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以三峡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作为线索,深入挖掘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并结合三峡水库蓄水后原有景观的实际变迁,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此为当今新三峡旅游的深度开发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依据,从而引导学习者深入了解三峡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与无穷的魅力,为从事新三峡旅游游服务和旅游开发奠定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至于所谈到的三峡文化,主要包括史前考古文化、早期巴文化、巴楚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中的巫文化与饮食文化、名人文化、经典文化以及人文景观文化与山水景观文化等,而三峡文明的发展历史则贯穿在史前考古文化和整个三峡移民文化的论述之中,以显现出三峡文明史本身即是一部鲜活的移民史这一理念。

基本介绍

书名: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

出版社: 四川巴蜀书社;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平装: 27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807521686

条形码: 9787807521686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8 x 18.4 x 1.4 cm ; 458 g

ASIN: B001D1IPAC

内容简介

《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以三峡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作为线索,深入挖掘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并结合三峡水库蓄水后原有景观的实际变迁,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此为当今新三峡旅游的深度开发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依据,从而引导学习者深入了解三峡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与无穷的魅力,为从事新三峡旅游游服务和旅游开发奠定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至于所谈到的三峡文化,主要包括史前考古文化、早期巴文化、巴楚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中的巫文化与饮食文化、名人文化、经典文化以及人文景观文化与山水景观文化等,而三峡文明的发展历史则贯穿在史前考古文化和整个三峡移民文化的论述之中,以显现出三峡文明史本身即是一部鲜活的移民史这一理念。

推荐

《三峡历史文化与旅游》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

文摘

五、巴族的兴起及其鱼盐经济活动

帝舜时代,以“朌”为姓氏的巫载部族,能够在大巫山腹心地带营造出一片乐土,前文我们已经较为详细地阐说了个中的缘由,但这里仍有必要进一步探知当初“巫臷国”何以会取“巫咸围”而代之、成为领导四邻部落而雄踞一方的大部族的起因。

当掌握着宝山盐泉的巫咸部族长期局限于煎煮食盐这一生产环节的时候,生活在大宁河宽谷地带的“朌”姓先民们,实际上却依靠着当地十分便捷的水运条件和长期积累的驾舟行水的丰富经验,早已在大江小河沿岸地区自由自在地从事着以盐易谷易帛以及交换其他所需生活用品的原始商贸活动了。尽管广泛流通的货币在当时尚未出现,完全意义上的商业活动亦未兴起,但随着巫载先民“以盐易物”活动的广泛开展,人人均需的食盐,实际上已逐渐由劳动产品转化成为“商品”了。“商品”的广泛流通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食盐规模的逐渐扩大。如此循环往复,食盐即会在各种“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巾,自然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去相对同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马克思说过:“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即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食盐这种东西,既便于分割又易于合并,既有利于集中运输又便于分散携带,更可作为一种至可宝贵的财富长期贮藏,而同一地区的产品质量亦较统一,因而在远古先民对食盐的需求量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食盐这种东两便具有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等货币职能。因此,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巫载先民实际上是在把食盐作为一种货币形式去跟四周部落进行交换活动。

但值得特别留意的是,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与变迁,即会发现,长期固守生产环节的人,其所获利润,总是远远地低于将其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人。正由于此,当巫咸部族长期局限于煎煮食盐这一生产环节的时候,“朌”姓巫载先民的兴起与日益壮大已是势所必然的事了。所以,当“巫咸”一死,同样能上下于天,通达神意的“巫朌”,凭借着他所在的“巫载”地域的强大的经济实力,自当成为该地区众巫拥戴一时的大巫师。当此之际,“巫载圉”部族亦当取“巫成国”而代之,不但独领风骚,广泛地开展着“以盐易物”的原始商贸活动,而且食盐的生产环节亦逐渐在其掌握之中。

由上所论,我们在上节所说的“巫载文化实际上是巴文化的滥觞,‘巫载之国’所在的大巫山地区即是早期巴文化生长、发育的摇篮”,至少从理论上找到了一定的依据。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巴族的起源和“巴”的得名,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大多依据古籍所载而缺乏考古实证材料,因而各有所据且又相互抵牾,故使得巴族起源问题显得扑朔迷离。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快速进展,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经过多次调查和大面积的发掘,获得的不少珍贵的考古材料,都可以说明,所谓“巴族”,并非外来部族,而是根植于三峡地区本土的土著部族,j峡地区众多盐泉渗涌的地方,且9是早期巴人的聚居之地。正因为如此,所以考古工作者不仅在大巫山地带发现了属于同一考古序列的众多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而且在二三峡地区夔门以西的沿江地带,亦发现了一系列与之文化类型相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