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级公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级公路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三级公路

分类依据: 公路等级

设计路宽: 7.5米以上

设计速度: 30km/h-60km/h

通行能力: 不低于2000辆

三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等级中的一种类型,位居二级公路之后、四级公路之前,在实际道路建设中运用广泛,属于最基础重要的公路类型。[1]

公路介绍

三级公路是一种路面等级较低的公路,

在公路等级排名中位居第四,在四级公路之上、二级公路之下,主要功能是连接地方县镇乡村、偏远郊区或功能区域地点。三级公路的主要特征是很少设中央隔离带、限速较低,路线随地势起伏或转弯的幅度比较大,桥隧路段较少,马路中央一般设单黄线(二级公路中央通常涂双黄线)。我国三级公路总里程在等级公路中所占比例超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属于最普遍的公路级别之一。

技术标准

三级公路为供汽车和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以服务县、镇为主的干线公路。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货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四车道的为4000至6000辆,路基宽度在平原微丘地区为8.5至10.5米,在山岭重丘地区为7.5至9.5米,最大纵坡8%,行车限速每小时30至60公里,正常使用年限为10年。

基本特征

1、不设中央隔离带,设单黄色实线为主、虚线为辅,特殊路段可增设简易中央护栏或分道单向行驶;

2、保留大量的平面交叉路口,方便沿线居民近距离交流;

3、允许出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等的混行情况;

4、最低车道数量要求为双向两车道,一般不超过双向四车道;

5、兼顾效率与安全考虑,行车限速为30km/h-60km/h。

功能作用

三级公路是我国道路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成员。

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受限于当时的经济科技水平,我国无力也无需大规模修建高等级公路,所以三级公路成为那时沟通五湖四海的重要交通设施。三级公路的功能定位以服务县镇为主,在普通公路中起骨干线路作用,连接全国各地星罗棋布的经济行政中心和人口聚集地带。

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快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步伐,由众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共同组成的国家高速路网已基本成型,三级公路的功能呈现多元化转型。三级公路以其投资少、占地小、技术低等优点在现代公路网中起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城市里的大小次干道、支路、高架路,高快速路的匝道、引道,通往企业单位、住宅商业、自然风景区的直接道路等都少不了三级公路。在地处山岭荒原、总体人流稀少或整体贫困落后的农村郊区里,三级公路仍然占运输主导地位。我国大多数县道乡道、穿越山区草原或通往偏远城镇的国道省道均以三级公路居多。

建设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行需求增加,只要经济、技术、环境等客观条件允许,更多三级公路会被扩建升级成二级公路甚至一级公路;相应地,更多四级公路亦会改造升级成三级公路。例如,滇藏新通道里现有的丙察察公路是简易砂土路,国家规划改造为油面三级公路。

缺点局限

人车混行、弯急坡陡、路面较窄、无中央护栏、安全系数低,不适合高速度、高密度、远距离的汽车运输。

收费问题

除跨省、自治区或其它特殊路段外,三级公路一律不收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