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渡镇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别名三渡关。

基本简介

三渡镇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326国道与杭瑞高速横穿全境,杭瑞高速落地互通正在建设中,距遵义市中心50公里、县城南白75公里,全镇通村公路里程达 80公里,基本实现20分钟经济圈,湄江河洛安江茅官河流经境内,东西南三面临水。

全镇国土面积102.9平方公里,辖7个村,72个村民组,总人口21787人。其中非农人口734人。

遵义县三渡镇

自然资源

本镇地形呈阶梯状,北高南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年 无霜期280天,适合农牧业的发展。全镇耕地面积2.52万亩,退耕还林2.02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84%, 煤炭、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煤炭储量达500余万吨,水能蕴藏量达10000千瓦。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有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高扬程新民水轮泵提灌站,有被誉为黔北奇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云门囤,有独具特色的八节滩饮食文化。

历史文化

三渡镇在遵义县东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1.89万。辖1居委会、17村委会。1932年置三渡镇。1936年废。1949年为三渡乡。1953年析设仁厚、新农、三渡3乡。1958年撤乡建三渡公社。1962年析建三渡、新农公社。1980年又增置仁厚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2年3乡合并置三渡镇。有中小学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渡关,在南白镇东北50公里,牛

冲河西岸山鞍部。人口800.海拔820米。村东南有上、中、下三渡口、三关隘,故名。设农贸集市。产油菜籽。附近有煤厂、茶场及小型水电站。326国道经此。

民俗文化

花灯

三渡人唱花灯,沿于何时,已无考证,倘若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花灯时间为始的话,那要算《随唐演义》中的叙述,薛刚闹花灯了。此时起就有春节时玩花灯的习俗。何时由中原传至西南僻壤,就不得而知了。《遵义府志》载:“上元时,乡人以扮灯为乐,用姣童,作时女装,随月逐家,双双踏歌,和以音乐,艳以灯火,抑扬府仰,极态增妍,谓之闹宵。”是遵义地区见之文字最早的有关花灯的记载。

唱花灯一般是以一个生产队(村民组)或邻近几个村民组的村民集体演唱的春节娱乐节目。为头的人称“灯头”,组织灯众的过程叫“团灯”。首先安排有扎灯工艺的灯众扎灯笼。灯以竹丝扎成各种各样的工艺灯。外面用皮纸糊上,用彩色笔画上花、鸟、虫、鱼,山水画等,或提上诗句或对联,柳田村北的花灯,多次请教师邹人莹写画,她擅长写花鸟草虫,几笔构画,栩栩如生,灯友都喜欢找她写画灯笼。到了晚上,灯笼里面点上蜡烛,透亮异常,十分漂亮。灯众是练就的歌手,称之为“唐二”。朱家山的陈华普,山河的王瞎子、寨上的陈锦文,胜利组的陈学文弟兄、何龙志等是境内著名的“唐二”。众灯友约定正月初三四或初五出灯就是,只是物色“幺妹”却有些费神。“幺妹”要男扮女装,年龄最好是15~25岁之间的男性青年,年龄大了装扮起来就不自然,就不“真”。一般家庭的男子是不让当“幺妹”的,说当了幺妹连媳妇都娶不到。境内流传着“有男不学戏,有女不看灯”的封建意识,认为当幺妹是和戏子一般的下九流。现世虽不那么封建保守,传统偏见色彩仍有那么些丝丝风味。找到了幺妹,要试唱一两晚。一般是在灯头家,众灯友打起锣,试唱试跳几回,把幺妹调教好。幺妹是不唱的,从头到脚尽套女装,头上扎发髻,别大夹发针,打口红,画眉,险蛋上搽胭脂,身着花布衣,下穿裙子,手执花扇和手巾,一双大脚穿不上女人鞋,只好作罢。有大胆出格的“幺妹”,要使自己“逼真”,胸部塞上一对棉球作成“乳房”。1974年春节,胜利花灯队上三渡东部山区一户人家唱花灯,主人是一位著名惯唱“唐二”,误以为幺妹是真旦角,每唱完一段时,唐二就像老虎扑猪那样向幺妹“嗷”的一声扑来,其状猥琐而憨态可掬,连扑三次。事后,幺妹和唐二都有微词,唐二说,我以为是“真”妹子,给了大价钱,到第三次摸准了,方知是假货。幺妹说,最初的一扑,把我吓懵了,后来知道他想摸“乳子”,就故意娇滴滴,躲躲闪闪,让他不着边际。

