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渡鎮位於遵義市新蒲新區,別名三渡關。

基本簡介

三渡鎮位於遵義市新蒲新區,326國道與杭瑞高速橫穿全境,杭瑞高速落地互通正在建設中,距遵義市中心50公里、縣城南白75公里,全鎮通村公路里程達 80公里,基本實現20分鐘經濟圈,湄江河洛安江茅官河流經境內,東西南三面臨水。

全鎮國土面積102.9平方公里,轄7個村,72個村民組,總人口21787人。其中非農人口734人。

遵義縣三渡鎮

自然資源

本鎮地形呈階梯狀,北高南低。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6℃,年 無霜期280天,適合農牧業的發展。全鎮耕地面積2.52萬畝,退耕還林2.02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84%, 煤炭、水能資源較為豐富,煤炭儲量達500餘萬噸,水能蘊藏量達10000千瓦。境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有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高揚程新民水輪泵提灌站,有被譽為黔北奇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雲門囤,有獨具特色的八節灘飲食文化。

歷史文化

三渡鎮在遵義縣東部。面積103平方公里。人口1.89萬。轄1居委會、17村委會。1932年置三渡鎮。1936年廢。1949年為三渡鄉。1953年析設仁厚、新農、三渡3鄉。1958年撤鄉建三渡公社。1962年析建三渡、新農公社。1980年又增置仁厚公社。1984年改設鄉。1992年3鄉合併置三渡鎮。有中小學13所。鎮人民政府駐地三渡關,在南白鎮東北50公里,牛

沖河西岸山鞍部。人口800.海拔820米。村東南有上、中、下三渡口、三關隘,故名。設農貿集市。產油菜籽。附近有煤廠、茶場及小型水電站。326國道經此。

民俗文化

花燈

三渡人唱花燈,沿於何時,已無考證,倘若以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花燈時間為始的話,那要算《隨唐演義》中的敘述,薛剛鬧花燈了。此時起就有春節時玩花燈的習俗。何時由中原傳至西南僻壤,就不得而知了。《遵義府志》載:「上元時,鄉人以扮燈為樂,用姣童,作時女裝,隨月逐家,雙雙踏歌,和以音樂,艷以燈火,抑揚府仰,極態增妍,謂之鬧宵。」是遵義地區見之文字最早的有關花燈的記載。

唱花燈一般是以一個生產隊(村民組)或鄰近幾個村民組的村民集體演唱的春節娛樂節目。為頭的人稱「燈頭」,組織燈眾的過程叫「團燈」。首先安排有扎燈工藝的燈眾扎燈籠。燈以竹絲紮成各種各樣的工藝燈。外面用皮紙糊上,用彩色筆畫上花、鳥、蟲、魚,山水畫等,或提上詩句或對聯,柳田村北的花燈,多次請教師鄒人瑩寫畫,她擅長寫花鳥草蟲,幾筆構畫,栩栩如生,燈友都喜歡找她寫畫燈籠。到了晚上,燈籠裡面點上蠟燭,透亮異常,十分漂亮。燈眾是練就的歌手,稱之為「唐二」。朱家山的陳華普,山河的王瞎子、寨上的陳錦文,勝利組的陳學文弟兄、何龍志等是境內著名的「唐二」。眾燈友約定正月初三四或初五出燈就是,只是物色「幺妹」卻有些費神。「幺妹」要男扮女裝,年齡最好是15~25歲之間的男性青年,年齡大了裝扮起來就不自然,就不「真」。一般家庭的男子是不讓當「幺妹」的,說當了幺妹連媳婦都娶不到。境內流傳着「有男不學戲,有女不看燈」的封建意識,認為當幺妹是和戲子一般的下九流。現世雖不那麼封建保守,傳統偏見色彩仍有那麼些絲絲風味。找到了幺妹,要試唱一兩晚。一般是在燈頭家,眾燈友打起鑼,試唱試跳幾回,把幺妹調教好。幺妹是不唱的,從頭到腳盡套女裝,頭上扎髮髻,別大夾發針,打口紅,畫眉,險蛋上搽胭脂,身着花布衣,下穿裙子,手執花扇和手巾,一雙大腳穿不上女人鞋,只好作罷。有大膽出格的「幺妹」,要使自己「逼真」,胸部塞上一對棉球作成「乳房」。1974年春節,勝利花燈隊上三渡東部山區一戶人家唱花燈,主人是一位著名慣唱「唐二」,誤以為幺妹是真旦角,每唱完一段時,唐二就像老虎撲豬那樣向幺妹「嗷」的一聲撲來,其狀猥瑣而憨態可掬,連撲三次。事後,幺妹和唐二都有微詞,唐二說,我以為是「真」妹子,給了大價錢,到第三次摸准了,方知是假貨。幺妹說,最初的一撲,把我嚇懵了,後來知道他想摸「乳子」,就故意嬌滴滴,躲躲閃閃,讓他不着邊際。

