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庄村位于中国山西省阳城县东部的润城镇东北,是一个王姓、徐姓等多姓杂居的村落,2008年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村与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郭峪村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约2千米。

上庄与中庄、下庄三村共处于一个东北-西南方向的谷底,季节性河流庄河穿村而过,上庄村地处上游,南北长1.6千米,东西宽1.4千米,总面积2.25平方千米,海拔576.8~715.4米。上庄村建村约在元末,明清时期共出过5个进士、5个举人,其中最著名者为明万历时吏部尚书王国光。

村内及附近现存的主要乡土建筑有:

  • 庙宇:炉峰庵(南庵庙,内有上庄唯一的戏台)、崇仙庵(北庵庙)、火星庙、药王庙等。
  • 祠堂:王氏宗祠、樊氏宗祠。
  • 民居:老门里院、王家厅房院(尚书第)、听泉居、秦家楼、徐家院、徐家院下院与厅房院(以上明代民居)、忘月楼院、新台上院、杨家楼、龙章院、磨头前后院(以上清代民居)等。民居建筑以四合院和三合院为主。

目录

历史人文

那些进士和举人们,在居官期间或致仕以后,为光宗耀祖,也为官场应有的排场或致仕后的舒适生活,不惜大把金钱,营造理想的安乐窝。依现时的上庄为例,其古建民居最早的是明代成化年间。这期间,白巷里诞生了第一个举人,叫王遵,是王国光的曾祖父。他是个绅士,自然有钱,大概就是从他开始,注重建筑文化,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从此拉开了古建筑群的序幕。 王国光修建了“天官府”[1],由 尚书第、 司农第、王氏祠堂等建筑组成,王国光侄、湖广参政王淑陵修建了 进士第;王国光之孙、山东参政王征俊修建了望月楼、参政府、厅房院、仰山居等建筑;民国年间时任山西省绥靖公署秘书处副处长樊次枫修建了樊圃新院、樊氏宗祠、花园等建筑。历经四百余年,上庄终于建成了群山环绕,绿水串珠, 四合院星罗棋布,望楼高耸云天,颇具几分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群落。这就是耕读文化与自然天成之趣融合中形成的独特村落布局,居住著名臣、硕儒、巨贾极其后裔。当我们用文化的目光欣赏这些建筑时,你就会发现许多文化的奥妙。

上庄村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从明代中叶至清初的百余年里,这里共涌现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贡、 监生员等有数百人之多。历史上令阳城人引以为荣的“ 十凤齐鸣”中,就有两位上庄人。 天官王府是以 王国光及其后人数代相承建成的大型官居建筑群,现有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宅院四十余处,体现了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被古建专家称为古村落保护的杰出典范。2008年,上庄村以其独特的古建人文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国家建设部和 国家文物局评定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

发源于 霍山脚下二郎神沟的沁河是山西第二大河流,其中168公里流经晋城境内,在沁水县 端氏镇至阳城县润城镇之间长不过15公里。然而,总长485公里的沁河却毫不吝惜地将其钟灵毓秀、文运才思集中赐予给这片神奇土地。

翻开《人文晋城》的“阳城篇”,首篇介绍的就是“天官故里---山西上庄村”。有民谚说,“ 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三庄”所指的是现在润城镇上庄、中庄、下庄。在当地人眼里,明清以来,上庄村最引以为荣的就是号称“天官”的明朝重臣 王国光。

漫步用石头铺就的古河街,在石头砌筑的坚固护坝两侧,南岸有王国光故居“ 尚书第”以及 进士第、炉峰庵等,北岸是参政府、 司农第、王氏祠堂、望月楼。整个古建筑群布列有序,规模宏伟。颇具江南水乡风格的青砖瓦舍沿溪而建,是明清存留至今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群。

视频

上庄村 相关视频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
阳城县上庄村

参考文献