傍晚,出灯了。走何方是首先订好了的,白天派去的联络人,一家一家散贴子,接了花灯贴子的主人一定要接纳花灯,纵然唱到天明,花灯队也要把接了贴子的人家唱完,否则,主人视为不吉利,要找花灯队讨说法的。出灯了,前面“排灯“引路,排灯是一个上宽下窄的棱形灯笼,贴有对联:“风调雨顺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排灯上设有香位。众灯友有三人为鼓手,至少有6至8个灯笼,拥进主人堂屋,一名唐二打着灯笼踏步绕着圈子开始说春了,“春啦春,你在哪里长,哪里生,南京城里长,北京城里生……看官不会说,说个撮箕来刹角(结束),主人家的银子用撮箕撮,打起你的锵咚锵,甩起我的牛尾巴。”锣鼓声随起,演出开始了,唐二、幺妹起舞,唐二大步来回跳,幺妹走碎步舞蹈,配合默契,踩着鼓点节奏。锣鼓声停,唐二、幺妹走步,开唱了,由唐二领唱,也有周围的众灯友唱的。花灯曲调数十种,《采茶》、《倒采茶》、《绣洛阳桥》、《祝英调》、《柳荫调》、《五更转》、《十绣》、《绣荷包》等,有的一段词有各种变调,花灯词多数按十二月编成十二段,有按五更时辰编的叫《五更转》,有十段的如《十绣》,一人领唱,众人帮腔。

好的出色唐二能即兴编唱,唐二尽量拿出浑身本事搞笑,动作滑稽,诙谐幽默。唱一段又鼓乐一回,跳舞又开始,一个曲调或数个曲调完,此时如果主人不刻意留吃宵夜,便已拿钱与专门收款记帐的随排灯走的三位灯友。排灯唿哨一声,在夜空中嘘得山响,众灯友知道该走了。唐二突然说:“唉,被打锣先生一棒给我打落了”,众应“唱发了”,又一批灯友说“给主人家说个吉利”,唐二说“擤泡鼻痢”,有和,“我说主家房屋起得宽,”众合“耍龙狮子好转弯,”唐二“弯弯转,转弯弯”,众和“不做文官做武官。”锣鼓声起,打一个锣排子“长引”(锣鼓曲排时间较长),众灯友随着远处排灯走向,进入第二家去。进门开场白和结束语都有不拘一格的吉利语和诙谐说词,使花灯活动的整夜过程中,沉浸在快乐祥和的,春的氛围中,预祝当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合家欢乐,岁岁平安的美好祝愿。1990年过后,年轻人纷纷外出,几位老唐二先后作古,家家影视影碟,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花灯这传统的,非物质春节娱乐文化,渐渐淡出尘世,境内最后一次灯会是在1997年春节,三渡施家寨花灯唱到了杨柳田,此后至今再没见花灯了。

瘟灯

瘟灯的演舞形式大体与花灯相类似,不同的是,务必扎一只“瘟船”灯笼,排灯香位上有“驱逐瘟神”字样。众灯友进主家门后,先有一人手执木大刀挥舞劈刺,凶神凶煞般吆喝后,一唐二随即手执蝇甩,在屋内人圈中起舞,吆喝道:“一扫东方甲寅木,二扫南方丙丁火,三扫西方庚生金,四扫北方壬癸水,若逢瘟神作烂事,横扫瘟神就是我,今朝扫除瘟神去,岁岁平安家家乐”。锣鼓声起,接着便是唱灯了,瘟灯结束也说吉利语,但最终要以扫瘟神的话语结束,即“天上罩子纷纷,地下烟雾沉沉,瘟灯过后,扫走瘟神。”

唱到元宵节前,正月十四就要收灯。这一天灯友全体集中,“打平伙”(吃散灯宴)。前些年猪肉不好买,准得杀腔羊。作成黄酱甜酸羊肉,另置办些好酒菜,请道士做一场“化灯”法事,尤其瘟灯要做“送瘟神,驱邪恶”的化灯道场。才把花灯、瘟船、排灯等道具,送到荒郊河滩,“纸船明烛照天烧”一火焚之,然后众灯友欢聚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甜酸羊肉,畅谈今生今世,一醉方休。兴起时不着装,再唱几则花灯,快乐欢度元宵节。