傍晚,出燈了。走何方是首先訂好了的,白天派去的聯絡人,一家一家散貼子,接了花燈貼子的主人一定要接納花燈,縱然唱到天明,花燈隊也要把接了貼子的人家唱完,否則,主人視為不吉利,要找花燈隊討說法的。出燈了,前面「排燈「引路,排燈是一個上寬下窄的棱形燈籠,貼有對聯:「風調雨順家家樂,國泰民安處處春」,排燈上設有香位。眾燈友有三人為鼓手,至少有6至8個燈籠,擁進主人堂屋,一名唐二打着燈籠踏步繞着圈子開始說春了,「春啦春,你在哪裡長,哪裡生,南京城裡長,北京城裡生……看官不會說,說個撮箕來剎角(結束),主人家的銀子用撮箕撮,打起你的鏘咚鏘,甩起我的牛尾巴。」鑼鼓聲隨起,演出開始了,唐二、幺妹起舞,唐二大步來回跳,幺妹走碎步舞蹈,配合默契,踩着鼓點節奏。鑼鼓聲停,唐二、幺妹走步,開唱了,由唐二領唱,也有周圍的眾燈友唱的。花燈曲調數十種,《採茶》、《倒採茶》、《繡洛陽橋》、《祝英調》、《柳蔭調》、《五更轉》、《十繡》、《繡荷包》等,有的一段詞有各種變調,花燈詞多數按十二月編成十二段,有按五更時辰編的叫《五更轉》,有十段的如《十繡》,一人領唱,眾人幫腔。

好的出色唐二能即興編唱,唐二儘量拿出渾身本事搞笑,動作滑稽,詼諧幽默。唱一段又鼓樂一回,跳舞又開始,一個曲調或數個曲調完,此時如果主人不刻意留吃宵夜,便已拿錢與專門收款記帳的隨排燈走的三位燈友。排燈唿哨一聲,在夜空中噓得山響,眾燈友知道該走了。唐二突然說:「唉,被打鑼先生一棒給我打落了」,眾應「唱發了」,又一批燈友說「給主人家說個吉利」,唐二說「擤泡鼻痢」,有和,「我說主家房屋起得寬,」眾合「耍龍獅子好轉彎,」唐二「彎彎轉,轉彎彎」,眾和「不做文官做武官。」鑼鼓聲起,打一個鑼排子「長引」(鑼鼓曲排時間較長),眾燈友隨着遠處排燈走向,進入第二家去。進門開場白和結束語都有不拘一格的吉利語和詼諧說詞,使花燈活動的整夜過程中,沉浸在快樂祥和的,春的氛圍中,預祝當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合家歡樂,歲歲平安的美好祝願。1990年過後,年輕人紛紛外出,幾位老唐二先後作古,家家影視影碟,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花燈這傳統的,非物質春節娛樂文化,漸漸淡出塵世,境內最後一次燈會是在1997年春節,三渡施家寨花燈唱到了楊柳田,此後至今再沒見花燈了。

瘟燈

瘟燈的演舞形式大體與花燈相類似,不同的是,務必扎一隻「瘟船」燈籠,排燈香位上有「驅逐瘟神」字樣。眾燈友進主家門後,先有一人手執木大刀揮舞劈刺,凶神凶煞般吆喝後,一唐二隨即手執蠅甩,在屋內人圈中起舞,吆喝道:「一掃東方甲寅木,二掃南方丙丁火,三掃西方庚生金,四掃北方壬癸水,若逢瘟神作爛事,橫掃瘟神就是我,今朝掃除瘟神去,歲歲平安家家樂」。鑼鼓聲起,接着便是唱燈了,瘟燈結束也說吉利語,但最終要以掃瘟神的話語結束,即「天上罩子紛紛,地下煙霧沉沉,瘟燈過後,掃走瘟神。」

