现一种将"七"字的竖画弯曲,写作"七"(图4)来加以区别的异体,小篆认同了这种写法并将之规范化。虽则汉代仍存在作长横短竖结构的"七"字异体,但到楷书中就只剩下与"十"有明显不同的"七"字了。

七的本义为切断。《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邪出也。"丁山《数名古谊》:"七古通作'十'者,刌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则七即切字。" "自借为七数专名,不得不加刀于七以为切断专字。"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七"就借为数词,本义则淹没不闻。由数词"七"引申出与此相关的一些义项,如"七体",指汉赋中一种以七段问答为主题的文学样式;按阴阳学说,七是由阳转阴的分界,故人死后,每七天一祭,俗称"七",至七七四十九日,称为"满七"。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邪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亲吉切。文一。

说文解字注 七,昜之正也。

易用九不用七。亦用变不用正也。然则凡筮阳不变者当为七。但《左传》、《国语》未之见。

从一。微侌从中邪出也。

谓?。亲吉切。十二部。

凡七之属皆从七。

康熙字典

《唐韵》亲吉切。《集韵》《韵会》《正韵》戚悉切,ᘋ音桼。少阳数也。《说文》: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邪出也。《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注:七政,日月五星也。《诗·唐风》:岂曰无衣七兮。注:侯伯七命,车服皆以七为节。

又词家以七名篇,虽八首,问对凡七。七者,问对之别名,始枚乘七发,后傅毅七激,崔骃七依,曹植七启,张协七命,继之凡十馀家。

又三七,药名。《本草纲目》:言叶左三右四,故名。一说本名山桼。

又姓。明七希贤。

又人名。《续仙传》:殷七七,名文祥。苏轼诗: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正字通》:或通作㭍桼漆。柒。[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