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国,汉语词语,拼音是shàng guó,意思是在某种场合对祖国的爱称、敬称。

出处

唐·钱起《送僧归日本》诗:“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孤惧社稷之陨,死亡不免,不得已即安于晋,不得复事上国,上国若能驱晋以为孤宁宇,孤敢有二心耶?”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孔颖达疏引服虔曰:“上国,中国也。盖以吴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 《国语·吴语》:“越灭吴,上征上国。”韦昭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夫差﹞抗衡上国,与晋争长。” 南朝·梁·江淹《四时赋》:“忆上国之绮树,想金陵之蕙枝。” 《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胡三省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 《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左传·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於宗丘。”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1]

解释

1、在某种场合对国家甚或祖国的爱称、敬称。

2、诸侯或蕃邦对中央或中心大国称呼。

3、 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4、指京师。

5、指国都以西的地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