唱到元宵節前,正月十四就要收燈。這一天燈友全體集中,「打平伙」(吃散燈宴)。前些年豬肉不好買,准得殺腔羊。作成黃醬甜酸羊肉,另置辦些好酒菜,請道士做一場「化燈」法事,尤其瘟燈要做「送瘟神,驅邪惡」的化燈道場。才把花燈、瘟船、排燈等道具,送到荒郊河灘,「紙船明燭照天燒」一火焚之,然後眾燈友歡聚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甜酸羊肉,暢談今生今世,一醉方休。興起時不着裝,再唱幾則花燈,快樂歡度元宵節。

龍燈

三渡境內的春節龍燈,有兩種,一是花龍,一是草把龍。花龍是用竹篾啟成薄絲綁紮成的一段段圓筒,形成龍身燈,龍頭和龍尾特要有工藝水平的人製作。龍頭有作成平龍頭的,也有做成彎頸龍頭的,彎頸龍頭製作水平要求更高。凡是龍頭都要做成大張口,龍頭有角、有眼,龍頭的好賴漂亮,取決於扎龍師傅的工藝水平。鄢高福是紙紮的能工巧匠,所扎的龍頭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把龍頭、龍身各段及龍尾用繩串起來就是一條龍了。一般龍頭至尾七至九節,再做一個16瓣球形燈籠,這就是「寶」,正月初九,龍燈出動,稱上九出龍,十五結束。

玩龍時,每段龍身用1人撐着,夜間各節龍身燈、寶燈內點上蠟燭,一條火龍蜿蜒遊動在春的曠野中。鑼鼓聲起,玩龍藝人舉着龍頭,龍頭張着大口總想吞進眼前的「寶珠」,而寶珠左翻右拐不讓龍頭吞進,龍頭跟着寶珠翻騰扭動,後面各段龍身龍尾跟着龍頭遊動曲折翻騰的空中道路上下翻飛。「寶珠」越舞越快,龍身飛速翻騰在夜空中,遠遠望去宛如一條火龍在上下串動,左右飛舞。這時,主人事先所築炮竹、煙花,所溶鐵水似火花紛紛向着火龍噴放。玩龍的小伙子們玩得性起,乾脆赤身上陣,渾身冒汗。只見寶珠、龍頭、龍身在火花煙霧中上下翻飛,時隱時沒,一時鞭炮聲,鑼鼓聲,火花噓噓聲,玩龍的人「呵火」聲,人們的歡呼聲,響成一片,整個村寨成了燈、火、光的海洋……,整晚玩龍燈結束,花龍已燒得只剩下幾個蔑條圈圈。待到次日下午,飽睡一上午的燈友們又趕着修補花龍,作上色彩,循着遞貼的方向,一家家龍燈拜年。龍燈也有排燈引路。化燈時,也如花燈一樣,請道士做堂法事,把龍燒掉,然後大家舉杯痛飲,整個春節愉快而祥和。

另一種「草把龍」,用稻草綁紮而成,仍然做成幾段,有頭有尾,因沒燈籠燃燭,只在每段龍身上遍插燃香,所以「草把龍」也叫「香龍」,整個龍燈隊伍只有一個真正的燈籠,那就是排燈。玩「草把龍」的一般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村人也把草把龍叫着「娃兒龍」,有一條民間規定,「草把龍」要比花龍「大」,如「草把龍」與「花龍」狹路相逢,則「花龍」要為「草把龍」讓道,待「草把龍」通過,「花龍」才上路自行。

忌日

立春節後,逢干支表的「戊日」,便不能動土,挖土,翻田。甚至屋前屋後的水溝,院壩都不能挖翻,凡是土都不能動。習俗認為不忌戊,將受冰雹襲擊,一年至少要忌五戊,二月初二忌「麻雀戊」,不進山林,不砍柴,不割草,認為不忌麻雀戊,鳥要啄食莊稼;三月三日稱「大戊」、「正戊」是「土皇忌日」,欲稱「大戊三月三,田不犁,水不擔」,此後一年一度的「戊」便忌完了,但仍有村民到正戊日要停耕一天。[1]

旅遊景點

雲門囤《遵義府志》敘:「雲門囤, 遵義縣東之奇境也」,位於三渡關西南,與 蝦子鎮紅光村隔河相望。雲門囤奇、 奇在浩蕩的 洛安江一路狂奔至雲門囤,似無路可走,一山擋於河心,兩岸高山聳峙,似於這裡將成為一條淹沒數十里河谷的高原河湖。奇蹟發生了,雲門囤打開一道宏大的「門」讓澎湃的江水從「心臟」中穿過。雲門囤是門,水從門中湧出;雲門囤是橋,一座大山是它的脊樑;雲門囤是洞,人們叫它是穿洞。

這裡峭壁聳立,橫岩飛架,崖頂叢巉排列,雲門囤仿佛象城垣聳立雲際。雲門囤之門,高數十丈,寬十數丈,洛安江由此穿出與湄江匯合。其洞門氣勢雄偉,晨昏暮陰,或嵐起于山巔,薄霧遮面;或雲繞山腰,山麓時隱時現,猶如一幅畫卷;或霧鎮江面,只聽漁歌互答,林中啄木聲清遠,絮狀白霧,塞滿偌大一座巨門,似是九天南天門,身入仙境,這便是「雲門」.