龙灯

三渡境内的春节龙灯,有两种,一是花龙,一是草把龙。花龙是用竹篾启成薄丝绑扎成的一段段圆筒,形成龙身灯,龙头和龙尾特要有工艺水平的人制作。龙头有作成平龙头的,也有做成弯颈龙头的,弯颈龙头制作水平要求更高。凡是龙头都要做成大张口,龙头有角、有眼,龙头的好赖漂亮,取决于扎龙师傅的工艺水平。鄢高福是纸扎的能工巧匠,所扎的龙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把龙头、龙身各段及龙尾用绳串起来就是一条龙了。一般龙头至尾七至九节,再做一个16瓣球形灯笼,这就是“宝”,正月初九,龙灯出动,称上九出龙,十五结束。

玩龙时,每段龙身用1人撑着,夜间各节龙身灯、宝灯内点上蜡烛,一条火龙蜿蜒游动在春的旷野中。锣鼓声起,玩龙艺人举着龙头,龙头张着大口总想吞进眼前的“宝珠”,而宝珠左翻右拐不让龙头吞进,龙头跟着宝珠翻腾扭动,后面各段龙身龙尾跟着龙头游动曲折翻腾的空中道路上下翻飞。“宝珠”越舞越快,龙身飞速翻腾在夜空中,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火龙在上下串动,左右飞舞。这时,主人事先所筑炮竹、烟花,所溶铁水似火花纷纷向着火龙喷放。玩龙的小伙子们玩得性起,干脆赤身上阵,浑身冒汗。只见宝珠、龙头、龙身在火花烟雾中上下翻飞,时隐时没,一时鞭炮声,锣鼓声,火花嘘嘘声,玩龙的人“呵火”声,人们的欢呼声,响成一片,整个村寨成了灯、火、光的海洋……,整晚玩龙灯结束,花龙已烧得只剩下几个蔑条圈圈。待到次日下午,饱睡一上午的灯友们又赶着修补花龙,作上色彩,循着递贴的方向,一家家龙灯拜年。龙灯也有排灯引路。化灯时,也如花灯一样,请道士做堂法事,把龙烧掉,然后大家举杯痛饮,整个春节愉快而祥和。

另一种“草把龙”,用稻草绑扎而成,仍然做成几段,有头有尾,因没灯笼燃烛,只在每段龙身上遍插燃香,所以“草把龙”也叫“香龙”,整个龙灯队伍只有一个真正的灯笼,那就是排灯。玩“草把龙”的一般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村人也把草把龙叫着“娃儿龙”,有一条民间规定,“草把龙”要比花龙“大”,如“草把龙”与“花龙”狭路相逢,则“花龙”要为“草把龙”让道,待“草把龙”通过,“花龙”才上路自行。

忌日

立春节后,逢干支表的“戊日”,便不能动土,挖土,翻田。甚至屋前屋后的水沟,院坝都不能挖翻,凡是土都不能动。习俗认为不忌戊,将受冰雹袭击,一年至少要忌五戊,二月初二忌“麻雀戊”,不进山林,不砍柴,不割草,认为不忌麻雀戊,鸟要啄食庄稼;三月三日称“大戊”、“正戊”是“土皇忌日”,欲称“大戊三月三,田不犁,水不担”,此后一年一度的“戊”便忌完了,但仍有村民到正戊日要停耕一天。[1]

旅游景点

云门囤《遵义府志》叙:“云门囤, 遵义县东之奇境也”,位于三渡关西南,与 虾子镇红光村隔河相望。云门囤奇、 奇在浩荡的 洛安江一路狂奔至云门囤,似无路可走,一山挡于河心,两岸高山耸峙,似于这里将成为一条淹没数十里河谷的高原河湖。奇迹发生了,云门囤打开一道宏大的“门”让澎湃的江水从“心脏”中穿过。云门囤是门,水从门中涌出;云门囤是桥,一座大山是它的脊梁;云门囤是洞,人们叫它是穿洞。

这里峭壁耸立,横岩飞架,崖顶丛巉排列,云门囤仿佛象城垣耸立云际。云门囤之门,高数十丈,宽十数丈,洛安江由此穿出与湄江汇合。其洞门气势雄伟,晨昏暮阴,或岚起于山巅,薄雾遮面;或云绕山腰,山麓时隐时现,犹如一幅画卷;或雾镇江面,只听渔歌互答,林中啄木声清远,絮状白雾,塞满偌大一座巨门,似是九天南天门,身入仙境,这便是“云门”.

“云门”下乱石林立,乐安江水川流喷涌而南出,隆隆的水声,似大雨雷鸣,数里可闻。古人在云门东石壁上刻盆大三字“神雷吼”.乐安江与湄江汇合后,蜿蜒南流,两岸白崖连绵高耸。一路惊涛骇浪,糁雪糅云,风雷震吼,使人惊心动魄。若逢水势稍缓,则碧绿映青山,鱼翔浅底,河沿“岸芷汀蓝,郁郁青青,”万类霜天竟自由“.

如今,高峡出平湖,坝成龙驯,不闻雷吼,唯见江水如雪,两江静如玉练,条条大鱼影影绰绰往来穿梭,忽而滕空弹起,响声清脆利落,惊得岸边垂钩渔人张口结舌,半天看不到舌头。

云门囤东半山,有一大溶洞,洞口高大,可容百人进出,进而有坎,高3米余,梯而下之,内甚宽广,广约千余平方米,石笋、钟乳石千姿百态,其中一尊石笋,状若观音打坐。再向里走,岔洞极多,如入迷宫,大洞套小洞,小洞拱大洞,不可知多少,无从晓其终。洞中有小泉,宛然指粗,清凉沁脾。

江心岛

古桥、小岛、水波浪是这里的主旋律。江心岛十余亩,岛外,水面开阔。岛南30米处的石拱公路桥为景区增加一道风景。小岛有美丽的故事传说。小岛是渔人向往的地方。南面300米处的拦江大坝,使小岛变成了深水“码头”,游艇可航至虾子镇河纳溪,往返3公里。水上游泳、跳水、深潜运动可吸引大批游客爱好者。 岛上浓荫花茂,停车休闲、餐饮娱乐、这本身就不是梦。八吉滩江边的鲜鱼馆在326国道上早已闻名黔北。这里将是集休闲、娱乐、度假、垂钓、游船、水上运动综合服务的圆梦地方,就看你愿不愿要这桶金。

十里湄江画廊

江面平波如镜,两岸或青山绿树,或峭壁悬崖,或农家田舍,在欣赏绝美山水风光的同时感受农家四季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空气清新,峭壁凌空,怪石成趣,枯藤缠绕,百鸟争鸣,群群野猴攀岩,对对鸳鸯戏水。江之柔美,山之险峻,奇山异水,交相辉映。青峰如屏倒影江中,画船似锦点缀黛间。水映青山秀,青山醉碧波。“分明看到青山顶,人在青山顶上行”,大有“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之感。

从天生桥到牛角塘游船行驶约30分钟靠岸,不会感觉到乘船的疲劳。牛角塘另有一番诗情画意。蹬天梯,观天眼,入地缝,观瀑布,感受自然奇观。天梯陡而不险,地缝窄而不惊,天眼幽而不静,瀑布盛而不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情景相融。鸳鸯瀑布如少女在绿水青山中秀发飘洒,轻盈妩媚赐给你清爽的感觉。叠翠瀑布,串串珠帘高悬在酷似莲台的山壁,阳光的映照和山间绿荫的陪衬显示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奇幻景象,层次分明,色彩柔美,水雾弥漫林间,幻境频临睑下,迷雾濛濛,飘飘欲然,如入仙境,遐思无限。

观完牛角塘美景再乘船到栈道码头,沿石级上至半山腰,踏上夜郎古道,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山间江水绿如蓝,玉带缠山腰,两岸群山翠如黛,画屏伫江边。游船穿行江中,如一幅翠色欲流的国画中盛开的几束小花。经过修整的栈道地面平坦,狭长而宽敞。漫步栈道上,情不自禁,神思泉涌,其乐无涯。[2]

相关视频

三渡镇星光幼儿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