「雲門」下亂石林立,樂安江水川流噴涌而南出,隆隆的水聲,似大雨雷鳴,數里可聞。古人在雲門東石壁上刻盆大三字「神雷吼」.樂安江與湄江匯合後,蜿蜒南流,兩岸白崖連綿高聳。一路驚濤駭浪,糝雪糅雲,風雷震吼,使人驚心動魄。若逢水勢稍緩,則碧綠映青山,魚翔淺底,河沿「岸芷汀藍,郁郁青青,」萬類霜天竟自由「.

如今,高峽出平湖,壩成龍馴,不聞雷吼,唯見江水如雪,兩江靜如玉練,條條大魚影影綽綽往來穿梭,忽而滕空彈起,響聲清脆利落,驚得岸邊垂鈎漁人張口結舌,半天看不到舌頭。

雲門囤東半山,有一大溶洞,洞口高大,可容百人進出,進而有坎,高3米餘,梯而下之,內甚寬廣,廣約千餘平方米,石筍、鐘乳石千姿百態,其中一尊石筍,狀若觀音打坐。再向里走,岔洞極多,如入迷宮,大洞套小洞,小洞拱大洞,不可知多少,無從曉其終。洞中有小泉,宛然指粗,清涼沁脾。

江心島

古橋、小島、水波浪是這裡的主旋律。江心島十餘畝,島外,水面開闊。島南30米處的石拱公路橋為景區增加一道風景。小島有美麗的故事傳說。小島是漁人嚮往的地方。南面300米處的攔江大壩,使小島變成了深水「碼頭」,遊艇可航至蝦子鎮河納溪,往返3公里。水上游泳、跳水、深潛運動可吸引大批遊客愛好者。 島上濃蔭花茂,停車休閒、餐飲娛樂、這本身就不是夢。八吉灘江邊的鮮魚館在326國道上早已聞名黔北。這裡將是集休閒、娛樂、度假、垂釣、遊船、水上運動綜合服務的圓夢地方,就看你願不願要這桶金。

十里湄江畫廊

江面平波如鏡,兩岸或青山綠樹,或峭壁懸崖,或農家田舍,在欣賞絕美山水風光的同時感受農家四季的辛勞和豐收的喜悅。空氣清新,峭壁凌空,怪石成趣,枯藤纏繞,百鳥爭鳴,群群野猴攀岩,對對鴛鴦戲水。江之柔美,山之險峻,奇山異水,交相輝映。青峰如屏倒影江中,畫船似錦點綴黛間。水映青山秀,青山醉碧波。「分明看到青山頂,人在青山頂上行」,大有「船在江中行,人在畫中游」之感。

從天生橋到牛角塘遊船行駛約30分鐘靠岸,不會感覺到乘船的疲勞。牛角塘另有一番詩情畫意。蹬天梯,觀天眼,入地縫,觀瀑布,感受自然奇觀。天梯陡而不險,地縫窄而不驚,天眼幽而不靜,瀑布盛而不凌,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諧,情景相融。鴛鴦瀑布如少女在綠水青山中秀髮飄灑,輕盈嫵媚賜給你清爽的感覺。疊翠瀑布,串串珠簾高懸在酷似蓮台的山壁,陽光的映照和山間綠蔭的陪襯顯示出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奇幻景象,層次分明,色彩柔美,水霧瀰漫林間,幻境頻臨瞼下,迷霧濛濛,飄飄欲然,如入仙境,遐思無限。

觀完牛角塘美景再乘船到棧道碼頭,沿石級上至半山腰,踏上夜郎古道,居高臨下,放眼望去,山間江水綠如藍,玉帶纏山腰,兩岸群山翠如黛,畫屏佇江邊。遊船穿行江中,如一幅翠色慾流的國畫中盛開的幾束小花。經過修整的棧道地面平坦,狹長而寬敞。漫步棧道上,情不自禁,神思泉涌,其樂無涯。[2]

相關視頻

三渡鎮星光幼兒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